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1章 未来工地:科技重塑建筑新生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通过物联网与工地中央系统联动。”工程师展示演示视频,当某块智能墙板检测到裂缝时,施工机器人会立刻携带修复材料前往处理。

    舌尖革命:压缩饼干的黑科技逆袭

    工地食堂同样掀起科技浪潮。所谓“一餐顶两餐”的压缩饼干,实则是星宁生物实验室的杰作。这种巴掌大的饼干内含量子级营养胶囊,一粒胶囊便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饼干本身采用分子重组技术,将牛肉、蔬菜、谷物的营养浓缩成高密度块状,咬一口,不同食材的风味在舌尖依次绽放。

    “别小看这饼干,”厨师长展示成分表,“它的能量密度是普通压缩饼干的5倍,消化吸收率却高达98%。”更神奇的是配套的智能烹饪系统,工人只需将饼干放入量子微波炉,选择“川味火锅”“法式牛排”等模式,机器便能通过分子震荡技术模拟出对应菜品的口感与香气。

    产业共振:八九个月的奇迹倒计时

    随着人员陆续到岗,阿广量子隧道工地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智能建材厂的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每天产出的量子盾构机专用管材、智能砖块直接通过磁悬浮轨道运往工地;工程师们在移动指挥中心用AI优化施工方案,将原本需要两年的工期压缩至八九个月;质检员带着纳米检测设备穿梭在工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航天级标准。

    这场由招聘引发的产业变革,迅速在阿广蔓延。周边的物流公司转型为智能运输平台,负责建材的量子加密配送;餐饮企业与星宁合作,研发出“工地特供版”智能料理;甚至连职业院校都紧急增设“智能建造”“量子材料”等专业,为工地输送定制化人才。

    未来图景:科技工地的星辰大海

    深夜,沈知意站在工地的量子灯塔下,看着机械臂组成的银色矩阵在夜色中闪烁。手机不断弹出新消息:欧盟某国邀请星宁输出智能工地技术,联合国人居署计划将阿广模式列为全球基建范本。“这不仅是在建造隧道,更是在定义未来的工作方式。”她在内部信中写道,“当科技让工地告别尘土与辛劳,建筑行业将迎来真正的文艺复兴。”

    此时,工地的全息屏切换成倒计时画面,距离隧道竣工还有268天。而在屏幕下方,新的招聘信息悄然上线:“星宁太空基地建造团队招募,年薪百万起……”这场由科技与梦想交织的建筑革命,正在以阿广为起点,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进发。

第641章 未来工地:科技重塑建筑新生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