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6章 《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土地治理框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月后,《湘省日报》刊发了一篇《谁在掠夺农民的

    “命根子”?》的报道,报道里披露了许家村强制征地事件里面的许多细节。

    原来在

    1985

    年县政府原始规划中,许家村地块被明确标注为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而

    到了一年之后也就是

    1986

    年的修订版规划中,同一区域就被悄然变更为

    “二类工业用地”。

    匪夷所思的是,签署这份文件的县规划局局长周某,他的儿子周某某名下的房地产公司,恰恰中标了该地块的配套商住项目,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勾连,不言而喻。

    报道并未就此止步,其还进一步揭开了补偿环节的重重黑幕。

    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青苗费按当季作物产值补偿”。但许家村

    2000

    亩稻田和柑橘林,却未得到分文补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村张家坳刘某的

    10

    亩桂花树,竟以

    “经济林木”

    的名义,每亩获得

    2000

    元赔偿。

    当记者和村民一同上政府相关部门质问的时候,县国土局干部不仅没有正面回应,反而嗤笑村民:“人家有背景,你们比不了!”

    此外记者通过暗访还发现,许家村这块这个工业用地所谓的

    “工业园”

    不过是个幌子,推平的土地已被港商黄某,打着

    “爱国侨商”

    的旗号,以低价圈走

    500

    亩,随后转手倒卖给星城房企,从中谋取暴利。

    当村民要求公开征地批文时,周局长不仅没有给予合理答复,还大声呵斥:“你们懂什么国家发展大局!”

    更为恶劣的是,当村民试图上访反映问题时,3

    名寄送举报信的青年,竟被以

    “扰乱社会治安”

    的罪名拘留。

    文章一经发表,在湘省激起千层浪,民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彻查此事。

    几天后,《南方周末》《华国青年报》这两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迅速转载了这篇报道,并围绕土地问题发表多篇社论,其中常先和秦奕深入讨论之后撰写的《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土地治理框架》更是引发热议。

    在这篇报道中,常先开篇便点明,许家村的征地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华国国土地制度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利益分配、生态约束、治理能力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土地治理框架。

    在产权制度维度,常先指出,农民土地权益模糊是导致土地纠纷频发的根源。

    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应当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推动

    “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同时也要提供一定的方式帮助农民成立组织争取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农民能够抵押土地获取资金,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资产。

    同时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的行动也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城乡土地分属不同管理体系,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在权益与市场准入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致使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严重失衡。

    只有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能和市场价格,保障二者在出让、租赁、入股等环节享受同等待遇,才

第376章 《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土地治理框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