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9章 沧海筑梦:量子时代的海上奇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2025年5月4日清晨,沈知意的私人直升机划破薄雾,螺旋桨掀起的气流在海面上激起层层涟漪。透过舷窗俯瞰,滨海新区的填海工地上,量子挖掘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吐着深海砂石,机械臂与无人机组成的施工矩阵在海天之间编织出科幻般的图景。这座规划中的“未来之城”已初具雏形,却仍有70%的工程等待完成,每一寸土地的开拓,都在挑战着人类基建的极限。

    填海新篇:科技赋能的造岛奇迹

    直升机降落在临时搭建的量子指挥塔上,海风裹挟着咸涩扑面而来。沈知意戴上防风量子眼镜,全息投影即刻在眼前展开:岛屿的三维模型闪烁着蓝紫色光芒,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施工数据。“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海底地基加固。”项目总工程师王磊调出实时监测画面,量子探测仪显示着千米深的海床结构,“传统填海需要数十年沉降期,我们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岛屿稳定。”

    为攻克这一难关,星宁集团研发的“量子固沙虫”正在海底作业。这些形似机械蜈蚣的装置钻入海床,通过量子纠缠技术瞬间固化沙石,形成坚不可摧的地基。但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上周,三号区域突发海底暗流,导致三台固沙虫失联。“我们连夜启用了自主研发的量子定位系统,”王磊擦了擦额角的汗,“最终在48小时内完成回收,这要是换成传统设备,恐怕早就报废了。”

    未来蓝图:一座城市的超前构想

    走进指挥中心,沈知意的目光被巨大的全息沙盘吸引。未来之城的规划令人震撼:空中,量子磁悬浮列车在千米高空编织交通网络;地面,无人车与行人共享智慧街道,AI系统实时调控交通;地下,量子储能隧道储存着整个岛屿的能源,垂直农场延伸至百米深处,利用地热能培育作物。“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王磊兴奋地介绍,“这里的建筑都采用星宁最新的‘负碳建材,建成后将实现碳排放归零。”

    更具颠覆性的是城市的“大脑”——量子中央控制系统。它能根据实时数据优化资源分配:

第689章 沧海筑梦:量子时代的海上奇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