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后来呢?(大结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可是第一手的消息!
诸葛亮看向崔博的眼中带着热切。
“给你讲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唤作大耳,皇室后裔,自幼怀大志,指着一棵大桑树说‘我将来一定要乘有这么大车盖的舆车,大耳年幼丧父,家贫,与母亲织席贩履为生。”
嗨…诸葛亮一听,老掉牙了都!
这不就是今上的故事吗,敢叫今上大耳,恐怕也就崔博了。
但是崔博没有要停的意思…
“他遇到了两个猛将,互相倚靠,情同兄弟,又有大商见他不凡,愿意资助他,于是募集乡勇。
后来黄巾起,他带着乡勇跟着校尉,讨伐黄巾,有功被封为县尉,因督邮轻慢他,他便给督邮绑了,怒抽了一顿鞭子,而后弃官走…”
诸葛亮惊愕地发现…这个故事他还真没听过!
但是他知道,崔博说的这个人就是刘备!
“他在荆州待了几年,无所成就,常暗自喟叹泣涕髀肉复生而功业不建,直到他遇到一个智者,人生因此而改写。”
崔博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诸葛亮连忙拽着他衣袖,眼巴巴地看着他。
“那智者是谁人也?那人可成了一番功名么?”
崔博讲的不甚好,也有很多他记不清了,但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听得入迷。
崔博深深地望了一眼诸葛亮,揉了揉诸葛亮的头发说:别急。
“那智者,乃是琅琊人,说来也巧,智者也是自幼丧父,后来随着叔父去了荆州。
智者年虽少,口气却大的惊人,常自比管仲乐毅,旁人不以为意,只有智者的朋友相信智者真的有这才华。
大耳的前半生仅获了些虚名,却无底盘士卒,随其辗转者仅二三,得人介绍,他找上隆中的草庐,第一次智者不在家,第二次智者不在家,第三次智者在家睡觉,大耳就在门口等着,一直等到智者睡醒…”
诸葛亮听到这儿不禁皱起了眉头。
“何等人物口吹大气?自比先贤却不得礼!怕是假智者!”
崔博一听哈哈哈大笑。
原本历史上诸葛亮的父亲去世早,但是这一世碰到崔博了,所以诸葛亮压根就不会往自己身上带入。
“大耳三顾得见智者,诚恳求计策,智者感怀,与大耳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大耳听完,称‘我得孔明,如鱼得水。”
这一段内容,正是隆中对,崔博也没改,就直接说了原文。
“看来这个智者也非是浪得虚名呀,确实则很有才能…只不过我很好奇,他未出世,又怎知天下事?”
诸葛亮给崔博表演了一个绝活——我夸我自己!
“刚才说到关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贼吓得都想迁都。
关某性格倨傲,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大耳的小舅子、老同乡两人受到孙权蛊惑,背叛了关羽,待孙权麾下的吕某偷袭荆州时不战而降,关某为东吴袭杀,大耳常以泪洗面,忿孙权袭杀关某,同年,曹贼去世。
次年,曹贼子逼汉天子禅位,大耳以为天子被害,在群臣的建议下,践极称帝,以智者为丞相,下属为臣。
而大耳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御驾亲征东吴。”
说到这戛然而止,崔博叹了口气。
“后来呢?”
“后来?我不愿说了。”
“啊?先生…求求你了!”
任何一个英雄人物,他所处的背景,都是悲剧的。
再后来啊…太过悲情,崔博不想说也不愿说。
“以后有机会再跟你说吧,那个大耳朵,就是玄德,随着大耳的两个人,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而那个智者…叫诸葛亮…”
好了,故事到这里就说完了,崔博拿好书,在诸葛亮震惊的表情下,大步地往县学走去。
第十四章 后来呢?(大结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