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雄吁天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梦境如幻.相见爹娘.身死不心.忧怨相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来得?”

    nbsp清心嗤嗤笑道:“你莫忘了我可不是寻常之人!我阿玛可是总理刑部一切事务,而且天牢的行责乃是他全权管辖,要知道放眼天下太后只有相托我阿玛一人,因为其与先帝可是同胞手足,所以……”袁承天道:“所以别人进来,你却可以!”清心捻着衣角,幽幽又说道:“袁大哥,不如我给你解了铁镣,咱们一同出去……”袁承天却道不可,因为这方法未始不可行,然而却会累及无辜,虽然太后看重和硕亲王,可是袁承天都是袁门少主,门下弟子三十万之众,且又布于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可说有威胁朝廷之样子,所以太后决然不会轻易放过这袁承天,毕竟这可是心腹之患,为了祖宗的社稷她也不可以放了这袁承天,所以说清心这想法无异痴人说梦!只是她并不觉得!

    nbsp清心见袁承天不为所动,心下更急:“袁大哥,你再不走,只怕真得要死。我听我阿玛说太后正让他们顾命四大臣草拟你的罪状,可以不经我皇帝哥哥允许将你于菜市口行刑!”袁承天听了也是心中骇然,心想这位太后真是不念旧情,当年若不是他在宫中出手捉那六足龟蛇,她焉有命在?只怕这恭慈太后已驾崩多时,现在又岂能害人?她全然不顾袁承天于她有救命之恩,反而要罢他于死地,只因他是袁门少主!可见世上多是寡恩少义之人,少有重情重义之人!

    nbsp袁承天见她着急的样子,微微一笑说道:“清心你说世上之人,谁人不死?百年之后不过一抷黄土而已,所以为人在世但求无过也就是了,生死由命吧!”清心道:“袁大哥你怎么说这句?你的英雄豪气呢?你的反清复明大业呢?”袁承天却道:“有人说事在人为,可是有时天命使然也是无法,我本想砥砺前行,可是处处有志难申,看尽世上的忧患,便心想莫如放弃,但愿青山藏我身,不管世上荣与辱!可是我又实在做不到,因为我还有袁门弟子,他们不可以群龙无首,如果那样岂不将他们陷于危地,那样岂是我所为?而且还会被朝廷各个击破,到那时我可是袁门罪人?袁门历经百多年,其间虽也艰难异常,却没有分崩离析,岂能到了我手上便灰飞烟飞,那样将来我有何面目见先祖袁督师于九泉之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清心见他说的中肯,而且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心想:袁大哥不是个无能的人,亦不是一受挫折便颓废的人,他是个心执念的人,而且忠义千秋,行为光明磊落,心不藏私的人;也许这便是大英雄该有的样子,言行如一,不是沽名钓誉的奸邪虚伪小人,所以他才可以领袖袁门,声威日隆,所以招受朝廷嫉妒,想要杀他一绝后患,只因为天下只有袁门与朝廷为敌,所以便不能放过他们。也许在别人眼中袁承天是个不知进退,不识时务的人,其实不是的,只是他天生性格使然,所以行事光明磊落,不畏人言!他只走自己认为对的路,其它也就放之一旁了。

    nbsp清心见他固执决绝的样子,几乎又要哭了——本来天下柔弱的女孩就脆柔,禁受不起任何打击,一有伤心事便自哭泣起来,也是习以为常,不足为怪!袁承天见她又要哭泣,便好言安慰于她,说自己命格天煞孤星,不是那么容易便死的,冥冥之中自有神助之类的话,其是他说这话也是言不由衷,因为他只是想袁门四大堂主定会前来禁城营救自己脱厄,只是这话却不能对清心说,唯恐清心一不小心泄露出去,岂不害人害己!

    nbsp清心见袁大哥不为言语所动,知道说太多的话也是无用,只有郁郁寡欢而去,神情透着戚戚惨惨凄凄,说不出的伤感!其实他真不愿伤她心,可是又不能实言相告,只有狠下心肠,让她独自而去。只是他又怎知清心实在害怕这一走,便是永诀,因为她实在不愿袁大哥有什么危险。她也想去乾清宫求肯皇帝哥哥出手相助,可是又一想只怕也无济于事,因为这位皇帝哥哥对恭慈太后这位皇额娘唯命是从,更况且现在太后掌权,再有便是这袁门可是朝廷心腹之患,不能不除,所以皇帝哥哥也是无计可施,倒不是他不想救这袁承天,而是师出无名,其理难正!这样一来救袁大哥的希望十分渺茫,岂难道袁大哥劫数难逃?不,不是的,他可是天煞孤星,怎么会那么容易便死?所以她又打消了悲观念头,心想冥冥之中袁大哥自有神助!

