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星火燎原的时代答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994年6月16日,蝉鸣撕开北京燥热的暑气,清华科技园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的光。沈知意站在顶楼的观景台俯瞰,曾经由宿舍改造的星宁工作室分店早已扩张成独立的四层办公楼,而远处连片的创业园区里,塔吊林立,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仿佛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知意,最新数据出来了!”陈昊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赶来,镜片后的眼睛因兴奋而发亮,“清北联合创业园区总产值突破咱们星宁北京分店上半年净利润就达到他调出财务报表,屏幕上的数字随着光标跳动,“按照分红方案,团队核心成员人均能拿到80万,普通员工也有30万入账。”

    沈知意的思绪被楼下的欢呼声打断。透过落地窗,她看见一群年轻人举着香槟庆贺,其中几个熟面孔正是三年前在宿舍里跟着她创业的室友。李晓芸站在人群中央,正给家里打电话,声音激动得发颤:“爸!咱家的老房子终于能拆了,这次盖三层小楼,再给您和妈装空调!”而赵小满蹲在花坛边,小心翼翼地给父亲发BP机消息,嘴角止不住地上扬——他刚给老家寄了100万,足够村里修一条通往县城的水泥路。

    “还记得吗?”苏睛不知何时走到沈知意身边,手中攥着泛黄的笔记本,“三年前我们挤在八人间宿舍,用二手电脑写代码,谁能想到会有今天?”她翻开本子,里面夹着1991年星宁工作室的第一份财务报表,净利润栏写着寒酸的“127元”。如今,这个数字后面已经添上了七个零。

    楼下的会议室里,周小燕正在给新加入的创业团队分享经验。投影仪上展示着她主导的“非遗数字化”项目——通过3D建模技术复原濒临失传的苗绣针法,该项目不仅带动了家乡合作社年产值突破千万,还被纳入国家文化保护工程。“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她指着屏幕上精美的虚拟绣品,“就像星

第69章 星火燎原的时代答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