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逸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集:跨界设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nbsp林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糖板送到了工地。老张半信半疑地让最有经验的焊工师傅照着糖板弯钢筋,没想到试了几次后,师傅竟找到了感觉:“这曲线看着怪,其实和咱焊船的龙骨有点像,得跟着劲走。”后来,苏棠干脆每天都去工地,带着熬好的糖块,给师傅们演示怎么通过手感把握弧度——捏糖龙尾巴时要轻,对应的钢筋弧度就要缓;捏龙头脖颈时要用力,钢筋的弯度就得更挺。师傅们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竟能凭着感觉调整弧度,连老张都忍不住说:“这糖龙的手艺,还真能教咱们做栏杆。”

    nbsp栏杆安装好的那天,林砚和苏棠特意去了桥上。夕阳把栏杆的影子拉得很长,风一吹,影子在桥面上轻轻晃动,真像一群沉睡的糖龙醒了过来。路过的行人忍不住伸手摸栏杆,有人说:“这栏杆看着就舒服,不像别的桥那么硬邦邦的。”

    nbsp这件事传开后,市园林局找到了她们。原来城西要建一座主题公园,想在公园里放几座雕塑,既要有地方特色,又得有艺术感。“不如做糖龙雕塑?”林砚脱口而出,“用金属做龙身,保留糖龙的曲线,再在龙身上加些透光的设计,晚上亮灯的时候,就像糖龙在发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苏棠却摇了摇头:“光像还不够,得让大家能摸到糖龙的‘质感。”她带着林砚去了双生谷的糖坊,让她亲手熬了一次糖。当林砚的手指碰到熬得粘稠的糖液时,突然明白苏棠的意思——糖龙的美不只是视觉上的,还有触感上的温润、嗅觉里的甜香。

    nbsp两人反复琢磨了半个月,终于定下方案:雕塑用不锈钢做骨架,外面裹着一层特殊的树脂材料,树脂里掺了从甘蔗里提取的天然色素,呈现出和糖龙一样的琥珀色。苏棠还特意把做糖龙时用的竹制工具压在树脂里,留下淡淡的纹路,让雕塑的表面摸起来不是冰冷的光滑,而是带着细微的肌理感。雕塑的底座则做成了糖坊的样子,里面藏着小型的香氛系统,会缓慢释放出淡淡的甘蔗香。

    nbsp开工那天,公园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当第一截龙身被吊起来时,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呼——那龙身的曲线比图纸上还要灵动,阳光照在树脂材料上,竟真的像糖龙在阳光下融化的样子。有个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这条龙好像是用糖做的,我能舔一口吗?”

    nbsp苏棠听到这话,突然有了新想法。她和林砚商量后,在雕塑旁边加了一个小小的“糖艺体验区”,每天安排传承人在这里教游客做迷你糖龙。孩子们围着桌子,手里捏着温热的糖块,跟着传承人学捏龙尾巴,虽然捏出来的龙歪歪扭扭,却笑得格外开心。有个老人捏完后,看着自己手里的小糖龙感慨:“我小时候在街头见过糖画,没想到现在还能亲手做,这手艺没丢啊。”

    nbsp公园正式开放那天,糖龙雕塑成了最热门的打卡点。有人在雕塑下拍照,有人在体验区做糖龙,还有人坐在雕塑旁边的长椅上,闻着淡淡的甘蔗香晒太阳。林砚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对苏棠说:“以前我觉得建筑是冰冷的,现在才知道,只要把传统的温度融进去,石头和金属也能有心跳。”

    nbsp苏棠笑着点头,手里正捏着一条小小的糖龙。她把糖龙递给旁边的小朋友,看着孩子开心的笑脸,轻声说:“糖龙本来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手艺,现在它变成栏杆、变成雕塑,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快乐,就是最好的传承。”

    nbsp那天傍晚,夕阳落在糖龙雕塑上,树脂材料泛着温暖的光,龙身的曲线在暮色里渐渐柔和。林砚和苏棠并肩坐在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人摸着栏杆哼歌,有人举着糖龙拍照,还有人在雕塑下给孩子讲糖龙的故事。风里带着甘蔗的甜香,混着人们的笑声,慢慢飘向城市的各个角落,像一条看不见的糖龙,把传统的温度,送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喜欢。

第448集:跨界设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