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轨迹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5章 藏在保温桶里的34年秘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李姐顿了顿,语气更轻缓了些:“她一边敷,一边低声说,‘试试吧,要是烧还不退,咱立马去医院。她手上动作很轻,眼神一直看着孩子通红的小脸,看都没看我一眼。可我那时候啊,看着她不再年轻的脸上那种专注和心疼,看着孩子好像真的没那么烦躁了……心里头那点气,莫名其妙地,就散了。”

    nbsp李姐的目光缓缓扫过桌上的人,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了然:“谁都有犯倔、犯拧的时候,话赶话,火拱火,恨不得把天都捅个窟窿。可说到底,一个屋檐底下过日子的,哪有真正的仇?真就非得争出个谁对谁错、分出个高下输赢?”她轻轻摇头,“划不来,也伤人啊。那口气,忍一忍,等脑子凉下来,回头看看,往往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当时怎么就至于呢?”

    nbsp原来如此。那看似完美的“34年没红脸”,并非全无波澜,而是在每一次可能燃起的火星刚冒烟时,就有人先一步,默默地递上了一块浸湿的、冰凉的毛巾。不是没有脾气,不是没有委屈,而是选择了更艰难的那条路去化解——用沉默的行动代替争锋相对的言语,在那微妙的僵持时刻,先一步转过身去,然后带着解决的方法和一份体面的台阶,再走回来。这需要多大的韧性,又需要多深的智慧?我看着她温和带笑的脸,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触动。

    nbsp聚餐结束后,我有事去行政部处理一份文件。行政部的小办公室此刻静悄悄的,只有李姐一个人背对着门口,在整理文件柜。

    nbsp我的目光无意间掠过她打开的办公桌抽屉。里面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叠文件,一些小文具。抽屉最深处的角落,安静地躺着一个圆形的、色彩已经暗淡褪色、外面裹着一层透明塑料薄膜的老式保温桶。那层薄膜显然是为了保护它而特意缠上去的,即使隔着距离,也能看出岁月的痕迹。

    nbsp保温桶旁边,露出一个泛黄的病历本一角。封面上,一个模糊的日期隐约可见——是三十几年前的笔迹。

    nbsp我正要细看,李姐已经关上文件柜转过身来。看见我,她脸上立刻浮现出惯常的平和笑容:“小田?有事?”

    nbsp“哦,李姐,我来送份报销单。”我赶紧递上文件,视线却不由自主地又瞟向那个抽屉深处。

    nbsp李姐接过单据,随手放进桌上的文件筐里,动作流畅自然。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目光的方向,也下意识地顺着我的视线看了一眼自己的抽屉。当她看到那个旧保温桶和旁边的病历本时,脸上的笑容微微凝滞了一瞬,眼神深处掠过一抹极其复杂的光芒——像是被时光深处落下的尘埃轻轻刺痛了,带着些微的怔忪和一种悠远的、难以言说的怀念。

    nbsp那眼神快得如同蜻蜓点水,转瞬即逝,快得让我几乎以为是错觉。随即,那温和的笑意又迅速弥漫开来,重新覆盖了她的脸庞,自然得无懈可击。

    nbsp她没有解释保温桶,也没有提病历本。只是无比自然地、极其顺手地轻轻带上了那半开的抽屉。抽屉滑轨发出轻微而顺滑的“咔哒”一声轻响,将那褪色的保温桶、泛黄的本子,连同那抹转瞬即逝的复杂眼神,一并轻柔地、彻底地关进了只属于她自己的过往岁月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抽屉合拢的声响很轻,却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李姐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熨帖,像一张精心织就的面具,将所有可能汹涌的情绪都严丝合缝地遮蔽在了下面。她神态自若地拿起桌上的茶杯,走到墙边的饮水机旁接水,水流哗哗地注入杯中的声音,填补了那一瞬间被抽屉合拢声放大的寂静。

    nbsp“表格放这儿就行,我待会儿处理。”她背对着我,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刚才抽屉里露出的那个褪色保温桶和泛黄病历本的一角,只是我午饭后昏沉的一个幻觉。

    nbsp我捏着那份薄薄的报销单,指尖莫名有些发凉。喉咙里似乎堵着点什么,想问的话在舌尖滚了几滚,最终还是被咽了回去。问她那个保温桶是做什么用的?还是问那本病历是谁的?任何问题在此刻都显得那么突兀且不合时宜,像一把蛮横的凿子,试图去撬动一块早已与岁月长河融为一体、表面生出青苔的磐石。

    nbsp“好的,李姐,麻烦您了。”我放下单据,几乎是有些仓促地转身离开了行政部。

    nbsp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窗外的蝉鸣聒噪异常。我盯着电脑屏幕,报表上的数字像一群游移不定的黑色蚂蚁。脑海里反复交替闪现的画面:是李姐讲述中那个递上凉毛巾的婆婆沉默的背影?是抽屉深处那个被塑料膜仔细包裹着、褪色得几乎失去本色的老式保温桶?还是泛黄病历本上那个模糊的、指向遥远过去的日期?

    nbsp那个日期,三十多年前……

    nbsp三十多年前,李姐还年轻,她的婆婆身体“不太好”……

    nbsp一个模糊却惊心的念头,像冬天玻璃窗上骤然凝结的冰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边缘:李姐口中那次为了孩子发烧与婆婆的争执,那个她“恨不能摔门就走”的时刻……会不会恰恰就在病历本上那个时间点附近?婆婆那个复杂的眼神,那转身进屋的沉默……会不会不仅仅是因为争执,更是因为老人自己身体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nbsp那个褪色的保温桶,里面曾经装着什么?是李姐在某个清晨或深夜,忍着委屈和疲累,为病中的婆婆精心熬煮的一碗热粥?还是婆婆在她最难熬的产后时光,默默端给她的、温度恰好的一碗汤水?

    nbsp那34年“没红过脸”的平静表面下,并非没有惊涛。只是每一次风浪欲起时,总有人率先沉入深海,以无声的包容和具体的行动,托住了另一方即将倾覆的小舟。所有的委屈、误解、摩擦,都被一种更强大的、如同本能般的温柔所溶解、包裹。她们或许笨拙,不善言辞,甚至曾有过怨怼,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用一碗温在锅里的饭,递一块凉毛巾,或者沉默地转身……这些最微小的动作,砌成了岁月里最稳固的堤坝。

    nbsp这份传承,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漂亮话,它是藏在抽屉深处那个褪色保温桶上缠绕的塑料膜,是每一次刻意的、无声的“转身”,是把热气腾腾的关切悄悄扣在锅里,再用一张轻飘飘的纸条压住的心照不宣。它沉重又轻盈,它像一声叹息,却又落地生根。

    nbsp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早上匆忙塞进包里的那个冰冷的、不锈钢的崭新保温桶。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坚硬而缺少温度。办公室里空调的冷气似乎更足了,透过衬衫布料,丝丝缕缕地钻进皮肤里。窗外盛夏的阳光白花花地炙烤着大地,蝉鸣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我却莫名地感到一股深切的凉意,从握着保温桶的手指,无声地蔓延到了心底。

    nbsp那凉意并非来自空调,也非来自金属。它源于一种迟来的、近乎顿悟的感知——感知到那份被李姐轻描淡写说出的“34年”背后,究竟沉淀了多少无言以对的重量,多少代人之间用隐忍和行动才能打磨出的温润光泽。这份传承,像运河深处沉睡的旧锚,锁住了惊涛,也牵绊着最深的柔软。

    喜欢。

第785章 藏在保温桶里的34年秘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