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伪君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章 宝花印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梦之队得出结论之后,所有人都看向了陆掌柜。

    nbsp此画是“快哉风雅集”入手之物,掌柜的又是最初的文会发起者,他当然应该知道作伪的地方。

    nbsp看了一眼掌柜,方唐镜就看了出来,陆掌柜怕跟自己一样,只知道标准答案,也就是口型作伪,完全没料到会被人从印泥里发现破绽。

    nbsp果然,陆掌柜没有正面回应,而是沉吟了片刻才回道:“沈相公所凭为何?可否详细说一说其出处?”

    nbsp沈师华胸有成竹,一笑道:“这幅赝品不论制作工艺还是绘画水准,实乃小子平生仅见,几乎天衣无缝,然而……”

    nbsp“虽然假画每一处都力求还原真迹,但显然人力有时而穷,有些地方因为年代变迁,还真做不到处处采用原作材料,只能用最接近的替代。”

    nbsp“这处张着的题跋,所用印泥原本应该是元朝宫廷御用的‘宝花印泥,而现在赝品中所用的却是洪武二十七年才开始进贡给本朝宫廷御用的‘西湖朱磦丹顶印泥。”

    nbsp“两者从颜色光泽上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无从分辨真假,但若是从成份上考究,却是大相径庭。”

    nbsp现场一片沉静,只有沈师华一个人的声音。

    nbsp“元朝亡于骄奢淫逸,滥用民力,乃是史家定论。不仅如此,也反映在其生活用度上。”

    nbsp“比如‘宝花印泥,就是用了二十八味名贵之物制成,其中有三味主料……”

    nbsp“其一就是取之于大雪山之南的上好红花,占了六成;其二就是取于广西合浦的深海珍珠粉末,占了一成;其三就是辽东林海的麝香,占了半成……”

    nbsp“其他珍贵之物共占两成半,然后还要经过十数道工序,再配以极品香料研制而成,由此可见其奢侈的程度。”

    nbsp“但一分钱一分货,奢侈也有奢侈的好处,宝花印泥,其泥如云,细腻持久,丰富沉着,数百年如新,且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同样数百年不散,不得不说,皆拜其材料珍贵所赐。”

    nbsp“反观咱们的‘西湖朱磦丹顶印泥,主要注重实用,乃是选用了极品的朱磦,占了七成,其余的艾绒,蓖麻油,冰片等物占了三成,加以独特的配比制造而成。”

    nbsp“色泽也同样能达到历久如新,沉着细腻的效果,掺入香料的话,其香也并不逊色于‘宝花印泥,不过在持久方面,确实是逊了一筹,做不到百年幽香如故。”

    nbsp“且朱砂乃矿物与红花乃是植物,两者制作为泥,亦有极大区别,若将两者研磨成粉,置于热水之中,朱砂泥最终沉入水底,而红花泥则融化于水中,毫无杂质沉淀。”

    nbsp果然有几分本事的,将两种印泥的优劣说得头头是道,众人听得如痴如醉,管中窥豹,这沈师华不愧家学渊源深厚的沈家子弟。

    nbsp事实上,两种印泥到了后期都得到了发扬光大,“西湖朱磦丹顶印泥”后来经人重新配比,制成了着名的“西冷印泥。”

    nbsp而“宝花印泥”的残方也流传到了后世,只是太过昂贵,于是便有不少人重新删减配比,制成了同样鼎鼎大名的“八宝印泥”和“藕丝印泥”两种路子。

    nbsp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后世才有的,方唐镜也是从沈师华的话里记忆延伸想到的。

    nbsp在后世,这三种印泥可都曾经成为过贡品,尤其是“藕丝印泥”因制作工艺复杂,曾经价比黄金。

    nbsp方唐镜思路发散,如此说来,自己岂不是又多了一条财路?

    nbsp要知道,做生意赚钱,一直是方唐镜的理想,不过越适应大明的生活,就越发觉得这个理想有些飘渺,不是说没有路子,而是路子虽多,却都不大合适他这个立志走清流道路的身份。

    nbsp试想一下,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翰林官,家里竟然经营钱庄,销售柴米油盐,生产火枪什么的,会让人产生怎样的联想,简直是俗不可耐的孔方兄门下走狗好不好?

    nbsp若是经营文化类用品就不同了,文人自有雅趣嘛,多么的情景交融?

    nbsp送礼的时候,送一盒珍品印泥什么的,不要太有文化气息哟!

    nbsp而三种印泥的配方,后世都有批露,虽然不全,但起码基本的配方还是知道的啊,且可以改进的嘛!

    nbsp而且方唐镜的想法并不是只经营昂贵的宫廷印泥,而是做出全天下书生都能用得起的,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印泥,想一想全天下的书生都在用自己的印泥,这场面,不要太美!

    nbsp想不到这个沈师华一席话,竟然解决了自己一直头痛的问题,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nbsp有人会说了,经营印泥能赚几个钱?

    nbsp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事实上,在后世最赚钱的行当,文化用品始终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nbs

第120章 宝花印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