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游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七章 太子变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子有守护江山社稷之责,秦王久经战阵,因此以秦王为帅最为合适。”

    裴寂见李建成不愿领兵,除了李世民担任元帅,没有其它选择,他也同意萧?的说法。

    窦抗和屈突通都曾是带兵之人,知道李世民比李建成更懂军事,他们自然更钟意于李世民。

    李渊见众人一致同意由李世民为帅,就欣然采纳众人的意见,当众定下由李世民担任此次征讨薛仁杲的元帅。他问李世民还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道,“以前每次大战都有父兄坐镇,此次西征动用十万大军,让儿臣一人指挥,实在有些力不从心,还望陛下能派得力之人予以辅佐。”

    李渊笑着问李世民,“二郎觉得派谁辅佐最为合适?除了你阿爷和大兄,你指派谁,阿爷都同意。”

    李世民也笑道,“既然陛下这么慷慨,那么儿臣可就说了。”

    李渊道,“二郎只管说,阿爷肯定说到做到。”

    李世民道,“我只向阿爷要四人,道生舅父和士则舅父,兵部尚书蒋公,左领军大将军、韩(国)公庞玉。”

    李世民所要的人,此时殿中就有两个。

    李渊笑道问窦抗,“道生兄,你意下如何?”

    窦抗呵呵笑道,“既然二郎看得起舅父,我哪有不愿的道理?”

    李渊又问屈突通,“蒋公以为如何?”

    屈突通肃然拱手道,“臣愿供秦王殿下驱使。”

    李渊对李世民道,“你道生舅父和蒋公已经同意,你士则舅父和韩(国)公也会欣然同意,这个你只管放心。”

    然后,李渊对萧?道,“萧郎交代门下省草拟敕命,拜秦王为元帅,蒋国公屈突通为行军长史,道生兄为左武侯大将军,韩(国)公庞玉为右武侯大将军,?国公窦轨为秦州总管。”

    可能有人奇怪,为何其他三人都是国公,而窦抗却不是?

    这是因为,窦抗本是隋文帝的亲外?,原来的爵位是陈国公,在汉王杨谅叛乱时,杨广对窦抗起了疑心,将他免职为民,陈国公的爵位也让窦抗的弟弟窦庆承袭。

    唐朝建立之后,窦抗因没有军功,自然就没有爵位。

    定下了领兵出征的元帅之后,接下来定出征的日期。

    李渊认为时下正是秋收时节,出征时间就定在八月底,到时候秋收已经结束,不会影响农时,还可以利用这一二十天的时间,让大军做好出征前的各项准备。

    出征的各个事项确定以后,李世民的心中却不感到轻松,如千斤的重担压在了肩头。

    这一次,李世民再也不敢有丝毫的轻忽之心,没有父亲李渊、大兄李建成参与,十万大军交到他的手里,这么多的人由他一人统率,自起兵以来还是第一次。

    议事结束,李世民离开两仪殿,经过千秋殿、公主院,走到睦亲院门前时,观音婢好像和李世民约好了一般,从承庆门出来,站在廊桥西端等候。

    李世民紧走几步跨过廊桥,站到观音婢的面前,微笑着问,“阿婢为何站在这里?”

    观音婢嫣然笑道,“我让人在这儿看着你何时散朝,想等你回来一起在这渠边走走,欣赏一下仲秋时节渠边的景色。”

    李世民走上前,扶住观音婢的左臂,两人并肩沿着清明渠西岸,向北缓步而行。覃兰、侍琴和几位宫女带着榻垫、茶具等物品远远地跟在身后。

    观音婢已有三个月身孕,但仍然步态轻盈,并不显得笨拙,即使这样她依然心安理得地让李世民搀扶着自己。

    八月,秋风渐凉,蝉鸣已噎。

    空气清新澄澈,如用清水洗过一般,正如人们常说的秋高气爽。

    身边垂柳拂堤,苍翠的黑槐已开始飘下片片黄叶。

    渠中清流静静无波,天空映照在水中,蓝色如靛,白云如絮。

    这时,观音婢看到渠边有一石桌,桌边摆着石凳,她示意李世民坐下歇一歇。

    于是,两个人在石桌前止住脚步,覃兰、侍琴赶忙让人擦去石桌、石凳上的灰渍,在石凳上摆上软垫,将茶具摆到石桌上。

    李世民、观音婢在石凳上坐下,侍琴上来,为两人各斟了一盏香茗。

    观音婢将茶盏端在手中,看着渠畔槐柳,身边清清渠水,不禁说道,“这里真是调琴弄弦的好去处。”

    李世民呵呵笑道,“下次再来时,就带一具古琴来。”

    观音婢看着李世民道,“我最喜欢这有水的地方,有了水的点缀,这周围的一切便都有了灵气。”

    李世民抬眼向周围环视了一圈,还真如观音婢所说,如果没了这渠水,身边的这些殿台亭阁就成了呆板的风景。

第二一七章 太子变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