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语出何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审,只能草草结案,将案件交由圣裁。
nbsp陈梦雷亦因此而得到赦免,入翰林,主持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
nbsp方唐镜受此启发,才有了通篇全是太祖语录的这篇八股文章。
nbsp太祖语录当然要比灵牌更有现实意义不是么?
nbsp你可以挑我的毛病,可你有种敢挑太祖他老人家的毛病么?
nbsp有了这篇用太祖语录堆砌而成的八股文,保命是没有问题了。
nbsp但想以此恢复功名却是未必。
nbsp换了自己是李大宗师,完全可以找借口另外换一个题目,明令不得用之前的格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因为身为士林一份子,便当使用通用的语言格式,标新立异可一而不可再。
nbsp因此必须有一个一锤定音的因素在文章之中。
nbsp方唐镜想了很久,终于从记载明朝野外史的《国朝献征录》中的两则小故事得到了启发。
nbsp据记载,徐阶年轻时曾以翰林官身份督学浙中。
nbsp当时徐阶年未满三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nbsp在考核士子文章的时候,有一士子文中用了“颜苦孔之卓”。
nbsp徐阶看后批道:“杜撰”。于是将这名士子置于四等生员。
nbsp这里要说明一下,生员(秀才)也是分等级的。
nbsp由高到低按廪膳生员、补廪生员、增广生员、附学生员排列。
nbsp因此生员每年都要考核,按成绩分为五等。
nbsp成绩第一等的直接补廪膳生员的缺员,没有缺员的也优先安排;
nbsp第二等可以提一级,附学生员可以进为增广生员,而增广生可补廪生员;
nbsp第三等则保持原先的级别不变。
nbsp从第四等开始,就有处罚了。
nbsp从轻微的训斥、惩戒、降级,直到最严重的免去功名。
nbsp士子申诉,对除阶说道:“大人的处罚学生心服口服,但这个‘颜苦孔之卓真的不是学生杜撰,出处在扬子的《法言》之中。”
nbsp徐阶证实后大惊,赔礼道:“实在是我成名太早,学问不够精深,多得你指教啊!”
nbsp于是将此士子改置一等廪膳生员。
nbsp徐阶之大度和闻过则改的态度一时传为美谈。
nbsp无独有偶,督学山西的提学官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nbsp那位提学官遇到的是“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
nbsp于是这位提学官批道“不通”,同样是将作文的士子置于四等。
nbsp士子申诉,说此语出自《礼记.檀弓》。
nbsp竟招致了提学官大怒,反将此人置之五等。
nbsp于是两人的度量便被士林相较,时常提起。
nbsp除阶声名愈重,而那位山西提学官连姓名最后都湮没无闻。
nbsp后果很严重。
nbsp徐阶什么人?
nbsp他可是日后在历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的名臣。
nbsp松江府人,有名的神童,二十岁的探花郎,入主内阁十七载。
nbsp搬倒严嵩,冤死了严世藩,培养了高拱,张居正为接班人的名臣。
nbsp要知道,严嵩严世藩父子可是古往今来排进前十的大奸臣,把持朝政数十年,权倾天下。
nbsp而高拱,张居正都是除阶的弟子,尤其张居正,锐意改革,为大明朝续命数十载。
nbsp这样的名臣尚且会犯的错,若是放在自己的文章里,李大宗师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nbsp心动不如行动,方唐镜很快就将这两个本来要到数十年后才会出现的天坑,埋伏在了自己的文章里。
nbsp事实证明,方唐镜实在是太阴险了,令得两位李大人全部踩雷中招。
nbsp李士实跟除阶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中招也在情理之中,毫不意外。
nbsp李知府更完全是垫背的,死跑龙套的路人甲。
nbsp所以,李大宗师一提到“颜苦孔之卓”,方唐镜便放心了!
喜欢。
第174章 语出何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