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城志编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记录来考证。”nbsp文吏院的库房很快堆起半屋口述记录,按nbsp“建城”“战事”“民生”nbsp分类码放,每册都用红绳系着标签,标注nbsp“口述人、记录人、核实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文吏院西厢房成了临时库房,十二排松木架上摆满征集来的旧物:锈蚀的铁夯(夯头刻着nbsp“至元二十八年造”)、褪色的军粮账簿(上面有十三个经手人的朱印)、蒙汉双语的商铺契约(边缘有虫蛀痕迹)、断裂的驯虎皮鞭(鞭梢缠着铜环)。李墨正用放大镜细看一份至元三十年的商铺契约,麻纸上的墨迹已泛褐:“汉人王茂租蒙古百户帖木儿临街房三间,月租金粮五斗,租期三年,若逾期不缴,房归原主,器物充公。”nbsp他请来商铺老掌柜辨认:“这是白虎城最早的汉商租房契,那时还没统一币制,交易都用粮食、皮毛折算。”nbsp兵器坊送来一柄断裂的长矛,巴特尔一眼认出矛头的形制:“这是至元三十五年伏击战用的‘破甲矛,矛头有三处崩口,必是刺穿了敌酋的皮甲nbsp——nbsp那年敌酋穿的是双层狼皮甲,寻常矛根本扎不透。”nbsp每件实物都配着木牌,用蒙汉双语标注nbsp“来源、年代、关联事件”,供编修随时查阅比对,木牌边角都用铜箍包着,防雪水浸泡变形。
nbsp周显在文吏院立了块松木牌,用朱砂笔写着nbsp“三不原则”:不隐功、不讳过、不偏信。编纂《至元三十五年敌袭战》时,蒙古兵卒的战报记载nbsp“虎营寅时冲锋破阵,斩敌首百级”,使虎部落的口述却称nbsp“猎手丑时已设伏,诱敌入冰窟”。周显没有取舍,而是在正文记nbsp“军卒与猎手协同作战,寅时合围”,文末用小字加注双方原始记载:“蒙古军报载‘寅时冲锋,部落口述‘丑时设伏,时差或因记时方式不同(蒙古用十二时辰,部落按日月方位)。”nbsp对争议较大的nbsp“筑城劳役”,既记文吏院存档的nbsp“自愿应役,每日给粮二升”nbsp文书,也录老卒口述的nbsp“冬寒难捱,冻毙者十余人”,附编者按:“劳役之苦与守土之功,皆为史实,不可偏废。”nbsp编修们争论时,周显便指着木牌说:“志书要经得起后人查验,功过都得记清楚。”
nbsp《族俗志》的编修最费心力,巴彦长老坚持要详述部落的nbsp“祭山仪轨”:“需记‘杀白牛祭山神,取牛血涂石的流程,少一字都不成!”nbsp李墨则主张加入汉人的nbsp“中秋赏月”nbsp习俗:“汉人中秋吃月饼、插茱萸,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志书岂能不载?”nbsp周显命分设nbsp“各族俗门”,每门下设nbsp“节庆、礼仪、禁忌”nbsp三目:蒙古部记载nbsp“那达慕赛马(赛程十里,胜者赏羊三只)”“祭火礼(用榆木、酥油为祭品)”;汉人篇收录nbsp“春节贴福(倒贴‘福字寓意‘福到)”“端午采药(采艾草、菖蒲挂门)”;部落卷详述nbsp“驯虎礼(少年需独自驯幼虎三月)”“冰湖祭(冬至凿冰捕鱼,首鱼献长老)”。编修时特意避免评判性语言,如记蒙古nbsp“尚白”nbsp习俗,只客观写nbsp“以白为吉,丧服用白,器物喜饰白毛”,不加注解;述汉人nbsp“婚聘六礼”,照录nbsp“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nbsp流程,不与部落nbsp“抢婚”nbsp习俗对比优劣。巴特尔翻完样稿,摸着胡子笑道:“这般记法,蒙古人、汉人、部落人看了都挑不出偏私,好!”
nbsp《建城志》初稿完成时,文吏院的梧桐叶已落满青砖地,踩上去沙沙作响。周显用蓝布将书稿包好,捧着赴军帐呈阅。脱脱翻到nbsp“筑城石料来源”nbsp一章,手指点着某行字皱眉:“此处漏记‘黑石山采石千人——nbsp当时黑石山大营役夫不足,差点因石料短缺停工,后来是部落调了五十人引路,才找到新矿脉。”nbsp周显当即掏出炭笔在页边补注,次日一早就带着文书去核查nbsp“黑石山役夫名录”,补入nbsp“至元二十八年三月,调部落五十人引路寻矿,新增采石点三处”。巴彦长老审阅部落助役部分时,拍着桌子要求添上nbsp“部落女子送热汤”nbsp的细节:“她们顶着风雪送热汤,冻掉脚趾头的就有三人,这功绩不能不记!”nbsp历经十次修订(每次修订都附nbsp“修改说明”),书稿终于定稿,周显在卷末题跋:“集三族之力,历八月之功,凡核校史料百余种,寻访亲历者六十余人,始成此卷。虽有疏漏,然编纂之心诚矣,望后世续修者补正。”
nbsp文吏院精选三名擅长蒙汉双语的书吏誊抄《建城志》,用的是大都送来的nbsp“防蛀纸”(浸过黄檗汁,纸色微黄),墨汁掺了麝香与松香(防虫防潮),笔则选了狼毫中最柔韧的nbsp“小白云”。誊抄时立下规矩:“一字不许错,一笔不许歪,若有涂改,整页重抄。”nbsp书吏王砚之抄到nbsp“至元二十八年三月初三奠基”nbsp时,特意停下核对军寨日历(“三月初三恰是惊蛰,无雪”),确认无误才落笔,抄完后还对着烛光透看,检查是否有漏字。定稿之日举行入库仪式,脱脱穿着镶金铁甲,巴彦长老捧着部落圣物,周显捧着三册抄本(汉文本、蒙古文本、蒙汉合璧本),三人并肩走入文吏院地下石质档案库。库门是三尺厚的榆木包铁皮,锁芯用黄铜打造,钥匙由周显与巴特尔共管(各执一半,合璧方能开锁)。脱脱与巴彦共同将抄本放入樟木匣,匣内铺着防潮的艾草与花椒。封库时周显焚香祝祷,青烟在烛火中袅袅升起:“愿此志长存于石库,见证白虎城千秋功业,风吹不腐,虫蛀不侵。”nbsp烛火映着档案库的青石墙壁,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与墙上nbsp“永垂青史”nbsp的题字重叠在一起。
喜欢。
第739章 城志编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