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五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毛』老爷们亲自培育出来的才行,自家田里种出来的多用一次就不行了。有人信有人不信,反正种了一两季以后自然见到分晓——即使精心挑选的饱满颗粒,只要不是短『毛』技术员给的粮种,种下去出苗就稀稀拉拉的,白白耽搁了那些心存侥幸者一季农时。
直到好几年以后他们才渐渐理解“杂交稻种会退化”这个概念,同时也明白过来为啥这么好的庄稼长路边,却从不见有人来偷种子了——若是大陆上估计早被周围农民同行偷光光了。他们还没处抱怨去——人家技术员提醒过一两次,对于不肯听的人也不强求,无非这一季没收成或者收成少些罢了。短『毛』老爷们对少收点粮食毫不乎,反而认为可以养养土地,保证下一季高产。
饿是肯定饿不死的——没口粮了可以再从短『毛』那里借。反正他们初吃的口粮,住的房子,下的种子等等都是靠短『毛』借款支撑。账本上再多写一笔也没什么。
所有这里安家的山东移民开局时每家每户都欠了短『毛』官府一笔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债务。他们本来以为即使这边官府说好不收利息,要还清这笔欠款少说也要十年,但不久之后便发现只要你老实点肯听技术员们指教,种出来的粮食保证自家吃饱很容易,农作之余要还清欠债其实也很容易……
大多数农户只要一季的收获就足够养活自家一年了,空余时间如果肯听从那些技术员要求种一些诸如甘蔗,棉花以及蔬菜等作物,拿去卖钱赚的反比粮食多些。如果不想再种地也没关系,抽出时间去短『毛』的工厂,矿山,船场,盐池等地方打打零工,发下来工资都是白花花的银饼子,还能学到一两门技术……连婆娘也可以去,总之赚钱的门路非常多。
有些勤快肯干又听话的农户第二年就还清了所有借款,而动作慢一点,或是开头没听好话走了弯路的则通常需要三年左右,至于到四五年上还没还清欠债的则普遍被认为是懒人癞子一流,村里要受到歧视了。
那些有了余钱的农民很快便开始花钱购买属于自家的土地;兴建比简易木头房子牢靠舒适的砖瓦大屋,以及利用学来的手艺搞些小作坊之类……村子里的贫富分化渐渐开始显现出来。
但至少近的几十年内,这种贫富分化还不至于达到很剧烈的地步。因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劳动致富,而不象大陆上可以很容易找到空闲的劳动力来帮忙干活儿——他们岛上可以很容易买到大片富余的土地;从短『毛』那里租点简单的纺纱或织布机器,兴建个小作坊也不难;可唯独很难雇到人手来帮忙——同样是受雇佣,人家当然是直接给短『毛』官府干活比较划算点。以琼海军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岛上能跟他们竞争的实很少。
没有雇佣人员可供剥削,光靠家庭本身劳动力,即使能赚得多些也有限。也许过个十几二十年,等到这些家庭的下一代都长大了,那些生孩子比较多的人家可能会占有一定优势——但那时对于社会控制极有经验的短『毛』也早就制定出进一步的策略来抑制贫富分化了。事实上这种策略当前就有端倪——他们的分田分地优惠政策大都是针对小家庭的,大家族短『毛』的统治下很难生存下去,或者说:硬要保持大家族模式的话,就享受不到各种政策优惠,会很吃亏。
……当然,无论如何,这些移民家庭来到海南岛之后便立刻解决了温饱,通过努力几年之内奔小康的道路也非常平坦——琼海军当初山东招募人手时许诺的种种好处一点没打折扣的全部实现了,而且很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这些移民好的想象。
大明王朝之后也陆续派遣了不少官员前来察看——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半公开的允许治下子民向海外迁移,如果安置得不好,当初同意的人必然会引来诸多攻讦。但那怕是再怎么挑剔,再怎么别有用心之辈,从来也没能把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武器攻击琼海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公元一六三三年初,阳春三月的时候,各个移民村里的面貌还很统一:大家都住着短『毛』提供材料并帮忙快速搭建起来的简易木头房子,使用着公用厨房和卫浴厕房……各家各户饭碗里的内容都差不多,而他们心目中,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也都差不多。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四六五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