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政于朝之归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兔死狗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陈群扫视了堂内众人一圈后,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以今日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看来,这科举一制,咱们陛下是持肯定的意见的。曹氏一族和夏侯一族,这些宗族和重臣们自然也就不必多说了,肯定是要跟皇帝陛下站在一起的。

    上一次,朝廷推行三省六部制之时,虽说也是那邓士载之谋,可那太傅.曹植.曹子健大人,也还曾经在京中拿着三省六部的论策,提前挨个拜访咱们这些个老臣,以求得咱们的支持。

    可这一次,同样是事关朝廷和国家的大事,他们竟然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在座的你我无不是大魏的股肱之臣和封疆大吏,事先却没有一人得知这个事情的,充分说明了这件事情的不正常。

    同时也说明了,陛下和曹氏、夏侯氏宗族以及那些个寒门出身的大臣们,对这一次制度推动的势在必行。诸位应该也已经发现了,在座的你我无一不是出身各大名门士族。这也充分说明了,此次科举制,主要针对的也是我们这些个名门望族。

    据实而讲,科举一制对朝廷对天下而言,是有好处的。毕竟天下读书的士子们何其多,而像你我这般出身士族的也不过才占十之三四罢了,终究还是那些普通人占了大多数。皇帝陛下这么做,无非也就是想着让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读书士子,以及有特殊能力的人都能够为朝廷所用罢了。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陈群的一番话,使得堂内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没错,他们刚刚是义愤填膺的说了好多发牢骚的话,甚至司徒兼太常的董昭,都说出了要带着整个家族一同致仕的话来。

    可是再怎么义愤填膺,又有什么用呢,最终不还是于事无补吗?

    而陈群也不愧是能够在爵位和官职上能够略胜董昭一筹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让他来担任司空和掌管天下一十三州土地、人口、粮税的户部尚书。

    也只有陈群能够在众人都热火上头的时候,还能保持着冷静,抽身出来,站在全局的立场上面去客观的分析当下事情。若不是没有这份大局观,它也不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九品官人法。

    当然,同样拥有这种大局观能力的还有一人,那便是一旁的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了。司马懿能够和陈群一样位列曹魏四友,成为皇帝.曹丕保驾护航的从龙之臣,手中自然也有几把刷子。

    在众人都沉浸在陈群刚刚这番话的时候,司马懿早已经有了同样大局观的想法,并缓缓的开口了,“长文(陈群,字长文)刚刚所言,不无道理,我也深表赞同。

    这科举制,于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大魏百姓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的。可对于在座你我这样的大家族而言,却是弊大于利的。这些事情,在座的你我是必须要知道的。

    另外,在下窃认为,无论在座的你我如何反对,可这科举一制,最终还是要在我大魏所推行的。”

    此话一出,众人再次炸了锅。他们本以为即便是天下寒门士子和普通读书人占大多数,但是现在朝中大臣和各州府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身名门望族,想要组织一下这科举制的推行应该是没问题的。

    最坏的打算无非是......

    他们能够将曹氏一族推上天下共主的位子上,自然便能够再把他们拉下来,大不了鱼死网破谁也别想好。

    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号称鬼才智囊的司马仲达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又怎能不让他们惊讶呢。一时间,整个大堂再次陷入了喧闹之中,即便是主位上的司空.陈群,此时的眉头也不由得更紧了一些,稍微好一些的是,他并没有像其余众人那般大声吵闹。

    而众人的反应,似乎也都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只见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大堂中间,一边伸出双手示意着,一边大声道,“诸位臣公,诸位臣公,且先听在下把话说完,再吵闹也不迟啊。”

    听到这里,堂内的众人才强行压下了心中急躁,再次安静下来。

    随即,只见那司马懿面带微笑,依旧不紧不慢的说道,“诸位心中所想,在下已然尽知。可也请诸位想一想,即便是我等出面阻止,可又能如何呢?

    无非是两种局面,一是鱼死网破,二是稍微迟缓一下科举制的推行。可最终结果,依然无法改变,这科举制既然已经面世了,就没有人能够阻碍它的推行了。”

    ————————

第九十五章 兔死狗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