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3章 一张纸解决的大问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偌大一张纸上面只写这样一句正文,要是搁在平时,那属实有点没头没尾的意思。

    nbsp毕竟学术圈办事,怎么着也应该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引用,六要素齐全,才像那么回事。

    nbsp即便是行业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一般也不会破这个规则。

    nbsp但考虑到镐飞集团这边眼下正为了弹舱流场特性的问题而焦头烂额,那这一句话可就算是雪中送炭了。

    nbsp更何况,白纸右下角还留着常浩南本人的签名。

    nbsp蒋建军眼神中只闪过了一刹那的犹豫,接着便在心中做出了决定。

    nbsp而在他旁边的乔晨青,到这时候也已经看明白了纸上那句话的意思:

    nbsp“这是……咱们刚才讨论那个问题的……解决思路?”

    nbsp“是的。”

    nbsp虽然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但毕竟是领导开口,蒋建军赶紧停住准备叫人办事的动作,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nbsp乔晨青不由得露出一脸惊愕的表情。

    nbsp尽管已经不止一次听过常浩南的事迹,但今天亲眼所见,还是让他感觉有些夸张。

    nbsp要知道,对方全程都没有直接插手过这架图160的改装事宜。

    nbsp现在突然跟着验证弹的设计参数送来一封信,竟然就恰好对上了这边面临的最大麻烦?

    nbsp乔晨青上次听说这种事,还是在自己小时候,说书先生讲《三国演义》里面的锦囊妙计……

    nbsp“那……可行性如何?”

    nbsp他此时也顾不得继续端领导架子,连忙追问。

    nbsp蒋建军一愣,随即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nbsp“首长,我也才刚看到这封信没几分钟,怎么可能马上就知道……”

    nbsp此时乔晨青也意识到自己有点着急,便准备找补两句,以免给对方施加太大压力。

    nbsp但他这边还没等开口,就听到蒋建军话锋一转:

    nbsp“不过,从原理上来说,如果内埋武器舱的后壁倾角足够大,那弹舱结构在空气动力学上就不再是一个典型腔体,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只是要想单靠倾角改变来实现这种效果,大概需要70°左右的角度,相当于直接占据武器舱内一半甚至更多的有效空间,工程上不具备可操作性。”

    nbsp“至于跟前缘扰流板相结合……”

    nbsp后者脸上露出些许愧色:

    nbsp“确实是我们此前没有尝试过的思路。”

    nbsp乔晨青自然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批评对方,况且他现在最感兴趣的也不是这个问题本身。

    nbsp“建军同志,你在航空工业系统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想额外问一句……”

    nbsp他稍微缓和了语气:

    nbsp“常院士他……之前也经常这样么?”

    nbsp“我的意思是,虽然人离着很远,但还是能指导具体开展工作。”

    nbsp蒋建军挠了挠头,表情显得有些拧巴:

    nbsp“我上次跟常院士一起做项目还是97年的时候,当时是要拿轰油6改一架用来模拟结冰的喷水试验机……任务不算复杂,而且当时常院士好像还没毕业,所以倒是没有太深的感觉。”

    nbsp“不过听合并之后从南郑那边调过来的梁总讲,好像也确实差不太多……”

    nbsp一时间,俩人谁也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

    nbsp于是,现场又是一阵沉默。

    nbsp最后还是乔晨青率先打破僵局:

    nbsp“那下一步,就是按照常院士给出的思路,重新进行飞行测试?”

    nbsp见话题总算回到自己熟悉的部分,蒋建军稍稍松了口气:

    nbsp“那倒不是。”

    nbsp他摇摇头:

    nbsp“就算是常院士给出的建议,我们也不可能直接冒险上机试飞,肯定要先进行数值模拟和风洞测试,至少先验证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nbsp其实乔晨青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已经准备起身,就此结束本次调研了。

    nbsp但听到回答之后,又硬生生坐了回去,眼神中亮起一抹好奇。

    nbsp他早年间还在京城军区空军任职的时候听过航空工业集团做报告,里面提到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提高试飞精度,减少了多少多少非必要的试飞时间云云。

    nbsp所以对此有些概念:

    nbsp“数值模拟……是不是很快就能出结果?”

    nbs

第1213章 一张纸解决的大问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