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7章 归潮:量子时代的人才引力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跃欲试,社区公告栏贴满“老年护理岗月薪3万,工作4小时”的招聘启事。

    当首架满载台湾求职者的量子客机降落在杭城萧山机场,机械臂组成的欢迎队列自动投射出“回家”的全息标语。陈诗涵走下舷梯,智能终端立即收到入职指引:“您已通过初审,请前往量子接驳站乘坐专属班车。”接驳车内,机械臂递来的入职礼包里,不仅有定制工牌、量子通讯设备,还有嵌入芯片的“杭城生活指南”——从智能交通到社区服务,所有信息都与星宁生态无缝对接。

    星宁集团的“员工生态系统”彻底颠覆传统职场认知。在量子办公区,机械臂自动根据员工情绪调节室内光线与香氛;午餐时间,智能餐盘能通过量子扫描分析营养需求,机械臂厨师现场烹饪;就连下班通勤,员工都能选择“自动驾驶冥想模式”,车辆的量子座椅会同步舒缓音乐与按摩程序。“这哪里是上班,根本是在未来度假!”新入职的台湾设计师惊呼,他的工作台正自动生成3D设计方案,机械臂协助完成细节优化。

    这场人才迁徙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陷入震荡,企业为留人纷纷效仿星宁福利,却因缺乏技术支撑难以复制;而内地城市则掀起“向杭城学习”的热潮,各地政府争相引入量子产业,承诺为科技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与政策支持。

    沈知意站在集团总部的量子观景台上,俯瞰着如星河般璀璨的办公区。机械臂在她身后展开全球人才数据图:自开放台湾地区招聘通道,已有3.2万人入职星宁,其中87%为高新技术人才。“启动‘两岸量子人才计划。”她对AI下达指令,机械臂立即生成新方案——在台湾设立量子技术培训中心,将杭城的科技生态反向输出。

    当夜幕降临,杭城的量子灯光与台北的霓虹隔空相望。社交平台上,在星宁工作是什么体验的话题持续霸榜,新入职的台湾员工们晒出机械臂拍摄的工作日常,评论区满是“后悔没早来”的留言。这场由科技与福利掀起的归潮,不仅重塑了两岸的人才格局,更让“回家”二字,在量子时代有了全新的注解。

第557章 归潮:量子时代的人才引力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