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前尘往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
宋翊三言两语将主意说了,眼巴巴的看着宋厚德,发现父亲目光中竟有得色。再看众人,也是目光惊奇地望着自己。
又听县丞刘文勇说道:“小公子果然天才!此方法甚好,与曹仓舒称象之举同理。坑定要挖的离巨石越近越好,最好要石头自己倒进去。”刘县丞马屁功力十足,还顺势将计划进行了完善。
户长立刻挑选十几名精壮汉子,依照方法挖坑埋石。公务繁忙,宋厚德带着众官员回去县衙,一路上面色却是阴晴不定。
宋翊不知父亲是何态度,回家后便安安生生的继续去看《资治通鉴》。
过了几月,朝廷传来旨意:听闻东明县突现奇石,特命知县宋厚德亲自押运奇石由水路运往京城。
紧接着,负责花石纲的官员也来到东明县内,当然免不了一番勒索敲诈。
宋厚德本是个耿直的人,向来看不惯此等行径。兼之为官清廉,没有多余钱财去打发这些蛀虫,本意便不愿应承他们。
县丞刘文勇却是商贾出身,前几年花千两银子上下疏通买了一个县丞的官职,为人却是十分圆滑老成,上任以来虽未大肆敛财,却也没亏待了自己。
当时,大宋官场大抵如此,宋厚德清者自清,刘文勇没有太过出格,他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所以两人相处还算不错。
宋厚德文人出身,虽然秉性耿直,带人却很有礼数,虽是自己下属却从不轻贱刘文勇。
刘文勇也是求财不害人,又分的出上下高低,自己没有功名傍身前程渺茫,宋厚德这样的上司哪里去找?因此,平常也是对宋厚德极尽维护。
刘文勇生怕宋厚德触怒上差惹下麻烦,于是私下劝说道:“花石纲是今上钦点的供奉,私下里都是大太监梁师成亲自负责。这次到咱县督办花石纲的太监李存旺就是他的心腹之一,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我知官人两袖清风,自然不必您亲自出面,一切由我打点,您只需场面上奉迎一下即可。”
宋厚德叹道:“历来听说花石纲劳民伤财,朱?业热私杌?膊莆?鼋?阋淮???掖游吹焦?╃苈贰=袢找患???豢崂羧缁ⅰG??溉耍?鞠匾讶荒岩杂Ω叮?上虢?惆傩杖绾卫Э唷!
刘文勇立刻紧张地说道:“大人莫要声张,以免引火烧身呀!皇上历来看不上咱们这边的花石,也不知是哪一个将此事夸大其词,今次皇上只是心血来潮,咱们只要将这几个人小心打发了便再无祸事,大人勿动肝火,免得授人以柄。”
宋厚德也知事关花石纲的确难以违抗,只得轻叹道:“那就有劳县丞费心了。”
刘文勇自去联系乡绅大户筹集银钱,打点诸位主事官员。此是公事,刘文勇自然不会掏他自己腰包。
诸官员得了好处,满心欢喜地私下数钱,也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唯有李存旺太监心性,心眼小得很,最怕别人瞧他不起,又自持有梁师成这个大靠山给他撑腰,处处都要抖威风。李存旺来时看到宋厚德面有不悦之色,便要寻个机会刁难他一下。
李存旺面相猥琐,说起话来阴阳怪气,见了宋厚德颐指气使地说道:“现在船就停在黄河边上,皇上急着要看奇石。我们只管运输,你今天务必要将石头挖出来,否则惹得龙颜大怒,你一个小小知县恐怕吃罪不起。”
宋厚德见他如此狗仗人势当场便要发作,却见刘文勇在一旁一个劲地使眼色,心中忍了又忍,终将一口气咽到肚里。
回到府邸,宋厚德又与刘文勇商议道:“李存旺这厮,实在故意刁难。这块巨石有几万斤,深埋在坑中无处着手,将它弄上来绝非易事,短短一天怎能完成?”
刘文勇回道:“我已将李振旺打点好了,他现在也就是抖下威风要个场面而已,老爷不如摆下酒宴与他说和一下宽容几天。”
宋厚德又要发作,宋翊猫在门外听得明白,此时转进屋来说道:“父亲我倒有一个方法。”
宋厚德听到宋翊说话好悬没把鼻子气歪了,训斥道:“你又来添乱!”
