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人幽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 淳朴的村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老妇停下脚步,笑着朝她摆摆手:“好嘞,多谢妮子阿娘上心,不碍事的。”

    nbsp一路走着。女子默默跟着二老,听着他们偶尔和路过的乡亲打招呼,心里那点拘谨慢慢散了。约莫走了半个多时辰,眼前出现一片错落的房屋,玄瓦土墙,炊烟从几户人家的屋顶袅袅升起——到村子了。

    nbsp这潘家湾,端的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去处。村子顺着山势缓缓铺开,高低错落的土坯房、瓦房像是从山坳里自然生长出来一般,玄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与背后郁郁葱葱的山林相映成趣。

    nbsp百来户人家散落在这片山脚下,几条蜿蜒的土路串联起家家户户,路边时不时能看到几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的,像是守护村子的老者。偶尔有鸡鸣犬吠从某户院落里飘出来,混着几声孩童的嬉闹,更添了几分烟火气。

    nbsp二老的家在村子最东面,紧挨着另外三四户人家。几户人家的院墙挨得近,有的爬着牵牛花,有的晒着红辣椒,隔着矮墙能清晰听见邻居家的说话声,透着股邻里间的热络劲儿。门前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清澈见底,哗啦啦地唱着歌,为这山脚下的村落平添了几分灵动。

    nbsp院子里,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将木盆里最后一件浆洗得洁净的衣裳抖开,晾在绳上。水珠顺着布纹滚落,在地上积起小小的水洼。

    nbsp“阿翁,阿婆?”听见院门“吱呀”开了,她笑着转身,话刚出口就停住了。

    nbsp阿婆身旁牵着个娘子,瞧着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头发乌黑却乱得像团解开的线团,几缕发丝黏在汗湿的额角,遮得眉眼模糊。她身上的衣裳料子瞧着不差,此刻却撕裂了好几处,前襟后摆沾满了黑泥、碎草和枯败的叶子,像是在荒地里滚过一遭。

    nbsp女孩注意到,那娘子的肩膀绷得紧紧的,双手攥着破烂的衣摆,指节都泛了白,脚步更是怯生生的,每挪一步都像是在发抖,头垂得极低,仿佛连抬眼看看院子的勇气都没有。

    nbsp“阿婆,这位娘子是……”nbsp女孩眸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

    nbsp老妇没直接回答,只转向女孩吩咐:“珠儿,去打盆干净水,再取块帕子来,让这位娘子擦擦脸。”

    nbsp“哎。”nbsp珠儿脆生生应着,目光在那女子身上飞快扫过。见她依旧垂着头,乌黑的乱发像团枯草般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截苍白的下巴,随着呼吸轻轻颤着,便转身快步走进屋内。片刻后,她拿着块粗布帕子出来,先搭在肩上,再走到墙角的水缸边,舀了瓢清水倒进盆中,哗啦的水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

    nbsp这边,老妇已牵着那娘子走到院中的矮凳旁,轻声道:“娘子,先坐下歇歇吧。”nbsp那女子顺从地坐下,依旧低着头,发间隐约能看见单薄的肩膀在微微发抖,像是还没从什么惊惧里缓过神来。

    nbsp老丈把肩上的扁担卸下,竹筐落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女孩赶紧走过去闩好院门,回头时,阿婆已经把木盆端到女子身前。

    nbsp老妇放缓了声音,像哄着受惊的雏鸟:“娘子别怕,这是到家了,没人敢欺负你,咱们先洗洗身上的尘土。”

    nbsp说罢,老妇缓步走到墙角的水缸边,拿起水瓢舀了半瓢清水,手腕轻倾,将水缓缓注入脚边的木盆。水珠落进盆里,漾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在阳光里泛着淡淡的亮。她俯身凑近盆沿,用手掬起水,细细擦拭脸上的尘垢,又反复搓洗着布满泥痕的双手,指缝间的灰渍被一点点涤荡干净。

    nbsp随后,她伸手从旁边绳上取下块粗布帕子,转身对着衣襟轻轻拍打起来。帕子掠过之处,浮尘簌簌落下,沾在衣料上的草屑也被拂去大半。打理停当,她才转过身,看向一旁的珠儿,温声叮嘱:“珠儿,仔细帮这位阿姐洗洗,我进屋给她寻身干净衣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话音落定,她将帕子重新挂回绳上,脚步轻缓地走进了堂屋。

