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破江水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将铠甲推给阿鲁台,“就像这铠甲防不住箭,骑兵也防不住水师过江。”nbsp阿鲁台摸着船板上的凹痕,没再说话。
nbsp阅舰式的第三天,阿鲁台代表拔都宣读赏赐:“萧虎治下有方,特封镇南大将军,赐金印一方,可自主调度河南、山东军备。”nbsp那方金印重七斤,印文是蒙古文的nbsp“镇南”nbsp二字,萧虎接印时,指腹触到印边的磨损nbsp——nbsp这原是早年窝阔台赐给汉将的,如今辗转到他手里,像在提醒着什么。
nbsp夜里,周显在灯下研究拔都的密信,信里只写了两句话:“水师可征南,财赋需分半。”nbsp萧虎看完冷笑:“他是既想要江南的地,又不想让我独吞。”nbsp他在地图上长江南岸画了个圈,“告诉阿鲁台,只要能过江,江南的赋税,我分他三成。”nbsp这是他的让步,也是陷阱nbsp——nbsp等水师过江,拔都想插手也难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水师的旗舰nbsp“白虎号”nbsp比普通战船长两丈,船首的铁制虎首嘴里叼着三根铁链,能在接战时甩出勾住敌船。萧虎的指挥舱在船尾,舱内摆着一张巨大的沙盘,复刻了从淮河到长江的水域,滩涂、暗礁都用不同颜色的石子标出。墙上挂着两幅图:一幅是南宋水师布防图,另一幅是《渡江时辰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nbsp“初三潮涨,宜顺流”“初七风大,忌行船”nbsp等批注。
nbsp最特别的是舱顶的望楼,高两丈,四壁开着箭窗,里面藏着四名哨兵,每人手里拿着一架nbsp“千里镜”——nbsp这是用走私来的南宋琉璃片做的,能看清十里外的帆影。萧虎第一次登上望楼时,望着人工湖对岸的农田,忽然对周显道:“等过了江,就让这望楼对着临安的宫墙。”
nbsp阅舰式结束后,几个蒙古千户找到萧虎,为首的巴图鲁直言:“咱们的骑兵能踏平欧洲,何必在船上浪费粮食?不如让帖木儿带铁骑南下,不出半年就能拿下扬州。”nbsp他们的帐里还挂着西征时的地图,对南方的水网地形毫无概念。
nbsp萧虎没动怒,只是请他们去看水师的nbsp“水陆协同演练”:骑兵在岸边佯攻时,战船突然从芦苇荡里冲出,登船梯搭上对岸的土坡,水兵们像壁虎般爬上去,比骑兵跑得还快。“这是淮南的地形,”nbsp萧虎指着泥泞的河岸,“骑兵的马蹄陷进去,就成了活靶子。”nbsp巴图鲁看着陷在泥里的马蹄印,脸涨得通红,却仍嘴硬:“到了平原,还是骑兵厉害。”
nbsp水师营地的篝火晚会上,蒙古兵和汉人兵坐在一起喝酒。汉人降卒李二狗给蒙古兵讲述怎么看水流辨方向,蒙古兵则教汉人兵怎么用腰刀劈木板。张诚远远看着,想起春训时两人还差点因为抢水喝打起来nbsp——nbsp那时蒙古兵骂汉人nbsp“水耗子”,汉人兵骂蒙古兵nbsp“旱鸭子”。
nbsp“萧将军说,过了江,每人分五亩地。”nbsp李二狗举着酒碗,碗里的酒洒了大半。旁边的蒙古兵察合台也跟着喊:“还要抢南宋的茶叶,比北境的好喝!”nbsp他们或许听不懂彼此的话,却都明白nbsp“过江”nbsp意味着什么nbsp——nbsp对汉人兵是回家,对蒙古兵是封赏。萧虎站在暗处,听着杂乱的欢呼,忽然觉得,这支水师最锋利的武器,不是虎蹲炮,是他们对江南的渴望。
nbsp夕阳把观礼台的影子拉得很长,萧虎让人把nbsp“破江军”nbsp的军旗升上最高的旗杆。旗上除了白虎纹,还绣着四个汉字:“直抵临安”。他对周显、帖木儿、陈六等人道:“再练半年,等秋汛来时,就从采石矶渡江。”
nbsp陈六忍不住问:“赵葵虽被夺权,但南宋的楼船还在,咱们的虎头船……”nbsp萧虎指着湖心的靶船残骸:“他们的船大,但咱们的船快;他们炮远,但咱们炮多。更重要的是,”nbsp他压低声音,“临安的君臣,现在还在猜咱们敢不敢过江。”
nbsp晚风拂过水面,战船的锚链发出哗啦的声响,像在应和着这场未说出口的誓言。三百艘战船、五百门炮、两万人,在这一刻成了一把蓄势待发的刀,而淮河的水,正悄悄涨向长江。
喜欢。
第869章 破江水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