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6章 做一个合格的老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能有这份待遇,主要还是归功于这个实验室,或者说是归功于常浩南。

    nbsp“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nbsp无论如何,二人最担心的事情算是解决了,长舒一口气的刘方平回答道:

    nbsp“那……常教授,您准备给我们两个分配什么任务?趁暑期这段时间,我们也好先找一些文献资料学习一下。”

    nbsp“你们也要表现的大胆一些。”

    nbsp常浩南看着并排如小学生般坐在沙发上的两个人,实在有点哭笑不得,并没有马上回答刘方平的问题:

    nbsp“等到十月份,最晚明年一月份,你们的学生就要进组了,要是让他们发现连自己的导师都没什么信心,积极性难免也会受影响。”

    nbsp“而且,你们之前也都是跟颜教授见过大场面的人,应该很快就能适应才对。”

    nbsp姚梦娜三人目前还只是讲师的身份,博士肯定是没办法带,不过每人每年会有一个硕士生的名额。

    nbsp当然,在火炬实验室这种环境下,具体哪个老师的学生之间倒也不必分的那么明显。

    nbsp毕竟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常浩南的名头才会来投简历……

    nbsp而且以他的经验来说,在自己未来准备涉足的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跟学位等级,以及导师的水平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nbsp换句话说,硕士生里面也有可能挖到宝。

    nbsp数学这东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到25岁还没研究出什么名堂来,那这辈子基本也就没啥指望了。

    nbsp只能转去搞应用数学。

    nbsp再不然就只能去搞工科。

    nbsp哪怕是常浩南开着挂,现在想从纯应用的工科反向往理论领域发展,都只能慢慢熬着等系统升级。

    nbsp更别提其他人了。

    nbsp学科鄙视链一般就是这样来的。

    nbsp“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nbsp刚刚一直没怎么开口的雷志兴挠了挠头:

    nbsp“以前出去,别人重点关注的都是颜老师,现在突然自己成了老师,就有点……心里没底。”

    nbsp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普遍现象。

    nbsp上一世常浩南毕业之后刚到航空工业集团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做起事来缩手缩脚的,一直持续了大概两年左右才逐渐适应过来。

    nbsp但现在,他可没有两年功夫可以浪费。

    nbsp“应该是环境突然变化造成的,不过咱们这里也是大学,跟你们过去的环境差不多,相信你们很快就能适应。”

    nbsp常浩南站起身,来到办公桌后面,从抽屉里翻出一摞资料:

    nbsp“刘老师刚刚问起项目的事情,正好我这边前些天接到过一个比较合适的,可以先给你们去锻炼一下单独负责一个项目的能力。”

    nbsp看到常浩南手里的牛皮纸档案袋,刘方平和雷志兴二人同时眼前一亮。

    nbsp青华大学的博士,在90年代末这会还是比较值钱的,如果他们想找个轻松点的闲职,或者油水丰厚的岗位并不算困难。

    nbsp而搞科研,虽然这些年由于常浩南的影响,条件已经比过去好了不少,但总体上仍然是个比较清苦的差事。

    nbsp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选择到高校担任教职,说明本身就是有梦想的。

    nbsp现在,面对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首个项目,难免会有所期待……

    nbsp当然还有些紧张。

    nbsp要是上来就给搞砸了,那以后在这实验室里面的地位可就难说了……

    nbsp“别紧张,只是一些前期的情况调研而已。”

    nbsp常浩南从牛皮档案袋里抽出两沓纸,而刘方平和雷志兴两人见状也赶紧起身,快步来到办公桌前双手接过:

    nbsp“之前沪东造船厂找到我,说想要开发跟gastransport液货舱相匹配的液化天然气船,不过我那时候走不开,火炬集团也没足够的人手来做这个事。”

    nbsp“这是船厂那边寄给我的一部分纲要性材料和核心技术标准,伱们先拿去看一下,再找一些文献资料看看,准备好之后就去沪市出个差,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nbsp蔡宏桂其实已经把几乎半个车厢的资料复制完送到了火炬集团,但以后未必每一次都能有这么好的事情,因此这第一个项目,常浩南还是打算让两个人从资料搜集这部分干起。

    nbsp“是!”

    nbsp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nbsp“现在咱们实验室还没有行政秘书,差旅费和介绍信,你们自己去跟学校打一下报告,另外我会从实验室经费里出一部分,给你们按照高一级的标准执行。”

    nbsp事业单位执行的差旅标准还是1996年制定的,普通人员每人每天15元餐补加3元车补。

    nbsp常浩南当初去盛京参加八三工程的时候,领的就是这个数,当时感觉还是挺滋润的。

    nbsp但是到眼下1999年这会,18块钱每天就已经比较抽象了,更何况这次要去的还是上沪这种地方,哪怕食宿都由沪东厂负责,也多少有点不够意思。

    nbsp因此各单位在执行的时候,普遍会灵活处置一下。

    nbsp常浩南无论是自己还是单位的账上都不缺钱,自然不会在这方面亏待别人。

    喜欢。

第746章 做一个合格的老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