    nbsp乾清宫中嘉庆皇帝神情透着阴郁,虽然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其率领袁门反清复明,然而他们却是莫逆之交,所以相谈甚欢;再有一言这些年袁门所诛杀之人皆是为恶一方的恶吏,所以也可以说为朝廷间接除了祸患,而不是乱杀无辜,因为他们在袁承天的约束之下,不能如先前那般胡乱杀人,所以袁门也并非与朝廷一味作对,有时也是替天行道;所以嘉庆皇帝的内心还是以为袁门可以收为己用,已免祸及天下,当然他这想法固然是好,只是袁承天却不答应,因为他在内心深处还是民族至上,有心恢复汉人天下,只不过他不想多事杀戮,因为那样有违天道,所以竭尽全力避免多杀人命,可是有时事情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也许天道不可违吧!

    nbsp这时上官可情端着御膳进来,轻轻放在桌上,因为害怕惊动皇上沉思便要俏俏走去,不想皇帝已然发觉,咳嗽一声轻声道:“可情,你既然来了,为何要走,怕着朕什么?”上官可情婉尔一笑说道:“你在思筹国家大事,可情岂能打扰!”嘉庆皇帝哈哈笑道:“什么家国大事,分明是事无巨细!朕为了袁兄弟之事甚为苦恼,竟一时不知何去何从?颇为无着?”上官可情道:“这有何难,随其自然,岂不万事可消?”嘉庆皇帝却道:“朕又不是超脱物外的神仙,焉能看透生死一关?”上官可情见他神情说不出的黯然,心想也是纵是帝王家也有不为外人道的困苦,又何况天底下的万千黎民。

    nbsp过了好久嘉庆皇帝都无言无语,不知心中是恨皇额娘多些,还是恼恨袁兄弟一味倔强不知变通,以至成了今日之事!上官可情悄悄地退了出去回到宫女们的寝室,因为皇帝的乾清宫不可久留,否则露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和行藏,便为祸不浅——因为恭慈太后近来为了防止皇帝私自出行,便暗派了自己慈宁宫中精干的贴身侍卫潜伏宫掖左右,查探皇帝的行踪随时上报于太后,因为恭慈太后已下定了决心决不可以让袁承天逃出生天,因为祖宗之法不可毁,祖宗绩业不可毁,所以她要亲力亲为主持国政,不让皇帝插手,因为她知道皇帝从小便心怀仁慈,不嗜杀戮,从来的悲天悯人,常常念道: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此自省,以为天下之人本当仁爱一家,不嗜杀伐才是仁道,才是王道,所以他对袁门虽表面予以缉拿,实则只是浮手表面,并未实际行动,臣下自然也明白皇帝,是以谁也不敢冒渎天颜,所以收效甚微,两者各不侵犯,所以袁门与朝廷有司衙门并未正面冲突,只是私下交战,不甚了了,可是自这位恭慈太后听政以来,以扶持幼主为名,实为打压反清复明的袁门,因为这位恭慈太后虽然身居宫掖,可是天下各州各府的奏折还是雪片飞来,大抵都是说这袁门势力渐大,若不绀制,只怕将来做大,朝廷便难以撼动,诚为国家之隐患!恭慈太后能不心惊,所以便与顾命四大臣齐心要灭这袁门,当务之急便是草拟罪名将这袁承天于京城菜市口行刑,以行名正言顺,以儆效尤,否则这世上还会有反清复明的势力前赴后继,朝廷那时便自顾不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嘉庆皇帝睿智天成,岂又不知皇额娘的这番良苦用心,然而想起他与袁兄弟的过往之事,心头一震,还是不由泪雨潸潸而下,一时竟不能禁止。到了夜深,他不能入寐,踏阶而行,天空虽也飘着雪花,然而却小了许多,不似先前“燕山之雪大如席”的模样,反而在阴暗的苍穹飘散,透着压抑的气氛,让人不得开胸怀!他长长叹口气,心想朕贵为天子,却不能自己行事,反为臣下掣肘也是无能!可是自己虽有不甘,却也不能够公然冒犯于皇额娘,目下只有隐忍;先前本以为和硕亲王已去,自己可以朕躬亲临,不料恭慈太后先人一步,总揽朝政,而四大顾命大臣一并听命于她,而且唯命是从!岂难道是朕的宽容错了,不应该对袁门和袁兄弟宽大,便要杀戮殆尽不成?他一时心中踌躇不决,不知前途后路如何?只是心中有不为外人道的苦衷与忧愁!

    nbsp忽然一个清灵灵的声音传来:“皇帝哥哥,夜深了你不就寝?一个人独自念道什么?”嘉庆皇帝回头见是清心格格,只见她再无昔日欢颜,也是愁苦良多。在这积雪皑皑的冬夜她竟一个人前来不知有何事情?他心中这样想!

