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理咨询室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0章 稳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nbsp我立于沙盘前,目光却穿透那犬牙交错的战线,落在象征酆都腹地的那片区域。那里看似平静,实则千疮百孔。

    nbsp十殿崩毁留下的权力真空,被察举制仓促填补后,非但没有带来海晏河清,反而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地方豪强趁机安插爪牙,旧吏余孽盘踞要害,新晋者或急于求成,或根基不稳,更有甚者,借“平叛”之名,行贪墨、盘剥、倾轧之实!奏报、密函、诉状堆积如山,字里行间充斥着推诿、攻讦、怨气与混乱。

    nbsp“察举制,为解燃眉之急,却也引狼入室。”nbsp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响起,冰冷得不带一丝温度,手指划过一份弹劾某郡守“借征粮之名,中饱私囊”的密报。“如今,这潭水,比忘川河底还要污浊。前线将士浴血,后方硕鼠横行,此等局面,岂能长久?”

    nbsp侍立一旁的李迷,甲胄上还残留着黑风谷的硝尘,闻言深以为然,眼中燃着怒火:“陛下,当以雷霆手段,整肃纲纪!将这些蠹虫连根拔起!”

    nbsp“雷霆?”nbsp我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眼底深处,驳杂的力量流转不定,“拔起?拔得干净吗?十殿余毒未清,叛军在外虎视眈眈,若此时在后方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只会让观望者彻底倒向叛逆,让本就惶惶的人心彻底离散!朕要的,不是一片废墟上的‘干净,而是一个能运转、能支撑前线、能稳住民心的‘秩序!哪怕…只是表面的海晏河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李迷一怔,随即露出思索之色。

    nbsp“传旨!”nbsp我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帝令的森严,“着令‘幽冥肃风台(由厉魄旧部及部分新晋干吏组成的新监察机构)即刻进驻酆都各司衙门及地方重镇!不查过往,只究现下!凡吏治考核、钱粮赋税、兵械转运、民生诉讼诸事,皆需按新制留痕备查!凡有推诿塞责、阳奉阴违、效率低下、激起民怨者——无论新旧,无论出身,无论是否察举而来——一律严惩!轻则革职查办,重则打入寒狱,抄没家资!”

    nbsp旨意冰冷,重点在“现下”和“效率低下”、“激起民怨”。这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不翻旧账,却盯着你现在的错处。那些借着察举制爬上来的新贵,根基不稳,最怕被抓住现行把柄。那些盘踞的旧吏,也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尸位素餐、肆意妄为。这把剑,逼着所有人必须动起来,必须按新规矩办事!

    nbsp很快,酆都城内,数名仗着“察举”出身便肆意妄为、克扣军资的新晋判官被肃风台当众拿下,家资抄没,打入寒狱,其罪状昭告四方!地方上,几个仗着豪强背景、征粮过苛激起民变的郡守,也被铁腕拿下,就地正法!血淋淋的人头,伴随着“肃风令”的威名,迅速传遍冥界。

    nbsp恐慌蔓延。但恐慌中,也带着一丝异样的“秩序”感——至少,新帝的刀,真的会落下!而且,不分新旧!

    nbsp光有屠刀不够。我深知,水至清则无鱼。尤其是在这风雨飘摇之际。

    nbsp“再传旨!”nbsp我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志,“凡在肃风台督查期间,政绩卓着、清廉自守、勤勉任事、深得民望之官吏,无论新旧出身,无论察举之前如何,皆由肃风台核实,报朕亲批,擢升重用!赐‘忠勤金章,荫及亲族!其治下,赋税可酌情减免,以示恩荣!”

    nbsp同时,颁布《幽冥吏治新规》。条陈清晰,赏罚分明。不再模糊不清,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什么程度有赏,犯到什么程度受罚,写得清清楚楚。重点在于“效率”与“维稳”。只要你能在框架内把事办好,不出大乱子,不激起民变,不耽误军需,过往的污点,新帝可以暂时“看不见”!甚至,你捞点油水,只要不过分,不撞在肃风台枪口上,不激起民怨,新帝也“默许”!

