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9章 我要创办《亚洲日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72号,新华社驻港分社三楼位置。

    nbsp社长梁威霖一改平日里的沉稳,几乎是步履带风地亲自将一位特殊的客人,引向了走廊尽头的贵宾会客室。

    nbsp他脸上洋溢着无比热切的笑容,那是真的压抑不住的欣喜啊!

    nbsp更是对眼前这位神秘访客由衷的感激。

    nbsp这位访客,便是如今港岛炙手可热的日本富豪“小林天望”。

    nbsp此刻为了保持低调和隐匿行迹,林火旺戴着一顶压得略低的帽子和一副几乎遮住大半张脸的口罩。

    nbsp梁威霖心中感慨万千,不得不服啊!

    nbsp正是这位“小林先生”寥寥数语的点拨,就能让沉寂多年的左派报纸,瞬间便在港岛的报业掀起了滔天巨浪。

    nbsp他深知此人来历非凡,能量巨大,连廖公都对他如此的敬重,言明其对国家的贡献不可估量。

    nbsp梁威霖自然是万万不敢怠慢的。

    nbsp但是,走廊两侧的办公室门缝里,却是不可避免地探出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nbsp分社的工作人员们目睹了梁社长那罕见的、近乎殷勤的态度,对这位只露出背影和少许眉眼的神秘先生充满了各种猜测。

    nbsp低声的议论迅速在各个角落蔓延开来。

    nbsp“喂喂,什么情况啊?社长亲自下楼迎接?”

    nbsp“这年轻人遮得严严实实的,看起来好神秘……”

    nbsp“你看梁社长那样子,笑得合不拢嘴,好像见了亲爹一样热情!”

    nbsp“肯定是大人物啊!不然怎么会让梁社长这么紧张?”

    nbsp“我猜是咱们内地派来的密使专家?专门来指导左派报纸的。或者是海外的华侨,在国外大学深造过的?”

    nbsp“别乱猜了,有保密条例的!小心挨训……”

    nbsp尽管好奇得心痒难耐,严格的保密纪律还是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将那些探究的视线和可能的跟踪挡在了门外。

    nbsp大家只敢在办公室内压低声音交流,无人敢真的推门出去细看或尾随。

    nbsp然而,在翻译科的门后,郭琳娴心中那股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却是被梁威霖异常的态度以及满楼的议论彻底点燃了。

    nbsp强烈的探究欲压倒了对纪律的小心翼翼。

    nbsp趁着同事们议论纷纷、注意力分散的间隙,她悄悄推开一条门缝,身体微侧,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去,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个即将消失在会客室门内的身影。

    nbsp好年轻!

    nbsp这个背影……

    nbsp不知为何,这一瞬间,郭琳娴的心头猛地掠过,一丝极其细微却无法忽视的悸动——一种模模糊糊的熟悉感。

    nbsp似乎在什么地方,她见过这个年轻而挺拔的背影?

    nbsp但这感觉如同风中飘过的尘埃,转瞬即逝,任凭她如何努力在脑海中翻找着。

    nbsp那丝灵光就是抓不住,就像被一层浓雾笼罩,怎么也回想不起确切的时间和地点。

    nbsp而最让她感到惊异的是,这个有点熟悉的背影主人会是如此年轻!

    nbsp而梁社长,这位在港岛肩负重任、素来沉稳威严的新华社掌舵人,却对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与殷勤。

    nbsp这个年轻的“神秘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nbsp厚重的橡木门在梁威霖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和窥探。

    nbsp会客室内,清雅的花香混着淡淡的雪茄气息,营造出一片宁静。

    nbsp梁威霖热情地请林火旺在沙发上落座,自己则坐在对面,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和激动几乎要满溢出来。

    nbsp“小林先生啊!”梁威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提高。

    nbsp“今日一役,完全可以说是震天动地啊!”

    nbsp“您简直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点石成金啊!”

    nbsp“先前您一席话,点出我们左派报纸的死穴,我们按您的思路一改……”

    nbsp说到这里,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再也收不住,滔滔不绝地将左派报纸改革后所取得的惊人成果一一列举。

    nbsp“《大公报》那篇揭露北角女工血泪的直击报道,您猜效果怎么样?”

    nbsp“卖疯了!皇后大道、铜锣湾、旺角几个点,零售额暴涨三倍都不止啊!”

