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烽火(二十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晋南山区的这次会晤并未改变战争的走向。
nbsp池越与秦晔依旧率部跟随卫立煌将军,在晋南的崇山峻岭间与日军周旋。
nbsp时光在炮火的间歇中悄然流逝。
nbsp季节更迭,山峦的绿色由浓转淡,又覆上霜雪,仿佛循环着看不到尽头的坚守与搏杀。
nbsp卫将军确是一位难得的统帅,他治军严整,弹药粮饷的分配上,对他们这些并非嫡系的部队也并未苛待。
nbsp然而,在这看似平稳的表象之下,无形的隔阂与冰冷的潜流从未消失。
nbsp来自更高层级的嘉奖令,总是更偏爱某些特定的番号;补充兵员和装备时,优先权也心照不宣地倾向他人。
nbsp有时,秦晔也会听到一些军官私下议论,说他们“打法太野”、“不像正规军”,
nbsp甚至隐隐透出对他们过去与北边那股力量有过接触的猜忌。
nbsp这些细碎的波折,像一根根细小的冰刺,悄无声息地沉淀在池越和秦晔的心底。
nbsp他们依旧奋勇作战,但内心深处,那种“外人”的疏离与格格不入,却在与日俱增。
nbsp秦晔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常常对着地图沉思。
nbsp又一年春季。
nbsp就在池越和秦晔于中条山地区跟随卫立煌艰苦转战期间,一个重要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指挥部:
nbsp新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朱将军,将在晋东南的沁县小东村召开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
nbsp两党双方商讨协同作战计划,金陵政府第三军、十七军、四十九军等部将领均到场,邀请卫立煌长官麾下的南路军派员参加。
nbsp消息传来,指挥部里的反应却颇为微妙。
nbsp会议固然重要,但派谁去?去了又该如何表态?
nbsp不少军官对此心存顾虑,议论纷纷:
nbsp“他们召开的会议,我们去了,立场何在?万一重庆方面怪罪下来……”
nbsp“协同作战?说的好听,到头来还不是要我们正面硬顶,他们在一旁捡便宜?”
nbsp“日军正在附近调动,此时离开部队去开会,万一有变,如何是好?”
nbsp各种推诿、疑虑和门户之见弥漫开来,会议代表的人选一时难以确定。
nbsp就在这时,池越和秦晔主动找到了上级。
nbsp“长官,让我们去吧。”秦晔语气平静却坚定。
nbsp自从上次见过彭老总之后,他对友军的理念、战术一直都很感兴趣。
nbsp他们的主动请缨,正好解决了人选的问题。
nbsp很快,命令下来,批准他们作为第二战区南路军的代表之一,前往小东村参会。
nbsp朱总司令分析了华北战局的严重性,强调了两党合作、团结抗战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协同作战方案:
nbsp一、划分作战区域,避免误会和摩擦。
nbsp二、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及时通报敌情。
nbsp三、协调作战行动,例如八路军在敌后破袭交通线,牵制日军,以配合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
nbsp四、交流游击战术经验。
nbsp朱总司令特别提出,可以组织观摩学习。
nbsp战场观摩会议期间,正逢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计划对日军占据的响堂铺等地运输队进行伏击。
nbsp朱总司令特意邀请与会的国民党军将领实地观战。
nbsp池越和秦晔登上了一处隐蔽的观察所。
nbsp他们亲眼目睹了八路军部队如何高效隐蔽地进入伏击阵地,如何精准地把握战机发起攻击,以及战斗结束后如何迅速打扫战场、转移撤离。
nbsp整个行动干净利落,战果显着。
nbsp池越看得两眼放光,忍不住低声对秦晔说:“这仗打得漂亮!像套狼一样,又快又狠!”
nbsp秦晔也深深点头,目光中充满赞赏:
nbsp“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nbsp朱总司令麾下,确有能人。这战法,已臻化境。”
nbsp这次观战,他们亲眼所见了实实在在的胜利和高效战术。
nbsp这让他们对八路军的态度从好奇、佩服,转变为一种更深的认同和思考。
 
第29章 烽火(二十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