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逆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再回京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有所疑问,却也不敢有丝毫隐瞒。

    得了宋翊的生辰八字,张虚白又闭上眼睛好一阵掐算。

    宋翊不敢多言,只能静静等着,时不时偷眼向着张虚白面上打量,心中想道:“这老道好生奇怪,凡事都要运指掐算。看他白眉长及面颊,难不成真是一百多岁的人?可这脸上怎么连个褶都没有…”

    宋翊正在瞎想,忽听张虚白重重“嗯”了一声,吓得他立刻低下头去,生怕被这神仙般的人物看穿了心思。

    接着,张虚白却又沉静了一阵。宋翊刚?L着胆子,抬起头来,忽听张虚白问道:“你即来到观中,心里有何打算?”

    宋翊答道:“师父带我如子,救我性命教我武功,却被奸人所害,师祖剑术通神,我想学习剑术为道长报仇。”

    张虚白却回道:“道观既是观道,身在道观之中就是要观天地之道以求天人合一,重在修心境,道术武功都是次之。

    你天资聪颖,但是一心想着为师报仇,因此戾气太重,这些都与你的经历有关。你随然福缘深厚但心性不定,望你今后修心为主,戾气一日不除我便不会正式收你入宫。

    你先去吧,日后随着师伯先学习修心养性,收敛戾气。”说完便不再言语。

    宋翊心中好生失望,但也不敢多言,躬身而出关好房门,收拾心情回房睡觉。

    一路上,宋翊心中不住纳闷,为何白天时不能当面问话,偏偏深更半夜将自己招到这里单独询问?琢磨了一路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只能叹一声:“人老怪事多”。

    太一宫的生活十分简单,天刚微亮便要起床,完全按照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的作息。

    众多道士也不需要约束,听到三声棒子响,都是自行早早地起来,洗脸穿衣进行早休。

    一众道士都要按次序排坐在老律堂,进行早功课经的诵读。半个时辰下了功课就到便堂用早饭,用过早饭,便又开始一天的自习或修持。

    大殿之内由“监院”主祭诵经。“监院”主持道观内的一切事物,地位仅次于“观主”道长,自然是由何守圆担任。

    “监院”之下是客、寮、库、帐、经、典、堂、号八大执事。其中“客”即是客堂,主管称为“知客”,由张虚白的四弟子李守静担任。知客负责接待宾客并协助“监院”总理观内各项事务,地位仅次于“监院”。

    宋翊混在道众之中上了一堂功课,散课后一同到便堂去用早饭。

    便堂之中百余人一起用饭,因此规矩十分严格,禁止交谈和东张西望。便堂内,左右两长溜桌子面对面摆得齐齐整整,东、西墙上镶嵌着石匾,镌刻的是道家的基本清规。

    众人伙食都由“典造”监管,早晚喝稀饭,两人一碟咸菜;中午吃炊饼和炒菜,外加两人一碟咸菜,每日大致如此。

    太一宫弟子不多,因此监院和八大执事都与大家一同用饭,吃的饭食也都相同。

    若是在林灵素的凌霄宫,弟子五六百人,八大执事之下又另设“三都、五主、十八头”进行管理。普通弟子在便堂用饭,伙食由“都厨”监管,在大厨房做饭。“监院”、“知客”和其他上层道士的伙食则在另一个小厨房里做,司厨之人叫“高灶”。

    宋翊刚刚吃罢早饭,便有一个二十出头的道士将他叫住。这道士名叫尚道远,是钟守离的大弟子,“龙德太一宫”八大执事之一,身负“典造”一职。

    钟守离人长的身材消瘦,五官细小,说起话来却是傲气十足。

    尚道远问宋翊道:“你就是那个新来的记名弟子?”

    宋翊拱手一礼恭敬答道:“师兄,正是。”

    尚道远点点头道:“嗯,你只是一个记名弟子,说白了就是一个闲散人员,以后要叫我‘典造,明白吗?”

    宋翊心中暗骂:“什么狗屁‘典造,不过是个伙房的头儿,充什么大瓣蒜。”

    但“典造”仍是观中八大执事之一,宋翊初来乍到也不敢得罪,于是便赔笑脸道:“‘典造说得是,我明白了。”

    尚道远大模大样地点点头,又继续说道:“你既是记名弟子,今后也不用上什么早课了,到伙房帮忙去吧。”

    宋翊明白自己就是个任人差遣的身份,现在能够容身太一宫已然不易,哪敢挑挑拣拣,只得满口称是,随在尚道远身后来到伙房。

    伙房厨师名叫葛圆,四十多岁年纪,满面油光,肥头大耳,又高又胖。

    葛圆不是修道之人,而是太一宫里专门雇来的厨子,在宫中干了一两年,手脚利索勤快,为人随和爱说话。

    葛圆平常只是负责买菜做饭,扫地、刷碗、洗菜等杂活,另有三名小道士负责。

    宋翊到伙房的时候,正有两名小道士在洗刷碗筷锅具,另有一人还在便堂擦桌扫地。

    尚道远冲着两名小道士道:“贾道勤,庄道正,二位师弟歇歇吧,今后伙房的事情都由宋翊自己做了,你们两个记得告诉许道成一声,今日起不用再来帮忙了,该自习的自习,该修持的修持。”

