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名声紊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帘边画纸江山静,板上敲声市井喧;夫子不求名与利,后世漫传七二贤。
nbsp致公堂正中,供着孔子画像。
nbsp下面坐着的是正房主考官,翰林院学士朱锦绣。
nbsp和后世没什么两样,考生大考完之后,各种荒唐减负。
nbsp但是考官们却正是最忙碌的时候,秉烛夜审试卷,熬得两眼通红。
nbsp通常从审卷到定名是十天时间,但考虑到士子的心情,一般来说只会提前不会延后。
nbsp这一次特殊的南直隶乡试,正副两个主考官都是从北京翰林院专程调来主持的。
nbsp正副主考官是翰林院学士朱锦绣、叶兼明,两位翰林大学士都是北地人。
nbsp朱锦绣年纪稍长,叶兼明也都知天命了。
nbsp南直隶考场还有十位同考官,是皇上特旨,由从南直隶各府选出来的博硕鸿儒担任。
nbsp方唐镜等众考生的命运便掌控在这两位主考及十位各房考官手中。
nbsp朱锦绣端起一盏刚沏好的龙井茶,呷了一口。
nbsp作为河南人,朱锦绣却最喜欢喝绍兴的龙井茶,香醇厚重。
nbsp但现下喝茶却是为了提神,这些天不到四更天就起床,实在是困意重重。
nbsp喝几口俨茶提神,整个人精神了一些,他一会要巡视各房。
nbsp他也生怕在那些老鸿儒面前有任何失仪,他可是代表了翰林院的脸面。
nbsp点了三支香焚上,对着孔圣像参拜下去。
nbsp行完礼,朱锦绣却并没有马上巡视。
nbsp江南各府,自然是南京城和苏松杭四州的读书人最多,但不能五十个试额都取给这四府,这其中的分寸必须把握好。
nbsp今年乃多事之秋,先是大灾,后是科举舞弊,接着就是贡银劫案,所以这次乡试是断断不能再出错什么问题,而且要办成一个皆大欢喜,各个府都可雨露均沾的大喜事才成!
nbsp既要平衡各地,又要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还需照顾上面点名的……
nbsp里里外外,着实不易。
nbsp朱锦绣正在细想之际,副主考叶兼明进来道:
nbsp“省吾兄,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开始巡房了?”
nbsp朱锦绣字省吾,他点点头道:“按规矩来,让差役们再检查一遍贡院前前后后,确保内外隔绝,任何人不得违禁!”
nbsp朱锦绣吩咐下去,在旁的吏员,衙役都是领命执行,各行其命。
nbsp致公堂里就剩朱锦绣与叶兼明二人。
nbsp两人喝着茶,没有说话。
nbsp乡试之后,取中五十名举人都会拜两人为座师。
nbsp一般而言,每一批南直隶举人将来都会出四五个进士,当真高产得吓人。
nbsp对于主持科举的学官而言,这都是宝贵的人脉和财富。
nbsp若不能选拔出有用的人才,那损失可就相当大了。
nbsp想到这里,朱锦绣问道:“近思老弟,可知士子之中有什么公论的贤良之才?”
nbsp之所以这么问,主要是叶兼明此人在翰林院中比较善于交际,为人玲珑。
nbsp人同此心,叶副主考想的也是这个问题。
nbsp叶兼明字近思,苦笑道:“有倒是有,只不过这些人都是流言缠身……”
nbsp朱锦绣也是眉头蹙起,道:
nbsp“知道了,就是上一案的嫌疑,嫌疑不嫌疑的先放一边,你看这些人可有真才实学?”
nbsp叶兼明认真地道:
nbsp“愚弟从来的那天就先派人赶早一步打听过,相互吹捧造势,读书人中便以这些人为最,但以江南的文风,即便是滥竽充数也难持久,这些人亦算有些过人之处。”
nbsp朱锦绣道:
nbsp“江南温柔乡,多糜糜之风。
nbsp士子不好好读书,整日只知呼朋唤友流连花街柳巷,写几首青楼诗,就以为有了声名。
&nbs
第430章 名声紊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