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集:数字化记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点睛”的寓意,翻遍了谷里的藏书,连光绪年间的《糖作谱》都找出来当佐证。
nbsp最磨人的是拍“草药入糖”。年轻的摄像师嫌过程太慢,想快进处理,被阿竹拦住了。她指着铜锅里渐渐泛起的碧色泡沫:“这薄荷汁得在糖液七分稠时加,早了会苦,晚了锁不住香气。您要是拍快了,学的人照着装,不就把好东西改坏了?”那天从晨光熹微拍到暮色四合,镜头里记录下糖液从金黄变翠绿的全过程,连草药在沸液里旋转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nbsp三个月后,教学视频初剪完成。阿竹他们坐在谷里唯一的电视机前看样片,当看到风痕演示“龙尾三折”时,他忽然红了眼眶——那是他过世的师父教他的第一招,当年总学不会,挨了不少罚。温如霜指着屏幕里自己讲解“糖龙与节气”的段落,笑着说:“原来我讲起这些,眼睛会发亮啊。”
nbsp可他们没止步于此。阿竹想起在国外时,看到洋人用一种叫“光盘”的东西存音乐,便托人打听能不能把糖龙的故事也存进去。风痕带着传承人翻山越岭,去拜访懂电脑的年轻人,想把那些手绘的糖龙图谱做成电子版。温如霜则把收集的故事编成脚本,配上老照片,做成了能在屏幕上翻页的电子书。
nbsp有次县城中学的老师来谷里,带了台能上网的机器。阿竹看着屏幕上跳出的各地糖龙图片,忽然拍手道:“咱们也做个这样的‘展览馆!让山里的孩子能看见京城的糖龙,让海边的人能瞧见咱们谷里的样式。”
nbsp线上展览上线那天,谷里像过节一样热闹。王村长的孙子抱着平板电脑,手指划过屏幕,就能看到漠北的骨雕糖龙在旋转,还能听到温如霜讲解它背后的牧民传说。李村的绣娘对着视频学新的糖龙纹样,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来请教。连国外的友人都发来邮件,说通过那些数字化的资料,终于看懂了糖龙眼睛里藏着的“吉祥”二字。
nbsp这天傍晚,阿竹又站在老槐树下,手机里传来张导演的声音:“阿竹老师,省里的教育台想播咱们的教学视频,还要做个专题报道呢。”她抬头望向山谷,夕阳给工坊的烟囱镀上金边,风里飘着新熬的糖香。
nbsp风痕和温如霜走过来,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数字存储盘,里面存满了新收集的糖龙故事。“城里的技术员说,这东西能存五十年。”风痕掂量着手里的小方块,像捧着块稀世的糖料。
nbsp“五十年后呢?”阿竹笑着问。
nbsp“那就再换种法子存。”温如霜望着远处山路上渐渐多起来的身影,那些背着行囊的年轻人里,有来学技艺的,也有来帮忙做数字档案的,“只要想学的人在,糖龙就总有法子活下去。”
nbsp暮色渐浓,工坊的灯亮了起来。镜头还在运转,记录下新一批传承人学习拉糖的模样。灶膛里的火光映着墙上的电子屏,屏幕里,几十年前的老糖匠正在教徒弟捏糖龙的头,而屏幕外,年轻的手正捏着滚烫的糖液,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nbsp数字的洪流里,有些东西从未改变。就像那锅在老灶上翻滚的糖液,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正如那些守护技艺的人,既守着古法的根,也朝着新的光。
喜欢。
第421集:数字化记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