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数心知肚明怎能轻易放手。明明荷包里还剩下五百两黄金的现钱,却又一抬手加了一百两。足足一千三百两黄金,所有人都沉默了。
金无数自己也沉默了,冲动过后是一阵害怕。自己怎就这么贪心忘乎所以,夜市里的规矩,只收现成的黄金,银子都不行。而且一分一毫都不能少,喊了多少就要付多少,少一个铜钱都要拿命抵账,童叟无欺价钱公道。
这么冷的天气,金无数却是汗流浃背,挣多少钱都不如命要紧。只见金无数猛地一转身,冲着众人拱手说道:“诸位!出门在外靠得是朋友。今日,金某囊中银钱不足,可否请各位行个方便。来日,定当本利并还。”
众人本是来自天南海北,哪个肯借这种没脑袋的钱给他,只是站在那里看他笑话。
良久无人应声,却听金无数背后传来笑先生冰冷的声音:“金老板,你可知道这里规矩?”
金无数只感觉一股寒意自脚后跟一直升到脑顶,立刻回身给笑先生深躬行礼。此时,笑先生正坐在交椅上俯下身来盯着他。
金无数无意中对上笑先生阴冷的目光,仿佛老鼠对上猫一样,心中生出一种将死之感,忽觉浑身无力,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哆嗦着说道:“小的当然知道,还请先生宽容片刻。”
言罢,金无数跪转身形,向着众人磕了一个响头,说道:“各位,今日在下所拍货品用了千两黄金,哪位恩人愿意买去只需九百两!”
众人听罢,议论纷纷,可是仍旧无人出手,不知是要看金无数丧命还是等待着什么。
金无数似乎感到了背后催命一样的目光,咬了咬牙说道:“八百五十两!哪位愿意,八百五十两便可拿去。”
这一下人群算是炸了,?没沾手这就一百五十两的黄金折出去了,这可是现成的便宜。
似是有人跃跃欲试,呼听背后笑先生依旧冷冷地问道:“金老板,你知道规矩吗?”
金无数跪转过身来,磕头如捣蒜,说道:“知道,知道,还请先生宽限片刻。”
却听笑先生厉声说道:“你知道个屁!这里的东西你已然拍过了,就是你的。”
这一句话将所有人都点醒了,金无数也忽然明白过来。夜市里的规矩,只有笑先生可以在夜市里售货,旁人一概不许。
金无数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双眼无神,仿佛已经是个死人。此时笑先生已经从座位上站起,一步步向金无数走了过去,恐怕是要将这夜市里规矩让众人重温一下。
就在大家都在为金无数惋惜的时候,笑面虎却赶忙凑到了笑先生的耳边低语了几句。笑先生这才点点头,又座回了原处。
笑面虎站在一边朗声道:“各位朋友,来这里都是为的发财!俗话讲,出外靠朋友在家靠父母。既然金老板愿意底价转卖,还请大家走个援场。”
话音刚落,梁九仓便走出人群,向着笑面虎一抱拳道:“既然大掌柜说话了,那我就帮金兄弟一个忙。”
言罢,梁九仓走到金无数身边说道:“金兄,你也不用再找旁人了。你的货,八百两我全要了。”
金无数苦着脸说道:“兄弟,你怎生还在还价,我这钱兑不上了。”
却见梁九仓笑着说道:“金兄哪里话,加上你囊中的五百两不是正好吗?”
金无数忽地双眼一瞪,说道:“姓梁的,你小子玩阴的算计我。”
梁九仓两眼一瞪说道:“你这说得哪里话,明明是你贪心不足和我争抢,怎么又来怪我。现在葫芦到了你的手里,反倒这样说话,当心我不帮你!”
