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8章 新顺元年的除夕(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嗯,大体就是这样,哦对了,武将这边有讲武堂,文官这边也得有官员进修的地方,就叫崇文阁。”王三提了一嘴,“往后官吏进修,就进崇文阁,孤也亲自教导。”

    “谢陛下恩典。”不少人都躬身,这确实是恩典,能进崇文阁,就跟进讲武堂一样,得见天颜,对于之后的升迁,大有裨益。

    “好,那么第二,工业:国营军工为主,鼓励私营手工作坊,尤其是棉纺、羊毛纺这些产业,但矿业、盐业等类,依然是按照国产专营的工作做。老规矩,分为计划内,计划外,解决了计划内的,计划外的创收,大部分就能用在本地财政的支配,比如道路基建、学校、水利等内容。

    第三,农业:以国营农场为主,各村集体土地,鼓励村内家庭联产和县域合作联产。

    不管如何,土地的分配必须巡查监督到位,严格控制各户下的土地数量,按照现阶段地方送上来的土地持有者数量,我这里做个成分分化。

    事关农业,所有人都必须打起十万分精神来办我接下来的交代的事情!”

    文臣们连忙一凛,神情认真,洗耳恭听,王三这才继续道:“孤决定每户根据土地持有数量,将各户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佃农、赤贫这六类。

    地主户为水田、旱田百亩土地以上的户,不管户下人口有多少,只要达百亩,就是地主户。

    愿意配合我新顺国的重新分配土地的地主,只要没有犯下命案的,准赎买、分拆户头,但户主一家,直系三代必须跨省迁往别的城市农场,劳改一年。

    一年后可以选择落户城市,成为城内居民,同时按照赎买土地五年内耕地价格的八成折兑成标额债券,并鼓励他们劳改之后开办工坊。也可以选择迁往边区落户,继续经营农业,如果选择这个,土地就不折兑债券,改为折兑现钱。

    如果反抗不愿的接受土地分配的,一律打倒,清算,该杀的杀,该灭的灭,劳改全部按照起算五年。

    至于其他,富农户土地要压到八十亩以下,中农户要压到五十亩以下,贫农户要压到二十亩以下。超过必须赎买,不接受按地主论,严打!

    因此农业上的任务是,五年内,将陕西、宁夏、陇右三省的佃农户、贫农户消灭掉,将地主户和富农、中农、贫农手中匀出来的土地,优先分给佃农和赤贫。

    当然,为了限制后续的土地过分集中在一两户手中。

    孤的想法是,设计二十亩以内的承包租一阶、二十亩开始,每多十亩租金就上涨一成,到了五十亩开始,从一成变成五成。

    也就是说21到30亩为到40亩到50亩到60亩到70亩到80亩

    当然,水田、旱田、草田等各种分化,各地视情况来调整。暂时上,保证大部分人可以分到土地,先能不饿死再来谈后续。

    当然,鼓励家庭联产,和几个村之间的合作社建立。

    可以采用股份制激励,根据现行的工坊正在推广的内容,拓展到民间,这么锚定怎么分红,让吏员到地方好好摸索,试点,然后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你们觉得如何?”

    文臣这边也思考了起来,但仔细想想,眼前的这位爷禁止文武大臣下地方兼并土地,同时将他们的家产全部挪到债券上边,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文武百官的收税方式,从竭泽而渔似的土地兼并转到长期收租上。

    虽然不能豪富,不过却实在的给他们未来一代人奠定了发展红利。

    相当于提前拉他们上车,让他们靠近前排的位置。

    离前排进,机会也就更多,他们也能更快转型,更快知道政策,这样也能保证传承。

    同时,只要土地兼并不发生,生产力迭进,能保证上上下下大量人口基本生活,但凡有一口吃的,不饿死人,老百姓也就不会造反了。

    文臣们比武将们多点思量,虽然不知道前景如何,但至少现在新顺国已经在做的,看看成效吧。

    过了一会儿,贺天岸走上来,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疑惑:“启禀大王,既然计数是按照户来计,那么就难免会大地主分户留中,他们若是继续作威作福,那到时候岂不是前功尽弃?”喜欢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请大家收藏:

第338章 新顺元年的除夕(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