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伪君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3章 舍我其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不客气地说,关于富民强国的问题,在座各位都是渣渣!

    nbsp飞快提笔,写下破题:

    nbsp“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nbsp方唐镜此时正挥毫泼墨,将自己思想中的所见所闻一边整理一边徐徐道来。

    nbsp草稿纸上龙蛇起陆,文思如泉涌般喷薄而出。

    nbsp“或云天下财富皆定数?此处增则彼处必薄之。

    nbsp此言似真实伪之,误人甚深实谬矣。

    nbsp周天子之民户八百万,其用穷乎?我大明之民户五千万,其用穷乎?

    nbsp周天子时土地千万顷,今日之世土地增则不多,何能有限之地养十倍之民?

    nbsp《天工开物》有载:

    nbsp周时土地亩产一石整。汉时土地亩产一石二。唐时土地亩产一石半。宋时土地亩产一石七。元时土地亩产一石九。国朝土地亩产两石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此皆文明进步之力也。

    nbsp周之时,刀耕火种,不知选种,不知肥力,不知铁犁,亦少畜力,惟望天时。

    nbsp后世累积,牛耕马种,精拣种实,积蓄肥力,广用铁器,多用畜力,深挖水利。

    nbsp世易时移,丁口之增多,教化之深入,不惟劳力多出十倍,术与技亦俱进十倍。

    nbsp假以时日,技再进十倍,精耕细作,亩产十石亦可见也……

    nbsp写到这里,方唐镜主要是以农业为本,毕竟在封建社会,以农为本还是最深入人心的,欲兴工商,必先言农本。

    nbsp接着方唐镜话风一转,开始说起工业的重要性:

    nbsp当今天下,江南之富庶甲于天下,一省之力几占国用之三成,而人丁不足国之一成,何也如此?

    nbsp或云此为地方官绅敲骨吸髓,不恤人力之故,江南百姓苦不堪言矣!

    nbsp非也!

    nbsp此皆工器之力也。

    nbsp江南纺织,往往使用“水力大纺车”,一机之力,可抵百人日夜辛劳。

    nbsp且其成本极低且不知疲倦,只需一人维护便可日夜运转……

    nbsp又有如“松江府格物所”专司提高研制提高劳作效率之工器,大力推广,益及百姓。

    nbsp……

    nbsp说完工业的好处,又说到商业的好处,这就更是方唐镜的长处。

    nbsp当真是下笔洋洋洒洒,数千文字一挥而就,越写越爽,最后竟然连草稿纸都差点不够,这才嘎然而止。

    nbsp很好,方唐镜又从头开始精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嘛!

    nbsp到了中午,第一遍修改稿已经改好,不过看了一遍,字数还是太多,仍需修改。

    nbsp大明早期科考并不论字数,所以颇有些考生以字数取胜,成祖时曾有状元之作,字数竟至万言,成祖大悦。

    nbsp此风迅速蔓延,后来发展到有一考生写长文,发下来的试纸都不够用的程度,于是这名考生索性将文章写到案桌上,交卷的时候连同桌子一并上交。

    nbsp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nbsp考官当然是受不了啦,若是此风一长,大家都是滔滔不绝,怎么看得过来。

    nbsp试想一下,若个个玩万言书,数千考生,岂不是数千万字的阅卷量,就算考官长了四只眼怕也是看不完啊!

    nbsp于是从成祖十七年以后,字数逐渐压低,一开始不可超过三千字,后来觉得还是太多,又改为一千五百字,还是太多,到了景泰帝时规定不得超过一千字。成化时规定不得超过八百字。

    nbsp当然,也有许多大臣反对,认为不能让考生畅所欲言,乃是阻塞言路。

    nbsp因而有明一朝都没有形成明文规定,只是一个潜规则。

    nbsp直到后世清朝时才定为七百字的硬性规定。

    nbsp但没有谁会蠢到去违反这个潜规则。

    nbsp你惹到考官一时不爽,考官便让你一辈子不爽。

    nbsp就拿之前那位写长文的仁兄来说,考官便给他批了一个终身难忘:

    nbsp“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nbsp方唐镜深明其中厉害,三易其稿,终于精简出了一篇好文。

    nbsp……第三场,方唐镜又是第一个交卷。

    nbsp人言名剑可化龙,惊虹出鞘,舍我其谁!

    喜欢。

第563章 舍我其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