金无数转脸一想也是,在场能一口气掏出八百两黄金之人屈指可数,过了这个村没这店。更何况好东西到了自己手里,转手还怕挣不回来这百两黄金。于是赶忙换了一副笑脸,起身向梁九仓道谢。
笑面虎校对了聚财银行的底簿,金无数确实押有黄金一千五百两,刨除折损的二百两刚好可以付清账款。
笑先生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笑面虎如此处理便罢,似乎对这场闹剧极是不耐烦。金无数如获大赦,向着笑面虎和笑先生千恩万谢。
梁九仓和金无数是多年的对手,早摸清楚他在聚财银行里存了多少黄金,今天便是有意割他一块肥肉下来,此时当然心满意足。
笑面虎却暗自摇头,这玻璃葫芦镶金的方法乃是从皇城大内流传出来,看似困难实则简单之极。
只需将黄金打成金箔放到葫芦之中,然后向瓶中倒入水银仔细晃动,便能将金箔压得服帖,何须捶打这么麻烦。
只是想不明白其中关节便会拿它当做宝贝一般,这个方子一旦传开了便是分文不值。不过,那时节皇上提出来给玻璃瓶子镶金箔,可是难倒了不少的宫廷巧匠。
暂且不说金无数拿了瓶子是喜是忧,再说这第二件货品却是一份地图。众人看来却是百思不解,一副地图也能到这个场合来卖?
接下来,笑面虎的话才真正让众人目瞪口呆:“大夏国,横山地区军力部署图,起价两千两黄金!”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静了下来。现如今,宋、夏横山之战已在决战之时,这份兵力部署图,在常人手中,不过就是一张废纸,若在有用之处却是无价之宝。
疆土无价、生命无价,这张图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天下的运术。
人群沉默了良久,直至一个尖厉的声音说道:“这种东西真假难说,可否容在下看上一看。”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名身穿缎面长袍之人,面孔被黑纱罩得严实,看不清样貌。
笑面虎询问地向笑先生看去,笑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回答。
笑面虎知道,凡事对这件东西感兴趣的人,绝不能轻易得罪,于是向着那人恭敬说道:“这位客官,请上前查验。”
那人步伐稳重,走起路来与常人大不相同,缓缓移至地图跟前,笑面虎亲自上前展开半张地图予那人查看。那人细细看了良久,深深喘息一口,说道:“两千两,我要了。”
人群本是鸦雀无声,所有精神都集中在那人和地图上,此时开锅一样互相交头接耳,相互猜测着此人的身份。
那人买过地图便默默地站到了一边,好像他今晚只是为这件东西而来,只等着夜市散场付钱走人。当然,他也不用担心有人和他竞价,因为这东西只对他有用。
接下来的第三件货品却是一只五彩琉璃瓶。
众人都感到奇怪,这琉璃瓶的品相做工都在玻璃葫芦瓶之下,既然葫芦瓶已出,为何还要售卖这只琉璃瓶?
看到众人满是质疑的眼神,笑面虎赶忙宣布:“今天的第三件货品,便是这琉璃瓶中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起价两千两黄金。”
众人又是一片哗然,“释迦牟尼佛骨舍利”乃是佛家无上至宝,传说中的东西能有几人看过,所有人都等着一饱眼福。
可惜,在场的全是利欲熏心之辈,哪有人识得这种宝物,当然也不会有人出天价购买。
这第四件货品却是一个经卷,名为《黄帝九鼎丹法》既不是名人书法写成,也看不懂写的是些什么。有些客商出于好奇之心上前查看,看过后纷纷摇头而归。
笑面虎也不多做解释,只是开出了三千两的天价。
像金无数这样的常客,根本看也不看,只等着散场取钱换货。因为他们早就看过这《黄帝九鼎丹法》,一句话,狗屁都不是。
这卷《黄帝九鼎丹法》自打有这个夜市便一直卖这个天价,一直无人问津。也不知这笑先生是失心疯了,还是故意拿这个东西出来凑数。明知卖不出去,却场场还都要把这个东西请上来。
拍卖这件《黄帝九鼎丹法》的时候,笑先生却反而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注意着场下的众人,直到所有人都表示出毫无兴趣,才又意兴阑珊的倚了回去。仿佛这才是他全场最得意的东西,而在场的全是有眼无珠的蠢货。
正当笑先生自觉无趣,准备离场的时候。人群中一名用黑布蒙着半个面孔的老者却突然说道:“笑先生只卖货,不收货吗?”