    nbsp“印刷厂开足马力加印都赶不及出货!”

    nbsp“工厂工会那边反应极其热烈,打电话过来感谢我们为基层工人发声!”

    nbsp“都说讲中了他们心窝里最苦的事!”

    nbsp他激动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继续道。

    nbsp“《文汇报》就更加厉害!九龙城寨!”

    nbsp“这个‘禁地一探秘,简直引爆全港!”

    nbsp“油尖旺、深水埗,尤其九龙城附近的报摊,开卖没几个钟头就清仓!”

    nbsp“市民们好像追连续剧一样,围着报摊催下一集!”

    nbsp“电台都跟着报道!甚至有社团背景的人放话说我们够胆色!”

    nbsp“就早上短短几个钟,广告部电话就被人打爆了,好几家大百货公司抢着登广告!”

    nbsp“真是想不到啊!”

    nbsp“还有《香港商报》!”梁威霖眼中精光四射。

    nbsp“那篇关于汇丰偏帮大地产商的报道,真是一支银针直插要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虽然汇丰的法务反应强烈,打电话来气势汹汹,要追究所谓‘失实,甚至暗示要发律师函,但!”他重重一顿,语气斩钉截铁。

    nbsp“可我们手握铁证,每个数据都经得起查!”

    nbsp“他们想告?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nbsp“正好让全港市民看看,到底谁在搞‘严重失实!”

    nbsp他放下茶杯,身体前倾,语气无比诚挚,带着深深的敬意。

    nbsp“小林先生,正所谓‘一言千钧,您几句话的价值,真是胜过千军万马!”

    nbsp“我老梁做了几十年宣传工作,都忍不住要讲一句,您天生就是做传播、做舆论的一把通天手!神来之笔啊!”

    nbsp听着梁威霖热情洋溢、充满数据的汇报,隔着口罩,让人看不到林火旺的表情变化。

    nbsp但那一双露在外面的眼睛,平静如水,并没有因为巨大的成功而显露出过多的兴奋,更像是一切都在预判之中。

    nbsp他微微颔首,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沉稳而清晰。

    nbsp“梁社长过誉了。”

    nbsp“左派报纸改革的效果,我来时也做了一番亲眼观察。”

    nbsp他语速不快,条理清晰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发现。

    nbsp“从太子道出发,到铜锣湾,再到中环,无论是街角报摊,还是茶楼食肆,几份左派报纸的抢购热度确实远超平日。”

    nbsp“最值得留意的是中环。”

    nbsp林火旺特意强调。

    nbsp“那里写字楼林立,金领白领云集。”

    nbsp“我观察到许多穿着高级西装、拿着真皮公文包的年轻才俊,平时可能对左派报纸嗤之以鼻,但今日,他们经过报摊时,也会被那些醒目的标题吸引,驻足、掏钱,甚至一次买走几份。”

    nbsp“他们的主动消费,意义不凡。”

    nbsp“这说明我们的改革确实击中了某些焦点,引发了更广泛阶层的关注和思考。”

    nbsp梁威霖听得连连点头:“对对对!这正是我们新华社一直希望实现的突破啊!

    nbsp说起来相当的惭愧,我们这么多年没做到的事,小林先生一番提点,立马就超额完成了目标。”

    nbsp林火旺顿了顿,继续推进话题,提出了左派报纸下一步更精细化和渗透性的改革方案。

    nbsp“目前的成功只是第一波攻势。”

    nbsp“要真正深入人心,形成持续影响力,必须深耕细作。”

    nbsp“我认为接下来,报纸要进一步提升实用性。”

    nbsp“可以开设固定版面或者栏目,例如:‘今日市价或‘民生通,每日刊登港九新界主要街市的肉菜蛋奶价格变动,及时、权威。”

    nbsp“再比如,‘入学指南针,定期发布各区政府资助学校、国际学校甚至幼稚园的最新招生政策、报名时间、所需文件明细、学杂费减免等信息。”

    nbsp“这类信息看似琐碎,却是千万家庭每日关切之所在。”

    nbsp……

    nbsp洋洋洒洒,林火旺足足说了半小时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nbsp这些具体的改进建议,与他下飞机时向廖公和梁威霖提及的想法高度一致,现在终于到了具体执行的层面。

    nbsp“但最重要的是。”

  &n

第359章 我要创办《亚洲日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