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1章 蓝海竞逐:万亿工程背后的造城狂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2025年6月11日清晨,滨海新区的量子广播划破海面薄雾,循环播放着未来之城的招聘启事。沈知意站在指挥塔的全息沙盘前,看着实时跳动的应聘数据——短短两小时,工程师岗位投递量突破2万,工人报名人数更是飙升至15万。这场由科技与财富掀起的造城狂欢,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全国。

    天价薪酬:蓝领与白领的财富盛宴

    招聘现场宛如科技博览会。量子简历投递机自动扫描应聘者的生物特征,AI面试官通过微表情分析判断专业能力。来自四川的农民工老张攥着量子工牌,盯着“月入3万+年终奖”的承诺激动得发抖:“在老家干一年都挣不到这么多!”而刚从麻省理工毕业的量子材料博士李妍,则被“工程师年薪百万+项目分红”的条件吸引,她的全息简历在大屏幕上流转,展示着攻克核聚变材料的专利成果。

    最令人惊叹的是住宿福利。单人间移动房屋采用星宁集团的“量子折叠技术”,展开后便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智能空间:阳台配备无土栽培墙,书房的量子投影可切换成任意学习场景;双人间更是配备了共享实验室,方便工友共同钻研技术。工程师的三室两厅别墅式宿舍更是奢华,私人停机坪直通工地,智能管家能根据作息自动调节全屋设备。

    智能建造:科技重塑施工范式

    工地上,沈知意的半包工头公司——星穹智能建造集团正在上演科技狂想台量子挖掘机组成矩阵,通过脑机接口与操作员联动,实现毫米级精准作业;无人机群编织成“空中传送带”,将建筑材料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送达指定位置。“传统建造靠人海战术,我们靠算法和机器。”项目经理陈磊调出施工管理系统,3000个施工节点在全息地图上闪烁,AI实时优化着每台设备的工作路径。

    更具颠覆性的是“量子打印建筑”技术。在岛屿西翼,巨型3D打印机正将液态量子混凝土层层堆叠,24小时内便能成型一栋百米高楼。“这些建筑自带智能血管。”工程师展示着墙体剖面,纳米管道中流淌着液态金属,既能传输能源,又能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结构强度。这种建造方式让施工效率提升5倍,成本却降低了40%。

    包工头经济学:万亿蛋糕的切分法则

  &

第691章 蓝海竞逐:万亿工程背后的造城狂欢[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