说话这老者身高五尺六寸开外,腰身笔直,身形魁梧。头戴避风雪浩然巾,身穿素青色缎面长袍,腰系皂色丝绦,脚蹬云花黑漆牛皮短靴。双眼以下全用黑布罩住,只露出皱纹遍布的双眼,和两道雪白的眉毛。
笑面虎打量了老者两眼,看衣着打扮怎想也是个普通百姓。这远近百十来里来献宝的倒也有过一些,不过多数都是入不得眼的东西。
这老者听口音却不是这陕西、河东一带的人,远道而来,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却也说不准。
笑面虎为人谨慎,从不怠慢任何客商,恭声说道:“老丈哪里话,买卖买卖,有卖自然有买。您老人家的东西如果说得过去,我们当然会出个合理的价钱。”
却听那老者轻笑两声说道:“我卖的便是这《黄帝九鼎丹法》!”
笑先生站定身形,冷冷盯着老者,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也卖《黄帝九鼎丹法》?”
那老者轻哼一声回道:“不错,只不过我卖的是你这书的下半部。”
此刻轮到笑先生因兴奋而瑟瑟发抖,他此时变得颇为认真,冷笑几声一伸手道:“是真是假拿来我看!”
那老者袍袖一挥,一页巴掌大的纸片犹如羽箭,直直射向笑先生。仅凭这摘叶伤人的手法,眼前的老者也可跻身当世武林一流高手的行列。
出手之时,却见这老者右手只有四根手指,却是偏偏少了那小指。
笑先生伸出二指,轻描淡写地接过纸片,一边低头观看,一边不住点头。却听老者说道:“这是下半部上摘抄的文字,你日思夜想的东西,一看便能识得真假。”
表面上笑先生似在印证经文,实则心中暗自搜罗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却没有一人是四根手指,左想右想也难以将眼前这人对上号,于是沉声问道:“不知是个什么价钱?”
那老者哈哈笑道:“好东西自然价钱也高。”袍袖一挥又是一张纸片飞了过去。
笑先生接过纸片却是良久不语,最后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我只能试试看。你什么时间要?”
那老者淡然回道:“你若强取这件东西难过登天,我与你约定四年,你且先去谋划准备。三年之后就在这一带附近,那人便会现身,而且是他的灾劫,你方可有机会得手。”
他二人在那里打哑谜一样说话,众人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只有一件可以明白,这部《黄帝九鼎丹法》对笑先生非常重要,笑先生始终在此处出售这本书,实是为了钓书。而蒙面老者所要的东西,就算以笑先生的武功与势力也很难得到。
这突如其来的蒙面老者到底何许人也,而他所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竟让笑先生也为难?
三年之后,久梁津一带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物?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所有人怀揣疑问离开了夜市,但他们很快就会将《黄帝九鼎丹法》引发的事情忘记。
因为,客商们最关心的是今日买到的货品出手后会换来多少的利润,还有就是今后又要到哪里去捞钱。因为,笑先生当众宣布,久梁津夜市就此停业。
注释:
1.宋朝的金银铺称银行,宋代“银行”的主营业务是销售生金银、金银器、金银首饰,其中生金银的实质就是货币。这些“银行”还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因为按宋人交易习惯,金银一般并不直接用于支付,而是要先到金银铺兑换成铜钱。
2.《山西通志》卷十六记载,久良津榷场的具体位置在“九梁津北一百里,宋庆历间置榷埸,路通西夏”。
《嘉庆重修一统志》:“九梁津在河曲县东北三十里,宋辽间置榷场,路通辽夏,后废。”
3.宋朝,尤其北宋末期,京城房价高昂,豪宅院落皆在百万贯铜钱,一两黄金等同于十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割据福建的军阀陈洪进归降宋朝,宋太宗为了奖励他,分别给他的几个儿子各买了一所房子,每所房子花费白银10000两,相当于铜钱10000贯。
4.
据传,天师张道陵曾得《黄帝九鼎丹法》,丹成服之,长生不老,得分形散影之妙,有诸般通神变化。
始作俑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