    宋翊心中憋闷,明明三个人的活计结果落到自己一个人身上。但又回头一想,干些粗重活计也没有什么,总也好过沿街乞讨,于是笑着把一口横气硬生生吞了。

    尚道远白了宋翊一眼,便带着贾道勤和庄道正大模大样地走了。

    葛圆倒是个老好人,陪着笑脸把尚道远送了出去。

    宋翊正自在那气闷,却见葛圆回来笑道:“小兄弟,生气了?”

    宋翊连忙挥手道:“不敢不敢”。

    葛圆接着说道:“你是新来的,拜入哪位真人的门下?”

    宋翊恭敬回道:“这位师父,我本是张守真的弟子,但未及冠巾师傅便仙逝了。大师伯何道长将我带回来,做了宫中的记名弟子。”

    葛圆“哦”了一声,说道:“怪不得呢,我说你也别生气了。尚道远是你二师伯钟守离的大徒弟,碍着他师傅的面子,“监院”怎么也得把他放到八大执事里面。

    但是尚道远这个人心眼又小,办事又差劲,旁的事情做不来,只能给他安排一个‘典造的职务管管伙房。

    贾道勤、庄道正和许道成三个人同是钟守离的徒弟,他们同门师兄弟哪能不互相照顾。你这个没根没叶的人,不使唤你使唤谁?”

    宋翊一声苦笑,心道:“没想到这道观清修之地,也有这种结党营私的事情。”

    却又听葛圆说道:“你以后别叫我师父了,我就是个伙房做饭的,以后你就叫我葛叔就好了。唉,其实也没啥,尚道远这个人你不要招惹他就好了。其实伙房的活计也不累,就是忙的很,以后我帮你分担些就好了。”

    话说来简单,照顾一百多人一日三餐可绝不轻松。

    宋翊每日打扫便堂之后,便要洗刷碗筷收拾伙房,接下来就要洗菜准备下一餐。只有晚饭之后才能稍事休息,但也只得片刻自由,接着便要睡觉,而一天劳作的疲惫也不容宋翊有拖沓的时间。

    宋翊连续做了十多日,每天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无暇他顾。

    这一日,刚刚将午饭所用的碗筷收拾干净,便有一名小道传他到去见何守圆。

    宋翊依着吩咐来到静室之中,何守圆正在盘膝打坐,见到宋翊便要他对面而坐。

    何守圆这个人面冷心热,实际上对宋翊十分关心,但说话仍是不冷不热:“宋翊,你来观中多日,交代你研读《道德心经》修身养性,你是否照做?”

    宋翊老老实实地答道:“这几日一直在伙房帮忙,从早忙到晚,根本没有时间看道德心经。”

    何守圆哦了一声又继续问道:“伙房的事情,不是一直由尚道远和他的师兄弟负责吗?”

    宋翊也觉得心中委屈,便一五一十将事情讲了。

    何守圆长叹一声道:“唉,尚道远怎么如此不长进。这样吧,打扫便堂的事情我叫别人去做,你只负责伙房就好了,抽出时间多看经文,你回去吧。”

    便堂可供一百余人吃饭,收拾碗筷擦桌扫地也是不少的活计,既然有他人承担宋翊轻松不少,心中自然欢喜。

    备注:

    1.料

    中国古代没有出度现吨计量单位前,船只的运载是以料为单位来计算大小的。

    料的前期意思并不是指船只的承载单位,而是造船所用木料的数量。而一根普通的用船木料,在正常情况下长度大概在五知六米之间,直径约二三十公分之间。

    由于这样的一根木料在水中的浮力,基本可以承载三个成年人的重量,也就在三百多斤左右。因此随着习俗惯性的延续演化,中国道古代船匠,便渐渐的把造船所用木料在水中浮力的承载量,用来计算船只大小。

    由此,出现以料为单位的船只体量计算。一料等于一宋石,相当于今天120斤。千料大船,即载重60吨。

    据《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

    2指挥

    是宋朝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一指挥为500人。

    3厢

    厢坊制,宋代城市的区划制度。

    4作揖行礼

    道教晚辈对长辈的礼节

    5小六壬

    小六壬,古代中国占卜法之一,俗称报时起课法。以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位分列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上;占时按月、日、时顺序求之;得大安、速喜、小吉者为吉,其余为凶。

    6本书中关于道教的一些规章制度,及服饰礼仪基本上以南朝道教上清派宗师陆修静所立为准,如有错讹之处敬请谅解。

    本文对开封城的描写,取材于《东京梦华录》

第五章:再回京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