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章 队伍扩大到160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人,有些愁容满面,看到这种情况赵伟学当机立断,将新来的女兵们临时编入帮厨队伍。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铁锅里咕嘟翻滚着浓稠的粥汤,很快,炊事棚里蒸腾的热气与此起彼伏的切菜声交织。

    不久,二菜一汤的简易餐食便被整齐摆上临时餐桌。

    操场上,众人围坐成十人一组,就着渐暗的天光默默扒饭。

    赵伟学登上土坡,声音穿透暮色:"乡亲们,新来的兄弟姐妹们!"

    他环视着一张张疲惫的面孔,目光坚定,"知道大家对今天的安排有想法,但请给我一些时间!

    明天,我们就动手改造基地。

    我保证——往后人人都有暖窝住,顿顿都能吃饱饭!"

    夜风卷起他的衣角,却吹不散人群中燃起的希望。

    众人听后都露出了希望。

    第二天早晨,老鹰岩基地便沸腾起来。

    赵伟学手持竹制图纸穿梭在人群间,沙哑的嗓音混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木工组去后山伐树!

    瓦匠队清点砖坯!"

    曾经的修缮队老师傅们自发组成指挥小组,戴着褪色草帽,腰间别着卷尺,踮脚指点着场地规划。

    后山林间,斧刃与树干碰撞出清脆回响。

    几个壮小伙踩着树桩合力推搡,随着"轰隆"巨响,合抱粗的松树轰然倒地。

    女人们蹲在溪边,将刚砍来的竹子剖成篾条,纤细手指翻飞间,坚韧的竹片化作密实的围栏骨架。

    基地中央,卸车声、钉锤声与夯土声交织成曲。

    有人爬上脚手架丈量房梁,有人推着独轮车运送石块,就连孩童也蹲在一旁,认真将碎木屑拢成堆。

    谢婉婷带着医疗队支起临时药箱,随时为不慎擦伤的工人处理伤口。

    晨光越发明媚时,简易工棚的轮廓已在尘土飞扬中渐次浮现,蒸腾的汗水中,新家园正从荒芜里破土生长。

    当基地内的建设热火朝天时,老猎人鲁青山、柳忠宝早已带着五支狩猎小队潜入密林深处。

    鲁青山腰间别着那把磨得发亮的猎刀,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潮湿的腐叶堆,突然抬手示意众人噤声——灌木丛里传来窸窣响动,他反手抽出箭矢,弓弦轻颤间,野鹿应声倒地。

    柳忠保则带着年轻猎人布置陷阱,将削尖的竹桩埋进落叶,用藤蔓织成绊索,晨光透过树冠洒在他们专注的面庞上,惊起的山雀扑棱棱掠过猎枪枪口。

    基地外围,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握着锄头,耐心地刨开板结的土层。

    妇女们挎着竹篮跟在身后,将碎石、草根仔细清理干净。"

    得先把地晒透咯!"

    张阿婆边说边用木耙将土块敲碎,细碎的汗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

    孩子们举着小铲子在田埂间穿梭,帮忙搬运菜种,笑声惊飞了觅食的麻雀。

    当夕阳再次染红天际,平整的菜畦已如棋盘般铺开,新翻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仿佛在静静等待着生命的种子。

    经过整整两三天紧锣密鼓的忙碌,原本略显荒芜的基地已然初具规模,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

    在后山那片舒缓的坡地上,二十多栋茅草房错落有致地矗立着,它们宛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逐渐崛起的营地。

    房前屋后,崭新开垦出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而在宽阔的训练场上,一支由160多人组成的队伍整齐划一地站立着,宛如一排排挺拔的白杨。

    赵伟学身姿矫健,步伐沉稳地穿梭在队伍之间。

    经过一番严谨细致的整训,这支队伍被科学合理地分为三个排。

    一排长由勇敢聪慧的鲁令月担任,她眼神坚定,浑身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二排长则是经验丰富的唐三,他面容刚毅,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军人的干练;

    三排长是踏实可靠的柳根,他站得笔直,给人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

    各班排长任命完毕后,众人立刻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训练场。

    与此同时,基地的炊事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从最初仅有两人的小队伍,如今已壮大到15人。

    担任炊事班班长的是心灵手巧的柳茉莉,她总能用有限的食材,为大家烹制出美味可口的饭菜,让战士们在辛苦训练后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一天,基地正如火如

第90章 队伍扩大到160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