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烽火(十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如同一张不断拉满的弓。

    nbsp而在更北方的白山黑水之间,一场更加艰苦卓绝的抵抗早已燃起星火。

    nbsp“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联军”——一支由红星党人组织、联合各地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组成的武装,在日军占领的腹地顽强地战斗着。

    nbsp他们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却像钢钉般死死拖住了大量关东军。

    nbsp这年深秋,一支约三十余人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艰难地穿越荒山野岭,悄然接近了淆城防区的边缘。

    nbsp他们是“北满抗日游击支队”的一部,在一次残酷的围剿中损失惨重,奉命向关内转移休整,并寻求可能的援助。

    nbsp带队的是一位化名“杨松”的年轻政委,他深知淆城地头蛇池越的名声。

    nbsp——凶狠、霸道,但他的抗日立场却十分鲜明。

    nbsp这是一次冒险的接触。

    nbsp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支小股队伍也渗透到了巩镇附近。

    nbsp他们是“南满工农义勇军”的交通员,负责建立与关内的联络通道,负责人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同志,化名“林霜”。

    nbsp池越和秦晔几乎同时收到了前沿哨卡和情报网络的密报。

    nbsp淆城,旅部。

    nbsp“旅座,抓到一个舌头,说是从北边来的,叫什么‘抗联的,想见您。”铁柱汇报。

    nbsp池越眉头紧锁:“抗联?请进来吧。”

    nbsp杨松被带进来,虽然疲惫,却不卑不亢。

    nbsp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说明了身份、来意以及东北抗日的艰难情况。

    nbsp池越听着,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nbsp东北军撤离后,剩下的人处境愈发艰难,缺医少药,孤立无援。

    nbsp弹药更是奇缺,甚至用木头刻假手榴弹吓唬敌人。

    nbsp池越思考片刻,“粮食,我建议你们就地筹措,路途遥远,运送太麻烦。

    nbsp药品、弹药……我可以分一些给你们,但产量有限,我只能尽力而为。

    nbsp钱,倒是可以给你们凑点。”

    nbsp他没有问对方的具体计划,也没有提任何要求,纯粹是一种基于抗日大义的有限援助。

    nbsp他让铁柱去安排,叮嘱道:“手脚干净点,别让人抓住把柄。送他们从西边老林子走,避开大路。”

    nbsp巩镇,团部。

    nbsp秦晔面对林霜则更为谨慎。

    nbsp他仔细查验了对方带来的、无法伪造的内部信物和文件,确认了身份。

    nbsp“贵部的英勇事迹,秦某素有耳闻,钦佩之至。”秦晔语气客气而保持距离,“不知林同志此次前来,有何指教?”

    nbsp林霜坦诚需要资金建立交通站,并希望能在必要时,为过往同志提供一些情报支持和临时庇护。

    nbsp秦晔沉吟良久。

    nbsp资助红星党,这是大忌。

    nbsp但一想到这些人是在冰天雪地里和日本人拼命,而金陵方面却……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nbsp“资金,我可以以‘民间捐款的名义提供一部分。

    nbsp情报……仅限于日军动向,且不能涉及我军机密。至于庇护……”

    nbsp秦晔顿了顿,“秦某职责所在,无法承诺。但若真有贵部同志遇险至此,秦某会……当做没看见。”

    nbsp这已是他在自身立场所能做到的极限。

    nbsp林霜显然也明白,郑重道谢后,悄然离去。

    nbsp此后,一条极其隐秘的通道悄然形成。

    nbsp池越和秦晔,通过各自的方式,偶尔会为过境的抗联人员提供些许粮食、药品、资金,或是一些无关核心军事机密但却关乎日军活动的情报。

    nbsp多一个人在北方拖住日本人,淆城和巩镇就多一分准备的时间,整个夏国就多一分希望。

    nbsp这些来自北方的星火,微弱却顽强,悄然连接了关内关外。

    nbsp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与那遥远冰原上的不屈抵抗,隐隐联系在了一起。

    nbsp华北的局势在日军不断的挑衅下愈发紧绷,如同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随时可能炸裂。

    nbsp淆城与巩镇,这两个因中原大战

第16章 烽火(十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