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6章 安南收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nbsp反正,他是很“和善”的提醒过那些陈氏遗臣了,一定要确实的认出哪些是陈氏后人,勿使得安南皇室的位置,被一个不知名的窃国者窃去。

    nbsp如是两个月后,再无人前来自认陈氏后人的身份,朱肃也只得叹了口气,看来,陈氏后人们,是真的被胡季犁给杀光杀绝了。陈天平,就是陈氏最后的后嗣。

    nbsp该死的胡季犁!太残暴了!

    nbsp安南上下,百姓们也是这么抨击的。

    nbsp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安南王位,谁来继承?

    nbsp陈氏没人了,胡氏是窃国的大盗,其他出身高贵的士族们大都在这一仗中被打废了,阮氏只愿意投效大明做个明人,义军势力的黎利也已经死了。

    nbsp诺大安南,竟忽然间变得群龙无首了起来。

    nbsp眼看大明的周王殿下催促的越来越急,要安南群臣,尽早定下一个无论在法理层面,还是个人威望,都足以君临安南的人物来。

    nbsp然后,由大明敕封,镇守安南,为大明翼护。

    nbsp安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为此事大挠其头,连一个人选也想不出来。

    nbsp而就在这时,一个历史小知识,悄然在安南的市井里流传起来了。

    nbsp这个说法,是说安南之地其实祖祖辈辈,都是华夏的旧土。早在秦朝时候,南越王赵佗,就曾雄踞安南。之后,安南作为大汉帝国的“交趾郡”,一直受到中原华夏王朝的统治。

    nbsp直到唐朝后期,静海节度使割据安南开始,安南渐渐离开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严格算来,安南其实仍然算是华夏的一个割据势力,只是唐朝后面的王朝宋朝自顾不暇,没有统一安南。而之后的大一统大明朝,在统一华夏的时候,竟是把安南给忘记了。

    nbsp闹来闹去,原来咱们和大明是一家人!

    nbsp这还封什么安南王?回归华夏不香么?华夏人势力强大,皇帝英明神武,还没有那些腐朽的士族世家……不说别的,咱们安南若是华夏土地,且看那占城等国,还敢隔三岔五就来打秋风不?

    nbsp大明人,单凭这名号,说出去都够那些蛮子抖上三抖!

    nbsp甭说别的了,安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咱们要回归华夏,华夏才是安南的母亲,我们离开母亲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啊!

    nbsp这个说法,开始渐渐在安南市井之间甚嚣尘上,甚至于,开始有安南人提出了安南不归,金瓯不全,华夏不整的说法。认为安南割据百年,若大明不收回安南,大明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一统华夏王朝。

    nbsp甚至于有安南官员和百姓,合写万人血书,呈予正在稳定安南政局的周王朱肃。

    nbsp别敕封什么安南王了,咱们安南其实也是上国的土地啊!快快把安南收入大明国土,咱们一起嗨皮的迎接盛世吧!

    nbsp收到这封万民书,周王朱肃表示万分惊诧,竟还有这样的缘由,忙表示自己会上书应天,请求大明皇帝陛下裁量。

    nbsp于是,一纸奏疏高奏九重天,将这封安南百姓的万民书给带到了大明。

    nbsp老朱早有准备,收到那奏疏的时候,便将那万民书让六部、内阁好好讨论,甚至将此事给国子监学子们也讨论了一番,要好好议一议,这安南,到底该是咱们大明的不征之国,还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nbsp而后,结果非常明显:众人都认为安南确实是华夏的一部分,是从唐时,就开始割据一方的华夏势力。大明此前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前元旧土上,竟是忽视了这么一块遗漏的金瓯碎片。

    nbsp我华夏自古以来,便当同舟共济,绝无分裂之理!

    nbsp一位叫做黄淮的士子,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振聋发聩。

    nbsp我华夏,一个点都不能少!

    nbsp这一句话有些白话,本不该登上大雅之堂,但却得到了应天府上下士子官员百姓们的支持。

    nbsp安南是华夏的,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大明不该在安南敕封什么安南王,而是应该将其收复回来,好好安置,让游子归家,让华夏金瓯完整!

    nbsp谁敢分裂华夏,谁就该挨一挨我大明天兵的铁拳!

    nbsp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收回安南所要承担的财政压力、行政压力,统统都不足为道了。六部和内阁皆向皇帝复旨,建议皇帝收复安南,将其视作我华夏郡治,而不是去敕封什么安南皇帝,继续将这已经迷失了百余年的游子,继续分隔出我华夏之外。

    nbsp洪武皇帝在早朝上,答允了百官所请。

    nbsp于是,应天城中,欢声雷动。

    nbsp圣旨传到升龙城,安南不再敕封国王,而是收归大明,由朝廷直辖统治,周王朱肃负责安南收复整治事宜……此消息一处,升龙城中,忐忑了数个月的安南百姓们,也是欢声雷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更有甚者,甚至于喜极而泣,感动落泪的。

    nbsp安南游子在外百余年,终于回归华夏了。

    nbsp根据朝廷传来的旨意,朱肃“原复安南古郡县”,改称安南地区为交州,依照大明本国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接着,朱肃在交州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以及五个直隶布政司的州,分辖二十九县,在要地则设十一卫、三所,一市舶司。

    nbsp彻底打乱安南原有的行政编制,并在交州举办了第一次乡试、县试、府试,遴选安南有才德之人。

    nbsp因为士族几乎全被铲平,这一项政策推行的十分顺畅,这些过了对应考试的人,便可以直接在交州担任基层官吏,一跃成为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官僚阶层。

    nbsp在原有的历史上,安南被永乐皇帝收治后,安南的基层官员仍充斥着大量的士族成员,可以说安南的底层实权,仍然是被安南的士族们所把持着的。

    nbsp士族们对大明怀有敌意,大明政令,在安南寸步难行。朝廷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对安南展开施政。

    nbsp后来大家发现在安南做官,实在是没有什么前途,于是来自大明的文武官员们干脆将安南视作捞钱的地方,而不是视为大明之土,收受士族贿赂,或者干脆靠着大明的威势向士族们明抢,导致安南对大明越发离心离德,最后再度分裂。

    nbsp而现在,没有了士族的掣肘,这些基层官吏,全部由大明下令选拔,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家族支撑,他们的地位和富贵都是倚靠大明朝廷给予,这变相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

    nbsp一个行之有效的交州行政班底,飞快的搭建了起来。

    喜欢。

第1076章 安南收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