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伪君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章 未雨绸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生三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蹲班房。

    nbsp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就曾经一起共过患难的人才是最铁的。

    nbsp所以对于汪直来说,能与皇帝一起挨骂,也是难得的际遇,算是一种另类的患难与共。

    nbsp但若在这个共患难的过程中,自己先行脱身,反倒把皇帝撇在前方挡枪,那就与临阵脱逃无异了。你猜猜皇帝心情会如何?

    nbsp因此仅仅是江泉县的“革新奏折”还是不够,只有得到了方唐镜最后这个“做一场法事”的主意和压轴的两句青词,事情才能算是圆满。

    nbsp人生难免需要仪式感嘛,这就是人类的矫情,那么,来一场法事就好,大家都满意了。

    nbsp得到方唐镜的奏折和青词,汪直如获至宝,立即密折上奏,用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发往京师。

    nbsp方唐镜与西厂的交易完成后,就立刻忙碌了起来。

    nbsp他制定的诸多计划都要立即落实。

    nbsp有巨额的银子打底,整个江泉县立即如同吃足了风的帆船,箭一般发动了起来。

    nbsp由“救灾扶贫基金会”牵头,开始了有条不紊地赈灾:

    nbsp安排灾民的衣食住行,以工代赈修缮受灾村舍和道路,收容受灾民众等等。

    nbsp花山乡方家村购买了六艘四百料的水师二手“封舟”,成立花山运输行。

    nbsp全村青壮入股,怀揣着梦想,远赴湖广收购粮食。

    nbsp本地粮食换生丝的大计,则派裘员外这个二五仔打头,大举在整个松江府三县收购生丝。

    nbsp裘员外有投命状在方唐镜手里,又有巨额的利润诱惑,自然是义无反顾的投身了进去。

    nbsp这个计划乃是短期中的重中之重,要抢在所有奸商和官府的注意力都放在哄抬物价的这个节骨眼上,一举将三县绝大多数生丝收入囊中。

    nbsp有了这批生丝,不但能稳定本地纺织业,更能吸引来大批外商。

    nbsp而首批以土地换桑蚕的土豪们,也在会后立即就展开了生产。

    nbsp此时阳春三月,正是种桑树最适宜的时节。

    nbsp等到一个多月之后,以土地换桑蚕的计划便可以有产出。

    nbsp那些外商就算是真正的在本地落户了。

    nbsp江泉将一举成为整个松江乃至整个江南最重要的纺织业基地。

    nbsp桑树虽然是树,但却是最易生长的经济作物,比大部份灌木和杂草都要容易生长些。

    nbsp入冬天之前将桑树的茎全部砍断,保留根部即可,来年开春便能迅速长出绿油油的茂密枝叶。

    nbsp江南气候温暖,雨水合适,新种桑树就更加简单,将一株老桑树的根茎从中一分为二,分植两处,只要肥力供应得当,很快就能生出两株长势良好的桑树来,毫不费力。

    nbsp正因为如此简单高效,又是长短结合,看得见的收益。所以才令得不论是普通农户还是地主老财,都对种桑养蚕青眼有加。

    nbsp接下来就是方唐镜迅速推行的“高薪养廉”。

    nbsp当然,这部份银子并不由县衙出,而是以兼职“救灾扶贫基金会”执法员的名义颁发下去。

    nbsp这是方唐镜以毒攻毒计划的一部份。

    nbsp方唐镜的计划,便是将三班六房这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割裂开来。

    nbsp以名声最臭,实则危害相对较小的三班皂隶来对付六房胥吏。

    nbsp方唐镜只给三班皂隶加了五成

第55章 未雨绸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