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振兴东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登天子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平素一样,现在就是他读一句,刘协跟着读一句,然后荀爽对句读的意思加以解释。

    这倒是与后世老师教文言文一般。

    而崔博等人的任务呢,就与书童差不多,记录下荀爽的讲课内容,给荀爽、天子递书什么的,顺便还能跟着学习一下。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枯燥而无聊…

    尚书啊…崔博能诵,他老师卢植也是尚书大家,他也系统的学过,所以说呢,这对他没有丝毫吸引力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此谓之九德。”

    语出自尚书?虞书?皋陶谟,皋陶提出了“九德”,作为人的道德基本准则,但是这句话呢,却是有些难以理解。

    刘协扑闪着眼睛,很明显就是不明其意,好在荀爽后面又加以解释,刘协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忽然荀爽插了句题外话:“皋陶所言确是有几分晦涩,臣爽尝闻一言,今说与陛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臣爽以为,此四言可为民之四德,亦可为士之四德也!”

    崔博此时正神游物外呢,一听到荀爽所言,顿时就惊了??这不是咱前几日说的那核心价值观之民众的道德规范嘛

    荀爽似乎很是钟意这句话嘛!竟在讲尚书时插入了这么一句。

    民之四德、士之四德,这个评价倒是很中肯,就是不知道刘协他用还是不用了!

    “哦?荀师且说,是哪位大贤所言耶?”

    这四个词听起来比皋陶说的九德易懂多了,即便是年幼的刘协也能明其意,能将人的道德准则浓缩成八个字,想来应是某大贤所为。

    话是崔博说的没错,但是借用了后世的智慧先说出了口,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凝结成四个字,当然是精辟之极!

    荀爽淡淡地开口道:“乃我光禄勋一郎官所言。”

    刘协道:“可召来相见也。”

    他见天被大臣们絮叨“亲贤臣、远小人”都快腻味了,这不正好吗,有一贤臣摆在他面前,趁这个机会给他亲近亲近,做给那些子大臣看看

    崔博:…

    这可就来了!这荀爽倒是无心插柳,成就了崔博呀

    荀爽看向了崔博,对天子说道:“正在堂上,喏,就是他…”

    言毕他指了指崔博,刘协见状大喜,忙相问:“卿姓甚名谁耶?”

    “回国家,”崔博在席上坐得板直,拱手一礼道,“议郎臣崔博,安平人也,先前国家诏人出使说五关,正是臣博。”

    臣博…臣博…

    崔博说臣博的时候脸都要绿了…

    这刘协明显对他无甚印象,刚到此处时,就给他的名儿给说错了,说所以崔博又在此处说了一下。

    反正南下说剩下三关的事儿基本是泡汤了,崔博就算在此处说了也没啥

    刘协点了点头道:“哦!原来是崔卿啊…不知卿与崔御史是何关系耶,如果朕记得没错的话,他亦是安平人氏。”

    “是臣的大伯父…”崔博如实回答。

    “善,一家尽皆贤才!”

    接下来刘协也未和崔博再说什么,毕竟还要听荀爽给他讲课呢。

    说实话,崔博对今日侍讲不太满意…因为这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他本以为能多多少少给刘协讲些什么,结果却是什么都做不了,若不是荀爽顺带一提,刘协会注意侍讲者谁吗?

    后面刘协会怎么待他…孰可知也?

    因为荀爽顺带提了下,这因种下了,日后结出的果,想来不会差

第二十八章 登天子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