刘文勇却在一旁劝道:“老爷莫急,且听令公子将话说完,我倒觉得令公子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宋厚德气道:“你还要捧他。宋翊,你说!如果是馊主意看我怎么打你。”
其实,宋厚德也想听听宋翊有何主意,只是却又想不出能有什么可行的法子。
宋翊见父亲许他说话便有了底气,学着大人样子咳簌一声道:“杆秤!”。
说出这两个字,宋翊便笑吟吟的看着一头雾水地二人解释道:“《墨经》③有云。衡木,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右校交绳,无加焉而挠,极不胜重也。衡木:加重于其一旁,必捶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这两段话都出自《墨经》,意思是:在横杆的一端加上重物而不致发生偏转(“挠”),那一定是预先固定有石块的一端(即“极”)的转矩,足以胜任重物一端的转矩。
此时如果把支点(“交绳”)移近“极”端,即不必另加重物也可以使杠杆偏转,这时是“极”的转矩不能胜任重物的转矩。天平横梁的一臂加重物,另一臂必得加砝码(“必捶”),两者必须等重,才能平衡。
下半段则是说杆秤的。意思是说:杆秤的提纽到重物的一臂(“本”)比较短,提纽到秤锤的臂(“标”)比较长,如果两边等重,秤锤一边必下落。为什么呢?因为秤锤对“标”一边的作用过大了。
宋厚德饱读诗书自然听得明白,已然想到宋翊的用意,而刘文勇仍然是一脸茫然不解。
宋翊只能尽量简明的解释道:“提着杆秤‘提纽,称量重物,‘称权的重量是一定的,而所称的东西轻重不一,却能权衡,皆因‘称权(秤砣)到‘提纽长度的不断变化,‘称权离‘提纽越远所能权衡的重量越大,只要秤杆足够结实,所能权衡的重量几乎无尽。”
刘文勇商人一个怎能不知道杆秤,只是之前宋翊一套文言根本听不懂,现在经宋翊一番道白豁然开朗,口中大呼奇妙。
宋翊继续补充道:“靠近坑边用石块磊起一个托塔,比巨石高些便可。托塔与巨石越近越好,这样木杆不易折断,估计怀抱粗细的木杆便可胜任,而且木杆越长越好。”
既然手握良方,便不用低三下四看那阉人脸色。宋厚德心怀大畅,抱起儿子亲了又亲,命刘文勇赶紧召集人手干活。
刘文勇得了方法一刻不敢耽误,急匆匆组织五十名民夫就地取材磊起两丈高的石台。山中伐出一棵五丈多高的老树,去了枝丫一人环抱不拢。
刘文勇办事踏实,生怕一根木杆不能承受便又取了一棵,两木并在一起架在石塔上,又用绳索将巨石牢牢系在木杆之上,之间几乎未留空隙。
本长六尺,标近三丈,命民夫用绳索套住木杆另一端,五十人一起使力拉动,竟能轻易便将巨石拉出深坑。
众人搞到天黑才将巨石运到船上。幸好此船常年运输奇石,备有专门车辆,刘文勇用银子打点主管官隶借用车辆,又临时征用更牛十只,才勉强将将巨石运上船。不然,运输巨石又是一番周折。
李存旺收了银两不好过分刁难,宋厚德既然已将巨石送上江船,自己圆了面子便也就此作罢。于是,约了宋厚德一同护送奇石进京。
京城内,苏州应奉局进献的奇花异石多不胜数,东明县的进奉也无甚出众之处,便被随意摆放在一边。
宋厚德甚至连皇上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打发回东明县,一来一回也不过十几日的光景。
政和三年六月④,宋厚德因进献奇石有功,调任侍御史,由八品升为六品,全家迁至京城居住。
临行时,刘文勇摆下酒宴践行。二人对饮,酒酣耳热之际,刘文勇说要赠送铜钱⑤三千贯为宋厚德践行。
以宋厚德的品性岂能笑纳,却听刘文勇劝道:“我知老爷为官一向清廉,对我等贪财之辈一向瞧不上,但您却也从未苛责于我。
这三千贯铜钱不是分赃,大人可知京城之内房屋价格极高,不是我们县城可比,随便一处普通民宅也得一千五百贯,好一些的宅邸更要五千贯以上。
我大宋对待官员极是优厚,但大人每年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等各种名目加起来不过六百贯,除去日常开销所余有限。
这钱您先用着,好歹置下一处宅邸,也好安顿家小,日后若是宽裕您再还我也不迟。”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厚德也不好过分推辞,苦笑道:“我知道自己这个性子不太适合现今的官场,这些年来难为你居中协调。我自为官以来,励精图治,造福百姓,却未得晋升,今日竟因进献一块石头升迁,实在可笑。”
刘文勇立刻正色道:“大人今日酒吃的多了,这种话到了京城千万可不要瞎说。现如今谁不是去攀蔡相的大腿,苏杭等地官员个个卖力花石纲还生怕赶不上这条大船。”
宋厚德确实是借着酒劲,四下无人什么都敢说:“别说蔡京,就是一个奸商朱?遥??叹┩萍鲈谒罩葜鞒钟Ψ罹郑?杌?嵴鞅┝玻?傩赵股?氐溃?巳擞?称淙狻!
宋厚德,性子耿直,对朝廷积弊十分不满,当个知县还好,偏偏进京做了言官,正因此埋下祸根。
备注
1崇宁元年
:公元1104年,崇宁(1102年1106年)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
2知东明县
: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北宋时期东明县属京畿路开封府,现属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
3墨经
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究,首先提概念以及朴素的时间(“久”,即宙)和空间(“宇”)的概念
4.政和三年
公元1113年,政和是宋徽宗用过的第三个年号。
4宋朝钱法:
一千铜钱为一贯,一贯当是一两银子。
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开封府的房价
徽宗年间,一位淮南的转运使说“一第无虑数十万缗,稍增雄丽,非百万不可”,用现代文来说就是在开封买一套豪宅得几十万贯钱,一贯钱=一两银子大约是300人民币,100万两银子就是现在的3个亿。
第二章,前尘往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