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逆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纯阳剑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出“会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过“命门”诸穴,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手三阳经、足三阳经都和督脉在大椎穴相交会,因此督脉乃为阳经之海。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

    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

    一支出会阴,分别沿两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乃是十二经脉之海。

    正如文字中所述,十二正经之间,通过奇经八脉本是相连,但奇经八脉之间却不贯通。因此,十二正经之间的气血运行只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流通。

    正如道路一样,两地之间本有道路相连,但却只能单向而行。去时是一条直路,回来之时却要绕个大弯子,经过四五个村庄。

    而打通任督二脉就好比在两个村庄之间修了一条环路,即可直去也可直来,捎带着支路上的几村庄之间的往来也可借这环路另辟蹊径。

    任督二脉,一阴一阳环绕人体上半身,途经体表诸穴,支路甚广,打通二脉便是一个小周天,阴阳贯通意义深远。

    而这冲脉更是从头至脚总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中属他最长、支路最多。若是冲脉与任督二脉相通,十二正经之间勾通的途经便一下子多了数十条,则奇经八脉互相连通的意义便已达到了六七成。因此才说,欲通八脉先通冲脉。

    但任督二脉之脉络皆在人体表皮,途经各处要穴。而冲脉下出会阴与任督二脉相交,然后一支过“气冲穴”上行,在“阴交穴”与任脉相汇,至肚脐上六寸“幽门穴”共经二十四穴,之后便转行肌里伏行至头部。

    另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之内不经穴位,所行之处大多都在肌里腔壁之内伏行。除会阴外,上行与督脉没有交汇之处,不能闭合成环。若是打通冲督二脉,其难度不亚于连同任督二脉。

    当初打通任督二脉一挥而就,乃是有梁师成强行相助。而今要强行贯通冲督绝非易事,甚至不知如何着手。

    一筹莫展之间,宋翊又去琢磨壁上图画,心中立刻恍然大悟。

    这纯阳剑法乃是一套以形导气的内功修炼方法,那几句剑诀便是口诀。转念又是一想,既然吕祖在“天遁剑法”之后又创出这套内功习练之法,这套内功修法是否便是练习天遁剑的导引?!

    一套绝世剑法呼之欲出,宋翊不由得心中狂喜。于是结合着“纯阳剑法”去看“天遁剑法”,可直到看得头脑发木也不知玄机何在。宋翊心中不住生疑,难道这“天遁剑法”单单就是一首诗词而已?

    于是,只能静下心来先修炼纯阳剑法,兴许打通奇经八脉,便可看透天遁剑法的玄机所在。

    这四十二句剑诀共配有十二幅图,以宋翊推论,应是每七句对应两幅图。而且按两幅图打通一脉来说,除去任督二脉,正好对应奇经八脉所剩余的六脉。

    第一幅图中的小人仰面望天,右手并指为剑斜向下指,左手并指为剑指向天空,右脚单腿支地左腿抬起大腿与地面平齐。

    对应心法前七句,“提剑归丹定五行、返本还原把剑进、龙心指路悬左足、穿越云天指星宿、抱拐出鞘阴阳触、玉龙抬头风云吼、武当横云观日月。”说的正是这个姿势。

    宋翊如图中小人一模一样摆了一个姿势,这七句剑诀之中不单是姿势而且也有真气之运走途经。“提剑”便是右手并指为剑斜向下指,形似提剑待发。

    “归丹定五行”是将全身真气收回气海丹田之中,或者说是归入内丹令五脏令其处于安定状态。对于宋翊而言,丹田内丹都是一回事也没什多想。

    “返本还原把剑进”应理解为将真气全部收会之后再行出剑同时运转真气。“龙心指路悬左足、穿越云天指星宿”则是左足与左手的姿势。

    “抱拐出鞘阴阳触、玉龙抬头风云吼、武当横云观日月”则是对应第二幅图的。图上小人双腿成骑马蹲裆之势,右手并指为剑前指,左手摁住头顶。

    “抱拐出鞘阴阳触”便是说左右手环抱后,右手出剑左手摁向头顶,同时将真气分为两道,一道从阳脉督脉上行,另一道从阴脉任脉上行,在头顶荟聚。

    “玉龙抬头风云吼、武当横云观日月”则是在出剑的同时抬头,至于日月估计就是双眼。

    根据宋翊推测,应是以手少阴心经位于掌心的“少府穴”与头顶百会穴连在一起,真气由任脉经足太阴脾经进入手少阴心经自“少府穴”灌入“百汇会”,在泥丸内与督脉真气相交,带动督脉真气穿行过泥丸宫于双眼冲出。而冲脉于胸腔内壁伏行而上可抵达双眼眼角处,如此便可将冲、督二脉连同。

    宋翊按照心中所想如法炮制,两股真气分而行之,一股沿督脉徐徐而上,一股沿任脉进入手少阴心经。

    说来也奇,此时右臂在下左臂在上,左腿高高抬起,也不知是何道理,真气不入右臂手少阴心经,却是径直由足太阴脾经入左臂手少阴心经,径直冲到左臂指尖最高处。

    不知此身法有何奥妙,真气上升极快几乎不受控制,瞬时间积在一起,只觉整只左手鼓涨难忍。

    宋翊重得真元不久,驾驭真气的本领尚不熟练,难以分心二顾,此时督脉中的真气竟然有些散乱乱。

    宋翊立刻变为第二种姿势,骑马蹲裆双手环抱。此时将双臂放平,真气竟然停在左手之中一动不动,鼓涨之感也随之有所缓解。

    宋翊心中暗喜,自己果然莫对了门路。此时另一股真气已沿着背脊升到头顶百会穴,宋翊立刻将左手少府穴摁到百汇之上,右手顺势直劈而出。

    正如剑诀中所说“阴阳相触”,左手手少阴心经中淤积的真气狂泄而出冲进“百会穴”,带着督脉中的真气穿过泥丸直驱而下,真气并不分走两耳而是直接奔着两个眼角而去。

    冲脉在脸上并不行于表皮,而是伏于面骨内壁。此时,督脉中的真气若与眼角冲脉联通,必须由泥丸而出穿过双眼。

    这真气过目岂能好受,宋翊只觉双眼鼓涨难忍几欲爆裂。心中想道:“此功法尚有疏漏之处,不可莽撞,否则双眼定会爆成两滩血水,立刻撤掉左手任由真气过经过两耳进入任脉。”

    宋翊细细回想,难不成这“日、月”并不是指双眼,自己领会有误?又将纯阳剑法通读几遍仍然理不清个头绪。

    宋翊中心暗叹一声,这功法再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再说,即使打通八脉也无法增长内功修为,短时之间毫无益处,何必在这石洞中强求。

    于是取出纸扎笔墨,将图画文字原封不动一一照般下来,留待日后研究。

第一百零一章:纯阳剑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