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影视编辑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打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所有的事情看似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然而人类的贪婪却是永无止境的。

    nbsp并不是所有人理解水花集团的暴利,依旧是有一大帮种植户无法接受。

    nbsp他们认为水花集团的收购价太低了,于是很多偏激的种植户举报水花集团和苏宁。

    nbsp认为苏宁是扶贫办主任,自己的直系亲属不能经商,更不能损害他们种植户的利益。

    nbsp举报信是装在匿名信封里送到县纪委的。

    nbsp厚厚一沓材料,详细列举了苏宁作为扶贫办主任与其妻李水花的“十大罪状”:利用职权为水花集团谋取补贴、强迫农户签订不平等合同、垄断菌种哄抬价格……

    nbsp最后还附了张拍摄模糊的照片……

    nbsp苏宁在蘑菇收购站与李水花交谈的画面。

    nbsp“这是要置人于死地啊。”县纪委王书记推了推老花镜,纸张上的油墨味刺得他鼻子发痒。

    nbsp他清楚地记得,照片里那天,苏宁是来调解收购纠纷的。

    nbsp但是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这件事情不可能当做没有发生。

    nbsp三天后,纪委调查组进驻闽宁村。

    nbsp黑色的公务车停在村委会门口时,正在大棚里忙活的马得宝看见李大有和马栓鬼鬼祟祟地凑了过去。

    nbsp“同志,我们反映情况!”李大有搓着手,从怀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水花集团压榨我们农民血汗钱啊!”

    nbsp调查组的年轻干部认真记录着,没注意到马栓躲在人后阴鸷的笑容。

    nbsp马得宝冲过去想解释,却被马栓一把推开:“得宝,你告诉我,到底拿了水花集团多少好处?”

    nbsp“表哥,你胡说什么?”

    nbsp“哼!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太令我们失望了。”

    nbsp“……”

    nbsp谣言像瘟疫般蔓延开来。

    nbsp第二天清晨,马得宝发现自家大棚被人泼了红油漆,歪歪扭扭写着“奸商走狗”四个大字。

    nbsp更可怕的是,村里开始流传“水花集团的蘑菇用了化学药剂”“吃了会得癌症”的谣言。

    nbsp“放屁!”马得宝在村委会拍桌怒吼,“凌教授手把手教的有机种植,哪来的化学药剂?”

    nbsp可惜根本没人听他的解释。

    nbsp李大有在集市上逢人就展示手机里一张模糊的照片:“看看我表侄女,吃了蘑菇住院了!”……

    nbsp照片里病床上的女孩其实是他在兰州打工的女儿,因为急性阑尾炎做的手术。

    nbsp恐慌情绪像野火般扩散。

    nbsp银川市场的批发商们纷纷打来电话取消订单:“得宝,不是我不讲信用,现在谁还敢卖你们宁夏的蘑菇?”

    nbsp马得宝握着电话,手指关节泛白。

    nbsp一周之内,蘑菇价格断崖式下跌。

    nbsp从五块到三块,从三块到一块,最后跌到三毛钱一斤都没人要。

    nbsp马得宝眼睁睁看着第四茬鲜菇烂在地里,白色的菌盖发黑变黏,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

    nbsp最黑暗的那天清晨,马得宝撞见表哥马栓偷偷摸摸往水花基地的菌种库溜去。

    nbsp“你干什么?”马得宝一把拽住他。

    nbsp马栓眼里闪着疯狂的光:“凭什么他们能垄断菌种?我拿点怎么了?”

    nbsp“那是凌教授研发的专利菌种!”马得宝死死攥着马栓的衣领,“你知不知道自己在犯法?”

    nbsp“滚开!”马栓猛地推开他,“没有水花集团,我们早发财了!”

    nbsp两人在泥地里扭打起来,直到马得福带着村干部把他们拉开。

    nbsp马得宝嘴角流血,却笑了:“马栓,从今往后,我没你这个表哥。”

    nbsp调查组离开的那天,苏宁被停职审查。

    nbsp李水花站在水花基地的办公室里,默默看着工人们拆卸设备。

    nbsp助理红着眼睛递上一份报表:“李总,银川三家超市终止合作,厦门那边的出口订单也......”

    nbsp“知道了。”李水花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通知财务部,按最低合同价收购守信农户的蘑菇,其余投资全部暂停。”

    nbsp“那菌种研发中心......”

    nbsp“撤了。”李水花摘下眼镜擦了擦,“告诉凌教授,我很抱歉。”

    nbsp消息传开时,李大有正在自家大棚里发愁……

    nbsp第五茬蘑菇已经成熟,却找不到买家。

    nbsp他慌慌张张跑到水花收购站,却被保安拦在外面:“李大有是吧?采购部说了,你的蘑菇我们不要。”

    nbsp“凭什么?”李大有跳脚大骂,“你们这是打击报复!”

    nbsp保安冷笑一声,指了指墙上贴着的“诚信农户名单”……

    nbsp那上面只有不到十户人家,马得宝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nbsp马栓更惨。

    nbsp他借高利贷扩建的五个大棚,如今堆满了无人问津的蘑菇。

    nbsp讨债的人堵在门口,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nbsp最后是马得福出面,用村委会的扶贫款暂时平息了事态。

    nbsp……

    nbsp深秋的黄昏,马得宝独自蹲在自家大棚前。

    nbsp四个大棚现在只剩一个还在运转,其余三个已经清空。

    nbsp凌一农临走前留给他一包实验菌种:“得宝,这是抗病性更强的品种,你好自为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

    nbsp李大有父子拖着最后一车蘑菇去县城碰运气,价格已经跌到两毛一斤。

    nbsp马得宝摸出手机,翻出李水花的号码,手指悬在拨打键上许久,最终还是没有按下去。

    nbsp他知道,有些信任一旦破碎,就像腐烂的蘑菇,再也无法挽回。

    nbsp夜幕降临,闽宁村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

    nbsp那些曾经热闹的大棚如今黑灯瞎火,像一座座荒废的坟墓。

    nbsp马得宝点亮马灯,走进唯一还在运作的大棚。

    nbsp白色的双孢菇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未被污染的良心。

    nbsp而在县城宾馆里,调查组的王书记正反复翻阅举报材料。

    nbsp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指控都围绕着水花集团,却只字不提蘑菇产业给闽宁村带来的变化……

    nbsp人均收入从800元涨到4500元,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危房改造完成率90%……

    nbsp“王书记,这是补充材料。”年轻干部递来一沓纸,“我们查到举报信里的‘受害农户,大部分都有撕毁合同,私自倒卖蘑菇的行为。”

    nbsp王书记长叹一口气,望向窗外的月光。

    nbsp那轮月亮同样照在水花集团总部空荡荡的走廊里,照在李水花收拾到一半的办公室桌上,那里摆着一张她和苏宁在闽宁村小学奠基仪式上的合影。

    nbsp……

    nbsp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黄土高原上时,马得宝已经采完了一筐蘑菇。

    nbsp他小心地装箱,贴上“诚信种植户专供”的标签。

    nbsp这是水花集团留下的最后一条采购通道,价格恢复到最初的两块三。

    nbsp村口,李大有垂头丧气地回来,拖拉机上装满了没卖出去的蘑菇。

第十四章 打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