返回 春游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一章 意料之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嘉。将来会越重用李渊。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内?b”之法。

    对杨广进行了歌功颂德,重叙了亲情。

    献了军马,为两个儿子讨了官职。

    李渊和杨广之间的感情又加深了一步,相互之间说话也更加交心。

    李渊显出关心的样子,试探着将话题引到朝政之上。

    “微臣刚来见陛下之时,见陛下面现忧虑之色,微臣怕引起陛下心中不快,也没敢多问。如果陛下相信微臣,能否说来让微臣听听?微臣或许能为陛下分忧。”

    皇帝也是人,有了烦心之事,也想找个人倾诉。杨广正为突厥之事闷闷不乐,见李渊问起,他就有了机会宣泄一下胸中闷气。

    “我所忧虑之事,从兄应该知道。皆因裴矩处置不当,惹恼始毕可汗,造成今日被动局面。”

    “近段时间突厥在北塞屡屡生事,近日义成公主又传来消息,今年正旦节始毕可汗将不再来长安朝觐。”

    这事李渊早就知道,其实他今日来见杨广,就是冲着这事来的。在他心中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李渊假装低头思索了一段时间,然后抬头,看着杨广言词恳切地说道,

    “关中和山西是我大隋根基所在,只要这两地太平无事,就可保我大隋江山稳固。”

    “如今关中无事,山西方面却屡有警讯传来,南有魏刀儿作乱,北有突厥生变。确保山西绥靖,乃朝廷当务之急。”

    “微臣以为,对付突厥,应打拉结合。对付盗贼,应派亲信干臣领兵剿灭。”

    李渊之言正好说到了杨广的心里,对于山西和突厥之事他正苦无良策。

    李渊来时,他正为此事发愁,因此杨广也想听听李渊有何高见。

    但杨广自视甚高,他不想在李渊面前露出无计可施的样子,对李渊说道,

    “如今辽东事了,我已想好明年巡视塞北,全力处置山西之事。到时定将带从兄随行,为朕出谋划策。”

    李渊趁机恭维杨广,

    “陛下英明神武,哪需微臣拙见?长孙将军曾留下《北塞札记》五卷,对于突厥之事已有所预见。”

    杨广听李渊提起长孙晟,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长孙晟是平定突厥的功臣,他以夷制夷,攻强扶弱的策略,对收附突厥产生过奇效。

    杨广对长孙晟非常欣赏,现在听说他曾留下《北塞札记》,并对当今突厥之事有预见,引起他的极大兴趣。

    他感到奇怪地问李渊,

    “你在何处见到长孙将军留下的《北塞札记》?他在札记中对突厥之事有何高见?”

    李渊笑着向杨广告罪,

    “请陛下免去微臣不告之罪,长孙将军的幼女,乃是微臣的儿妇,嫁与了犬子世民。”

    杨广似真不知两家结亲之事,微笑着感叹,

    “朕实在没想到,从兄竟是长孙将军的姻亲。”

    李渊看到杨广对《北塞札记》感兴趣,就向他介绍其中的来龙去脉,

    “当年,微臣倾慕长孙将军文武双全,箭术天下无双,深谙兵法谋略,曾送世民向其学习箭术和兵法。”

    “长孙将军不吝赐教,倾囊相授,并将幼女许配世民,亦将亲书的五卷《北塞札记》相赠。”

    杨广赞道,“还真是天赐良缘。”

    接着杨广又问,“长孙将军如何预见突厥之事?”

    李渊向杨广转述,长孙晟在《北塞札记》所说,

    “长孙将军在《北塞札记》中预言,启明可汗带领突厥部众,在碛口城安定下来之后,人口会逐年增多。”

    “因再往北就是苦寒之地,冬季不利于生存,属下部众便不愿迁往它处,突厥势力便会在碛口聚集。”

    “但地少人多,属下各部便会相互争利,发生内斗。突厥可汗难以约束之时,就会有部落不听号令,袭扰大隋边境。突厥可汗,为防内部分裂,就会对不听号令者姑息纵容。”

    杨广听后不禁惊叹,

    “长孙将军真是神人,他去世数年之后,如今突厥的情势竟然和他所说一般无二。”

    “那么,他在《北塞札记》之中可曾提到应对之策?”

    李渊点头,继续奏禀,“长孙将军确有应对之策。”

    杨广忘了保持帝王的威严,急忙催促,“说来听听。”

    见杨广心中急切,李渊心中暗喜。

    此时的杨广,正按着他和李世民、观音婢商定的思路去走,马上就要涉及到兵权,谈到李渊此次觐见杨广的关键话题,。

第一三一章 意料之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