    nbsp“晓得了,阿婆。”nbsp珠儿应着,目光落在女子身上。

    nbsp那女子在凳上僵坐了片刻,先慢慢站起身,抬手轻轻拍打肩头与衣襟,抖落一片浮尘nbsp——nbsp混着草屑与泥土的灰末簌簌落下,在阳光里旋了旋才落地。

    nbsp待她坐回凳上,指尖才缓缓探入木盆,一点点搓洗着手上的泥垢。只见她掬着水往脸上泼洗,不过眨眼的功夫,盆里的清水已浑成了灰黑色,水面上还漂着些干枯的草屑与泥渣。

    nbsp珠儿连忙上前:“水脏透了,我给您换一盆。”nbsp说着便端起木盆走到墙角,将脏水倒进院边的浅沟里,哗啦一声溅起几点泥星。她转身再到水缸边舀了新水,捧着满盆清亮走回女子身旁。女子默默接过,继续低头清洗。如此换了三盆水,木盆里的水才终于不再浑浊,珠儿这才将帕子浸在水中。可她的手刚要探向盆沿,女子却轻轻开了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多谢,我自己来就好。”

    nbsp说着,她伸手从木盆里捞起浸着的帕子,拧得半干后敷在脸上细细擦拭。帕子划过额头、鼻梁,又顺着下颌线擦过,先前被乱发遮住的轮廓渐渐显露出几分清瘦。她将帕子重新浸回水里,五指用力揉搓着布面,帕子再次拧干,这次连带着脖颈也细细拭了一遍,连耳后那点藏着的灰痕都没放过。

    nbsp珠儿在一旁静静看着,目光落在她肩头、发间沾着的枯叶草碎上,忍不住开口:“阿姐,这些碎草粘得紧,我帮你拾掇拾掇吧。”

    nbsp这次女子没有拒绝,只是微微颔首。于是一个继续用帕子蘸水擦拭,一个伸手细心摘除她衣褶里的草屑,指尖偶尔碰到对方的衣袖,动作都轻柔得像怕惊扰了什么。阳光照在两人相顾的侧脸上,倒真像一对亲近的姐妹,透着股说不出的温和默契。

    nbsp女子用帕子按干脸上的水汽,抬手将额前散乱的发丝拢到耳后,动作间,原本被尘垢掩住的面容渐渐清晰。珠儿凑近了些,只见她肤色白皙如瓷,眉峰纤细,眼尾微微上挑,鼻梁挺秀,唇瓣是自然的淡粉色,虽未施粉黛,却自有一种清丽脱俗的韵致。

    nbsp“阿姐生得真好。”珠儿看得有些出神,忍不住低低感叹了一声。

    nbsp话音刚落,老妇从堂屋走出来,刚巧撞见女子抬眸的模样,也是一愣,随即笑着点头:“真是个俊俏娘子,先前沾了灰,倒把这好模样藏住了。”

    nbsp说罢,老妇引着两人走向堂屋。女子的目光带着几分怯意,打量着这间堂屋:堂屋不大,却收拾得干净。靠墙摆着一张旧方桌,方桌上的木纹被磨得发亮,三条长凳齐齐整整挨着桌边。墙角立着个半旧的木柜,柜上放着个粗瓷花瓶,里面插着几枝风干的麦穗。她的视线最终落在那束麦穗上,黄黄的穗子沉甸甸的,像是坠着满满的踏实。一切都带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安稳得让她紧绷的心弦,悄悄松了一丝。

    nbsp进了内室,老妇指着梳妆台前的凳子道:“娘子坐下歇歇,我来给你理理头发。”

    nbsp女子依言坐下,铜镜里映出她略显局促的神情。老妇把她头上的发髻散开,拿起桃木梳,轻轻梳开她打结的发尾,动作又轻又柔,不多时便将那一头乱发挽成个利落的发髻,用根素银簪子固定住。

    nbsp梳理完了,老妇又从一旁的床榻上拿起一身翠绿色的粗布衣裙,递过去:“这衣裳虽不是什么好料子,但浆洗得干净,娘子先换上吧,总比你身上这套体面些。”

    nbsp女子接过衣裳,指尖触到粗布衣裳带着的阳光温软,眼眶倏地一热,忙稳住心神,对着老妇深深福了一礼,声音里带着未散的微颤:“多谢阿婆体恤。”

    nbsp老妇笑着摆摆手,nbsp“快别客气,都是寻常人家的衣裳,不嫌弃就好。”

    nbsp女子褪去沾满泥污与破洞的锦衣,换上老妇取来的粗布衣裳。老妇凑上前来,先帮她将歪斜的衣襟抻平,指尖抚过磨得发白的布纹,又仔细将腰间的布带系紧,打了个利落的结。那衣裳洗得有些发白,领口和袖口还缝着补丁,穿在女子身上略有些局促,却被老妇这一番打理得服服帖帖。

