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明末成饿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五省总督陈奇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紫禁城上空彤云低垂,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掠过琉璃瓦,发出刺耳的尖啸。文华殿内弥漫着浓重的硫磺味,二十余盏宫灯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将蟠龙柱上的鎏金纹路映得忽隐忽现。崇祯皇帝踢开脚边堆积如山的告急塘报,那些被火漆印灼穿的文书上,"流贼破城总兵溃逃"的字迹刺得他眼眶生疼。他指节泛白地攥着龙椅扶手,浑浊的眼睛里布满血丝:"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流贼如野草疯长,各镇抚拥兵自重,遇贼则避,见功则抢!"他抓起案头一封边缘烧焦的奏折狠狠摔在地上,"看看!河南巡抚说湖广援军见死不救,湖广总兵弹劾山西官军劫掠友军粮饷,如此乱象,大明的军制都烂到根里了!"

    满殿大臣齐刷刷跪地,乌纱帽在青砖地上铺成黑压压的一片。崇祯突然重重一拍龙椅扶手,震得香炉里的香灰簌簌掉落:"朕决意设总督一职,总揽五省军务、粮饷、吏治!各省巡抚、总兵皆听其调遣,谁敢抗命,先斩后奏!"他扫视着众人惊恐的面孔,声音愈发凄厉,"你们倒说说,谁能担此重任?若再推诿扯皮,休怪朕的国法不认人!"

    内阁首辅温体仁率先打破沉默,他身着华丽蟒袍,迈着沉稳的步伐,不紧不慢地走出队列,向着崇祯皇帝深深一揖,而后声音洪亮地朗声道:“陛下,当前农民起义呈燎原之势,肆虐猖獗,局势已然万分危急。非得威望素着、谋略过人者,不能担此扭转乾坤之重任。三边总督洪承畴,多年来坐镇西北,剿匪平乱,屡立赫赫战功,对贼寇的习性更是了如指掌。若能由他统筹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必能迅速扭转当前局势,荡平贼寇,还我大明太平。”言罢,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对自己提议的十足笃定。

    温体仁此议,看似纯粹出于公心,实则暗藏党派私心。温体仁为首的一派,在朝中苦心经营,力图扩充势力范围。洪承畴若能上位统筹五省军务,日后论功行赏,温党势力必将大增,进一步巩固其在朝堂的地位。

    此言一出,众多大臣纷纷点头称是,犹如水波涟漪般响应。户部尚书毕自严紧接着从队列中走出,恭敬地拱手奏道:“陛下,温首辅所言极是。洪承畴在三边总督任上,不仅将当地匪患压制得服服帖帖,还大力整顿军备,使得三边防务焕然一新。其军事才能卓越,治军方略更是在朝中诸臣中出类拔萃。若能委以五省军务,必定不负圣望,为我大明解此燃眉之急。”

    毕自严与温体仁往来密切,在党派利益上休戚与共,此时自是毫不犹豫地附和。

    礼部尚书黄士俊也赶忙上前一步,随声附和道:“陛下,洪承畴剿匪经验丰富,行事果敢决绝。此前多次以少胜多,大破贼军,实乃我朝不可多得的将才。如今局势火烧眉毛,正该重用此人,令他统领五省兵马,全力围剿逆贼,方能彰显我大明平叛之决心。”

    黄士俊虽未与温体仁结成紧密同盟,但在复杂的朝堂局势下,此番表态也意在交好温党,为自身仕途谋便利。

    一时间,朝堂上赞同洪承畴出任五省军务总督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与纠结,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内心十分清楚洪承畴的能力,若能让其统筹五省军务,或许真的能够化解当前的困局。然而,他也有着自己深深的顾虑,洪承畴在三边经营多年,三边局势错综复杂,若贸然将他调离,万一三边出现变故,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就在崇祯皇帝犹豫不决,内心天人交战之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将皇帝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他深知崇祯迟迟不下决定,是内心对洪承畴这个人选有所不满,却又因洪承畴的功绩和威望而不好直接说出口,正等着有人出来挑明此事呢。张凤翼心中暗自思忖,微微皱眉,片刻后,面露难色地出班奏道:“陛下,诸位大人举荐洪承畴,足见对其能力的认可,这一点臣也深表赞同。然而,陛下圣明,三边之地紧邻塞外,形势错综复杂,乃是我大明边疆之要冲。洪承畴总督三边,不仅要应对猖獗的匪患,还要时刻警惕塞外敌军的动向,肩负着抵御外敌与剿匪的双重千斤重担,实在是难以抽身。若此时将他调离,三边防务恐会出现疏漏,一旦塞外敌军趁机而入,那局势必将变得更加危急万分,到时候恐怕会顾此失彼,陷入两难之境。”

    张凤翼所在党派与温体仁一派向来政见不合,明争暗斗不断。他此番言辞,表面上是从大局出发,为三边局势担忧,实则是想借此机会阻止洪承畴上位,打压温党势力的扩张。

    崇祯皇帝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凛,原本就紧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的忧虑愈发浓重。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洪承畴虽能力出众,但三边防务亦不容有丝毫闪失。这五省军务总督之位,关乎我大明兴衰存亡,究竟何人可担此重任?又有谁能在这乱世之中,为朕分忧解难,平息这烽火战乱?”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般的沉默,众臣皆低头沉思,绞尽脑汁地试图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时,吏部尚书郑三俊轻轻清了清嗓子,迈着稳健的步伐上前奏道:“

第234章 五省总督陈奇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