    nbsp清心忽然道:“我听说太后命四大顾命大臣草拟袁大哥忤逆死罪,不日便要问刑于京城菜市口?皇帝哥哥你也不尽快想个法子救他,不然只怕他真的性命不保,到哪时可就毁了?”嘉庆皇帝看她着急的样子,说道:“朕何尝不急,只是束手无策,计将安出?”清心道:“你身为皇帝也无能为力么?”嘉庆皇帝道:“现在九门提督是傅传书,而他又忠心效忠于太后,我又能怎么办?难不成和我皇额娘反目成仇?”清心听了嘉庆皇帝所言,心想果然如此,自己也不能强人所难,难道为了袁大哥自己人便要自相惨杀起来,这也不成?

    nbsp嘉庆皇帝道:“依朕之言,随势而为,朕想袁兄弟是为天煞孤星,是不容易那样死的,所以我想他们袁门四大堂主决不会坐视不管,定会前来营救他们少主——因为他们四位堂主都是侠义中人,总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之辈,所以咱们现在着急也是无用,且看来日!”清心见皇帝哥哥信誓旦旦,心想也许诚如他所言,袁大哥命不该绝,冥冥之中自有神灵相助!反道是我们多此忧虑了。二个人又闲闲说了无关紧要的话便各自安歇!

    nbsp又一日,京城之中多了许多陌生面孔,一个个装束利落,而且走起路来急急生风。各人都挑着担子,担子里面是上好的杭州茶叶说是送往京中高升茶叶店的,当然别人也无意多问,守城官兵也懒得答理,便让他们入城,并不深究他们的身份!

    nbsp午夜宵禁,自傅传书擢升九门提督,更加意气风发,人前人后威风八面,似乎他便可以一人可以主宰京城一切,反观袁师弟不识时务,成了阶下囚,而且听说太后让人草拟其罪状,不日便要问刑于菜市口——这菜市口当年也是问刑于袁督师——只是朝代不对,却是明朝那个自以为可以重整乾坤的崇祯皇帝,结果是中了人家离间之计,害了这个千古忠臣,以至身死国亡;要知当年这个神勇如天神一般的袁督师镇守辽东,让后金之兵不能前驱,可以说打得他们服服帖帖,不能得志于中国,可是袁督师死,他们心无所忌,便长兵驱入,所到之处房屋毁坏,民众奔走逃离,以至天下荒荒,让他们得志于中国,归根究底还是拜这位崇祯皇帝所赐——袁督师不死,他们不能得志于中国,而袁督师死,他们再无所虑,得志于中国也!

    nbsp傅传书自然对此事知之甚详,因为在昆仑派时师父也时常讲起这些故国往事,因为他们昆仑从来传承着民族至上,故国明月,不忘自己的本来衣冠面目,虽然身在清而心在明,不忘大明江山,所以他们昆仑派弟子多是侠义之士,每见有清兵为恶之时,便拔刀相助,那有什么斤斤计较,只有排难解纷,义所当为!所以天下武林中人每提及这昆仑派不免竖大拇指:“好英雄,好气魄!”可是自从这位掌门大师兄傅传书接任掌门便投靠朝廷,忘了初心,以至声名沦丧,师兄弟们也无力反抗,只有屈从,只是并不随他前来京城效力,只守着昆仑派,名义之上是防有人偷袭,其实是为了不趟这浑水,有辱本派令名。而傅传书也乐见其成,因为他也反感这些师兄弟们时不时在耳边聒噪烦心,又不能公然斥责他们,那样反而显得自己肚量狭小,心中容不下人,所以也不强求他们前来相助,心想以我之能,只怕江湖之中无人可以憾动,因为师父当年在光明观被囚之时已将昆仑派的无上内功心法“三花聚顶.五气朝气”,这样的神功放眼天下只怕也是无人可挡,虽然小师弟也会——只是奇哉怪也,他却是从哪里学得,自己竟然一无所知,要知道师父决然不会相授于他,所以……他却那里知道这是师祖林正眠相授,因为他见袁承天面有忠义,且胸有浩然之气,又行规蹈矩是个英雄,可以大任相托,所以便将昆仑派的天上心法内功相授,虽略有差异,实则相通,所以袁师弟便成了他的劲敌,还好他也活不太久,因为不日太后便会下诏将他问刑菜市口,与九泉之下的先祖袁督师相聚——这岂不是宿命所至,是否冥冥之中天已安排,亦为人力所为!

    nbsp他带领步兵巡视京城,知道自己职责所在,干系重大,不能稍有差迟,否则便会见罪于皇太后!他是知道这位恭慈太后的手段,连皇帝都听命于她,何况乎别人,自然不在她眼中,所以只有谨小慎微,不能有稍微差迟!

    喜欢。

第一百八十三章 梦境如幻.相见爹娘.身死不心.忧怨相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