    nbsp她又抬手轻轻拍了拍女子肩头的褶皱,掌心带着劳作留下的厚茧,动作却格外轻柔,像在拂去灰尘,又像在安抚受惊的雀儿。末了,老妇退后半步打量着,笑道:“瞧瞧,这不就精神多了?”nbsp阳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女子身上,粗布衣裳虽朴素,却裹着一股暖融融的情意,让女子紧绷的肩膀也悄悄放松下来。

    nbsp一旁的珠儿踮脚看着,见那身半旧的襦裙虽在女子身上略显局促,却衬得她原本苍白的脸色多了几分生气,先前眼里藏着的惊惶像退潮般慢慢散去。再看她垂眸时露出的半截脖颈,配上洗得干净的眉眼,竟像株刚被晨露润过的玉兰,透着股说不出的清丽,比初见时要鲜活多了。

    nbsp正在这时,门外传来老丈略带沙哑的声音:“老婆子,吃食都备好了,让娘子出来趁热吃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老妇应了声,轻轻拍了拍女子的手背,引着她往堂屋走。方才还放着木盆的桌案已收拾干净,此刻摆着几样简单吃食:两个壶饼,一碟腌菜,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野菜汤。

    nbsp老丈就站在桌旁,见三人出来,忙指着吃食招呼:“快,趁热乎着,让娘子吃些垫垫。”老妇把凳子往外挪了挪,柔声示意女子坐下。

    nbsp那女子眼眶早已泛红,她走到二老面前,深深福了一礼,声音带着哽咽:“小女子裴婉君,谢过二老救命之恩。”

    nbsp老丈连忙摆手,脸上堆着憨实的笑:“原来是裴娘子,快别这么说!路见不平,哪有袖手旁观的道理?老朽岂能容你被那些坏人欺负!”

    nbsp老妇也上前扶起她,掌心的温度暖乎乎的:“裴娘子不必多礼,饿坏了吧?来来来,都是些粗茶淡饭,你可千万别嫌弃。”

    nbsp裴婉君再也忍不住,泪水“啪嗒”落在衣襟上。这些日子担惊受怕的心,在这朴素的堂屋、温和的话语里,竟一点点松快下来。她依言坐下,腹中早已饿得咕咕作响,此刻也顾不上什么大家闺秀的端庄,拿起碗筷便狼吞虎咽起来。

    nbsp老妇在一旁看着,无奈又心疼地轻轻摇了摇头,转身倒了杯温热的粗茶,递到她手边。

    nbsp午后的小院中,阳光透过树梢在院子里洒下斑驳的光阴。微风带着草木清气,四人围坐在老槐树底下,裴婉君那颗悬了多日的心,总算一点点落回实处。

    nbsp老妇坐在竹凳上,怀里抱着个旧针线筐,手里正穿引着线,准备缝补些什么。老丈则摇着把旧蒲扇,“呼嗒呼嗒”的风拂过,驱散了些夏日的闷热。珠儿挨着裴婉君坐下,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听她缓缓开口。

    nbsp“我们原本是要去益州的,”裴婉君声音还有些发颤,“却在路上遇到……”她顿了顿,指尖微微收紧,才继续道,“遇到了坏人,我和随行的人都走散了。夜里慌不择路,从山坡上滚了下去,醒来时已是第二天,周遭空荡荡的,既不见旁人,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nbsp“那阿姐怎么弄成这副模样?”珠儿忍不住问道,目光落在她沾满泥污的衣袍上。

    nbsp裴婉君长叹了口气,眼底蒙上一层疲惫:“我在山里走了一天一夜,又累又饿,只能摘些野果填肚子。夜里就找个山洞躲着,怕有野兽来,便搬了些石头堵在洞口,睁着眼熬到天亮。”她眼神复杂,似有惊惧,又有茫然,“后来总算看见个小镇,本以为能得救,谁知在镇上遇到个女子。她说能帮我联系家人来接我,还请我吃了顿饭,我便信了她。她说找人需要些银钱,我把身上的钱和首饰都给了她,可她拿着东西就再也没回来。”

    nbsp说到这儿,她声音哽咽起来:“下午我在镇上找了许久,终于在一处宅子前看到她,可她竟说不认识我,还被她家里的男人粗鲁地赶了出来。我想去报官,却因为没了钱,连镇使的面都见不着……”泪水又一次涌了上来,顺着脸颊滑落。

    nbsp“后来我只能沿着这条路往前走,想找人帮忙,又怕再遇到那样的坏人。只得白天赶路,夜里还是找山洞躲着,走了两天,才到了这里。”她吸了吸鼻子,看向二老和珠儿,眼中忽然亮起一点光,“幸好老天有眼,让我遇见了你们。”

    nbsp老丈听完,重重“哼”了一声,蒲扇也扇得快了些:“那骗你的娘子也真不是个东西!这种昧良心的钱,她就不怕遭天谴!”