    nbsp这道旨意,如同在冰冷的屠刀旁,放了一碗带着肉香的饭。恐慌之后,是心思的活络。尤其是那些并非巨贪大恶、只想在乱世中求个安稳或小富的官吏,看到了希望。按规矩办事,做出成绩,就能升官,就能得赏,甚至…还有默许的灰色空间?而那些真正有能力、却被旧制埋没或被察举制挤兑的新人,也看到了上升的通道。

    nbsp一时间,各司衙门运转的速度明显加快。推诿扯皮的少了,效率提升了。地方上,虽然豪强依旧盘踞,但至少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横征暴敛,做事开始讲究“规矩”,开始追求“表面”的政绩,以求在肃风台督查时过关,甚至搏一个“忠勤”金章。

    nbsp表面的秩序是第一步,但核心的权力,绝不能旁落。

    nbsp借着“擢升重用”的名义,我将一批在平叛前线立下战功、出身相对清白(多是底层鬼卒或小吏提拔)、且对我绝对忠诚的中低级军官和吏员,安插进酆都各要害部门,担任副职或关键岗位的佐吏。他们官职不高,但位置关键,如同钉子,牢牢钉在那里,监视着主官的一举一动,也确保着核心政务和军需运转的“忠诚度”。

    nbsp同时,以“协理军务”、“督办后勤”等名义,将肃风台的触角,更深地嵌入地方。这些“协理”和“督办”,明面上是帮助地方官处理事务,实则就是钦差,拥有直接密奏之权。地方官吏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帝宫的眼睛。

    nbsp最重要的钱粮、兵甲、核心情报网络,则牢牢掌握在由李迷直接负责的“帝宫直领司”手中。这个机构独立于所有官僚体系之外,只对我一人负责,人员皆是经过血火考验、绝无二心的死忠。察举制选上来的人,再有能力,也休想染指这些核心命脉。

    nbsp吏治的整顿,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那些被肃风台拿下的,那些被新规限制了手脚的豪强旧吏,怨气沸腾。这股怨气,需要宣泄口,否则便会烧回帝宫。

    nbsp于是,“平叛捐输令”适时推出!诏告天下:值此国难,凡冥界子民,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凡捐献钱粮、兵甲、灵材助军者,无论出身,无论过往,皆由肃风台登记造册,按捐献多寡,赐予“义民”称号,减免赋税,甚至…其家族子弟,在察举、考核、任用上,可酌情优先!

    nbsp此令一出,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冷水!那些被整得灰头土脸、憋着一肚子火的豪强旧吏,瞬间找到了“将功赎罪”和“重新获得新帝青睐”的机会!

    nbsp捐!狠狠地捐!只要能保住家族地位,只要能重新在新秩序下立足,钱财身外物!一时间,各地“捐献”踊跃,钱粮物资如流水般汇向酆都和前线。他们用钱粮买平安,买地位,也买来了对新秩序的“表面”认同。而他们的怨气,也部分转移到了“吝啬”的同行或“不识时务”的叛逆身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铁腕的屠刀悬顶。清晰的规则指引。看得见的晋升通道。默许的灰色空间。核心的牢牢掌控。以及,用“捐献”转移的怨气和买来的“忠诚”。

    nbsp多管齐下,如同精密的帝王心术织就的大网。

    nbsp短短数月,效果是显着的。

    nbsp酆都城内,各司衙门运转有序,推诿扯皮几近绝迹。地方上,虽然豪强依旧,但盘剥有所收敛,至少在肃风台的注视下,维持了表面的“秩序”与“效率”。赋税征收虽仍有阻碍,但比起之前的混乱,已顺畅许多。军需转运的效率显着提升,前线的压力得到一丝缓解。民间的怨声虽然无法根除,但大规模的骚乱几乎绝迹。

    nbsp整个地府官僚层面,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海晏河清”景象。官员们按新规办事,追求“效率”和“稳定”,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挑战底线。察举制带来的泥沙,一部分被肃清,一部分被驯服,一部分被新规则约束在框架内。权力在震荡后,重新趋于一种表面上的平衡。

    nbsp森罗殿内,我听着肃风台主事关于某郡“吏治清明,赋税如期,民怨平息”的奏报,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体内三股力量的冲突依旧,识海中的诅咒低语未停。左臂魔纹在帝袍下微微发烫。

    nbsp我知道,这海晏河清,如同覆盖在腐朽沼泽上的一层薄冰。下面依旧是暗流涌动,是旧怨新仇,是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察举制埋下的隐患并未根除,豪强的贪婪只是被暂时压制,那些被“默许”的灰色地带,随时可能成为新的溃堤蚁穴。

    nbsp但,够了。

    nbsp至少现在,够了。

    nbsp这表面的秩序,这勉强运转的官僚机器,为前线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也为我赢得了集中力量,去斩断外部毒瘤——秦广王、清洗名单、佛光金甲、乃至天庭西天——的空间!

    nbsp“维持现状。”nbsp我冰冷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目光再次投向沙盘上那僵持的血色战线,“告诉肃风台,尺度不变。稳,是现在的第一要务。朕要的,就是这‘表面的海晏河清!”

    喜欢。

第370章 稳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