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给年轻同志压担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于刚刚那道“送命题”,常浩南最终给出的回答是自己还没想好。

    nbsp不光是托辞,也确实是没想好。

    nbsp前世的津门有一条空中客车的飞机总装线不假,但远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这样的规模,并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nbsp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航空工业也确实正在筹备一个新的大飞机总装基地,不过那是为了服务华夏自己的型号c919,因此候选名单中自然全都是航空产业已经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富阎、新郑、盛京、蓉城这些,跟他之前定下的的原则相悖。

    nbsp但是除了这些经常出差的城市之外,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又确实没去过太多其它地方。

    nbsp而毫不夸张地说,产业园的成功与否,甚至能直接影响到后续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发展速度——

    nbsp上级领导也是人,也是需要信心的。

    nbsp如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连一个主要业务是提供配套服务的航空产业基地都搞不起来,那么当面对后续国产飞机更大的投资需求和更慢的成果转化速度时,心里难免是要打鼓的。

    nbsp因此即便不考虑任何非技术方面的因素,这也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

    nbsp更何况,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来就是常浩南从一开始所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nbsp如果考虑一些私心的话,他倒是希望能把这个产业园放在非沿海地区。

    nbsp毕竟从前世的发展情况而言,沿海省份,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确实比较发达,就算多一个航空产业集群,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nbsp可对于一些内陆地区来说,就属于雪中送炭了。

    nbsp不过事情也并没有这么简单,贵飞和陕飞不算成功的经验已经表明,把高端产业安排在偏远地区只会降低吸引力,非但起不到拉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反而还会把产业本身给搭进去。

    nbsp其中的取舍,对于一个上辈子只干到过项目负责人的普通工程师来说,不可能在电光火石之间确定下来。

    nbsp大部分长期处于技术岗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缺点,就是善谋而不善断。

    nbsp常浩南也是如此。

    nbsp技术往往存在一个最优解或者至少较优解,实际上极少真正需要所谓“决断力”。

    nbsp在明确的一好一坏中选择,根本不需要决断。

    nbsp但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nbsp系统在这种方面,毕竟是帮不上忙的。

    nbsp只能靠他自己来克服。

    nbsp……

    nbsp而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坐在另一边的丁高恒和宋建都表现出了一副“不出我所料”的样子。

    nbsp“你小子,不愧是杜义山能看上的学生。”

    nbsp丁高恒上身斜倚在沙发上,摆出了彻底放松下来之后的大佬坐姿:

    nbsp“虽然在身段的灵活性上跟老杜当年还有差距,但是就站位意识的敏感程度来说,已经基本可以学成出师了。”

    nbsp这段话显然涉及到一些杜义山过去的历史,虽然内心十分渴望八卦,但常浩南知道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nbsp他并没有开口接话,因为宋建显然还有话要说。

   

第228章 给年轻同志压担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