    nbsp老妇放下针线,从袖中摸出块粗布手帕递过去,柔声安慰:“没事了,娘子。既然到了这儿,就先安心住下。三日后有信客来村里,你写封信寄回家,让家里人来接你便是。”

    nbsp珠儿连忙点头附和:“是啊阿姐!我们村有个秀才,大家都叫他通文叔,你要是不会写,找他替你写就行!”

    nbsp裴婉君望着珠儿,唇边漾开一抹浅浅的笑意:“阿姐会写的,只要有笔墨和宣纸就成。”

    nbsp一旁的老妇闻言,脸上露出些为难:“哎呀,我们这家里的人都不识字,哪有那些物件?再说,那宣纸可贵着呢……”

    nbsp“阿婆,我们家没有,通文叔那里有啊!”珠儿连忙接话。

    nbsp“珠儿说什么傻话,”老妇回道:“通文家是有,可那也是人家花白花花的钱买的,哪能说用就用?”

    nbsp“你这话说的,”老丈摇着蒲扇,语气带着几分不赞同,“你平日里帮他缝补了多少衣裳鞋袜?用他一张宣纸,有什么不成的?”珠儿也跟着连连点头。

    nbsp老妇却还是觉得不妥:“补几件衣裳算什么,邻里街坊的,本就该互相帮衬。可那宣纸金贵,哪是几件针线活能比的?”

    nbsp裴婉君见此情景,忙开口解围:“阿婆莫要为难,宣纸确实金贵,其实用黄表纸也行的,不过是写封信罢了,不必那么讲究。”

    nbsp老妇一听,眼睛亮了亮:“黄表纸家里倒有!就是……没有笔墨。”

    nbsp“那我带阿姐去通文叔家借笔墨用用不就好了?”珠儿说着,当即就要起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明日再去也不迟,”老妇连忙拉住她,“你看太阳都要下山了,娘子这几日累坏了,先吃了饭好好歇歇。”

    nbsp珠儿想了想,也觉得有理,便看向裴婉君:“那阿姐你先陪阿翁阿婆坐着,我去做饭。”

    nbsp裴婉君连忙要起身:“我来帮你吧。”

    nbsp“不用不用,”珠儿按住她,“阿姐坐着就好,这点活我一个人就行。”

    nbsp老丈也在一旁摇着蒲扇笑道:“娘子放心坐着,这丫头手脚麻利着呢。”

    nbsp厨房很快飘起袅袅炊烟,伴随着“咚咚”的切菜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没多大功夫,珠儿便扬声喊:“晚饭好咯!”

    nbsp老丈用蒲扇往堂屋方向指了指,笑道:“你看,我说这丫头麻利吧。”说着起身,顺手拎起自己的凳子往屋里走。裴婉君也连忙拿起自己和老妇的凳子,跟着二老进了堂屋。

    nbsp她刚把凳子放稳,院门外忽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紧接着是个妇人的声音:“珠儿在家吗?”珠儿快步去开门,很快引着一位中年夫人进来,正是隔壁的妮子阿娘,她手里端着个青花碗,里面盛着绿油油的青菜。

    nbsp妮子阿娘一进堂屋就瞧见了裴婉君,眼睛一亮:“这就是白日里救下的那位娘子吧?长得可真水灵。”说着把碗往珠儿手里递,“家里今天多炒了些菜,刚摘的嫩豆角,给你们添个碗。”

    nbsp老妇忙客气道:“你看你,总这么客气,自己留着吃呀。”

    nbsp“老婶子这话说的,”妮子阿娘笑盈盈地,“这不是看你家来客了嘛。”她把碗塞给珠儿,转身就往门口走,“我先走啦,你们快吃饭。”

    nbsp老妇喊着“坐下一起吃点呀”,人已经没了影。

    nbsp珠儿刚把碗摆上桌,院门又被敲响了。这次是张阿翁,端着一盘刚烤好的鱼;没过片刻,李婶也来了,端着一碗蒸得香喷喷的芋头。

    nbsp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小小的方桌上竟摆得满满当当,倒比平日里丰盛了好几倍。裴婉君看着这一桌子菜,又看了看二老欣慰的笑脸,心里暖融融的,眼眶忍不住又有些发热。

    喜欢。

第118章 淳朴的村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