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时记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柿饼闲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即,苹果与香蕉。

    nbsp这两样催熟效果应该更好,释放乙烯会更快更浓,能更快更稳定的催熟柿子。

    nbsp但考虑到驯化因素,秦时说的仍是保守。

    nbsp“萍婆果?这个我知!我娘家嫂嫂田地里就有!今秋我就去求两枚回来试!”

    nbsp“贵人连这也知!是咸阳城的秘方吗?”

    nbsp“听闻贵人们都有家传……”

    nbsp“嘘……”

    nbsp“这甘蕉是甚么?”

    nbsp“未曾听过,是不是专供给咸阳宫的?”

    nbsp萍婆果类似还未完全驯化的苹果,跟梨子一样都是中国自有的品种。

    nbsp但在秦国,这东西又小又酸又涩,跟【苹果】完全没有一点干系。

    nbsp要等【丝绸之路】后才会带回来各种【萘果】,各种种植改良,这才越发趋近于苹果。

    nbsp至于后世日常能吃到的那种,要到清朝才能引入国内。

    nbsp再说甘蕉,就是香蕉,以如今的交通,百越之地的水果,可能这些平民百姓终其一生都见不着。

    nbsp但没关系,知识的种子总在不经意的言谈中渐渐留下。一时应用不上也没关系,能多谈两句,说不得就能给予别人一次机遇。

    nbsp乌籽在旁默默看着,原本谨慎的妇人们逐渐高声起来,谈话间也慢慢放松且随意。

    nbsp而秦君坐在高阶上静静听着,时不时说上一两句,大家便又有更多讨论。

    nbsp虽略显杂乱无章,还带着嘈杂,可似乎又有许多细节说了出来。

    nbsp再看一侧毫无存在感的刀笔吏,此刻二人埋头飞速书写,额头都已隐隐生了汗。

    nbsp她似有所悟。

    nbsp而高阶之上,秦时一直追问到十点多钟,而后看看腕表,又看看自己在构皮纸上简单记下的几个关键点,这才说道:

    nbsp“今日叫你们来,是因为我曾吃过一种柿饼,耐储存,且格外甘甜,又不费钱。”

    nbsp“若你们能学到,待来日托人贩入咸阳,或豪商,家中也能多一份收入。”

    nbsp“不知可有人愿意尝试?”

    nbsp那自然是有人的!

    nbsp第1个得赏的小小女童大胆发言:“贵人!我虽年龄小,可日常也帮阿母做事的,我愿意尝试!”

    nbsp“这柿饼做好了,可以卖给贵人吗?”

    nbsp秦时笑意柔软,眸光却湛亮:“好大胆爽快的女郎!你叫什么名字?”

    nbsp女童脆脆道:“我叫丑儿!”

    nbsp秦时点头:“好,丑儿!九月末我会遣人来频阳收购柿饼,若你有做出的,尽管前去!”

    nbsp“赤女,记下此事,记住丑儿的户籍和名字。”

    nbsp“诺。”

    nbsp名叫丑儿的姑娘果然开心起来,不顾身侧母亲的担忧,她大胆道:“贵人来收,会给几枚半两?”

    nbsp秦时说道:“若你果然能制成那样甘甜且耐储存的柿饼,一斗,我出80枚。”

    nbsp80枚?!

    nbsp此话一出,众皆哗然。

    nbsp但秦时却觉得正常,一斗鲜柿卖到咸阳城都能卖出8枚秦半两,要四五斗鲜柿试才能出一斗柿饼,这个价格只能说是公道,并称不上昂贵。

    nbsp更何况,百姓还要十税一。

    nbsp最重要也最无奈的是,软柿,其实也不适合做柿饼。

    nbsp软柿做的柿饼略粘软,制作过程和储存中都更容易坏,且对成熟度也有要求。

    nbsp如今她仔细斟酌过后,便能确定要教给大家做柿饼的这些柿子,就不能选择成熟度过高的。

    nbsp否则损耗太多,这80枚反而挣不了多少。

    nbsp可她作为贵人,一旦定价过高,柿饼恐怕便只能作为内供之物,难以流通。

    nbsp而自来,越是难以流通的东西掌握在普通人手里,就越容易被剥削。

    nbsp频阳有燕家在,剥削倒不至于,只是给他们一份更多的保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待来日,这份平民之法传到更多的地方,哪怕不能给家中增添钱财,也多少能让普通百姓尝到甜蜜滋味。

    nbsp她是各方综合权衡给出这样的价格,但下方已然沸腾起来。

    nbsp丑儿更是大胆道:“贵人,现在就要做吗?我家中也有柿树,可要丑儿先摘一筐来?”

    nbsp真是个伶俐姑娘啊!

    nbsp秦时问她:“如今柿果可都成熟了?”

    nbsp丑儿摇头:“我家中的还未熟,如今青青涩涩挂在枝头,还要半月有余才能慢慢转黄。”

    nbsp“但是!附近山坳中有一棵,树顶已有几颗泛黄的了!”

    nbsp“丑儿!”她身侧的妇人大吃一惊:“山林怎可随意去……”

    nbsp她紧张的看着高阶之上的秦时:那是大王的山地啊。

    nbsp虽山坡较小,没有虎狼野兽,他们偶尔也偷偷捡拾一些柴禾回家……可怎能当着贵人的面如此说呢?

    nbsp秦时却假装听不见。

    nbsp连山林都属国有资源,百姓拾柴认真追究起来都属犯法——这种规则对她来说实在荒唐。

    nbsp可就是这样荒唐的规则,一直持续到汉文帝时期,刘恒【驰山泽之禁】,这才使得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有了休养生息的余地。

    nbsp而如今,秦国虽然还未开放。但秦时却已经默默构思着开放。

    nbsp只孩童在山坳里多看两眼柿树,对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nbsp因而她只点头:“那好,你来领路,我即刻派人前去采摘不同熟度的柿果,而后会将制作方法书写,由侍从前去教你们……”

    nbsp“丑儿,你可要用心学。”

    nbsp做柿饼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难以把控的诀窍,因此秦时也不必亲力亲为——

    nbsp老实说她亲自实践教导的成果,可能还不如她口述,对方来做。

    nbsp此刻,她拿出构皮纸上早已准备好的制作方法,写的是篆字,用的却是大白话——

    nbsp【选果】【削皮】【悬挂】【晾晒】【揉捻】……

    nbsp其中既不费柴禾,也不费石灰盐糖,只需要百姓耐心些,出些巧工。

    nbsp如此无有成本的制作之法,才是最适合他们去实践、试错、探索的方向。

    nbsp而随着柿饼对于硬柿的需求,说不定几十年后,已经有人能成功培育出硬柿了。

    nbsp“赤女。”

    nbsp秦时交代道:“今日午后,便由你来负责指点大家。”

    nbsp第一秘书,可不仅仅是第一生活秘书,自然还有职场上的转变与需求。

    nbsp赤女深深下拜:“奴婢,定不负秦君所托。”

    喜欢。

第152章 柿饼闲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