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吊民伐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老.毛子们知道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师,什么是吊民伐罪。这群老.毛子们竟然吓得破了胆,遣使来降?好,朕也不是什么不讲道理之人,朕倒要看看他们这群赤发鬼有什么话说。如果届时他们不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的话,朕不介意亲自领兵百万,北上去拜访一下那个什么凯撒皇帝。”
皇帝.曹丕这么说自然是为了表现给众人看的。
自黄初二年,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立以来,迄今已经有十余年了。
在朝廷派人驻守西域和北方草原的同时,也有西域和草原的人入朝为官。
一来,是大魏朝廷为了彰显自己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二来,则是西域诸国和北方草原各族,主动申请来朝的,为的是学习中原新进的技术和文化,以促进己国的发展。
这三来嘛,含义就比较隐晦了,这些在朝的胡人们,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质子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在朝中为官的胡人并不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各国和各部落的皇族。
当然,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大魏朝廷,是为了留下质子,以更好的控制他们。而西域诸国和草原各部,则是想着,即便在华夏之地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那也要掌握在皇族的手中,以更好的巩固自己在国中的地位。
而皇帝.曹丕的话,更多的是为了表示给他们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笼络他们的人心。
就这样,本来不日就要兴兵北上,甚至都在讨论商定兵马配比,人员几何,由何人挂帅的计划,便被暂时搁置了。
即便是草原各部的人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瞒,但是皇帝.曹丕所说的话,以及给出的理由,却让他们无从反驳。
如今,维多.莱蒙率使团到来,大魏朝廷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即便是装也得装的不会善罢甘休。
任城王.大司马兼兵部尚书的曹彰.曹子文,知道有些话皇帝不好说,他便心甘情愿的去充当了那个白脸。
另外他作为大魏武将之首,自然是需要做出表率的。因此,在他特意的引导下,北方草原各族在朝的群臣,随即发难,并提出了一些十分苛刻的条件。
唱红脸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储君太子.曹睿的身上了。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和稀泥的人物,当然也就是那位天下有才一石,而他独占八斗的曹植.曹子健了。他作为皇族的江陵王,帝国的太傅兼尚书令,是当之无愧的文臣之首。和稀泥的任务,非他莫属了。
当然这也是他们曹氏三兄弟和太子.曹睿,一起提前秘密商议,所定下来的结果。现如今,也只不过是当着众人的面演演戏罢了。
他们三位,一个是帝国的皇帝,一个是未来的储君,还有两个是文臣和武将之首,自然是都不愿意将帝国再次陷入战火之中的。所以三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大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在细节上略微有些出入罢了。
因此,今日承明殿上的热闹,也是很早就注定了的。
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更准确的应该说,在大魏朝廷这边单方面的狮子大开口之后,事情最终也终于议定了。
首先不说别的,这仗肯定是不用打了的。具体的原因就是,萨摩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在这次战争中吃了亏的草原各部,都对这些个谈定的条件心满意足了,甚至他们都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儿过于苛刻了。
只是在谈判快要结束之际,那萨摩国的使团团长维多.莱蒙提出了两个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的附加条件,那就是在每年自己朝觐进贡的同时。
请允许他们国家的商人进入大魏进行双边商业贸易,允许他们国家所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可以来到华夏学习。
他们的这些个小九九,自然是瞒不过皇帝.曹丕、江陵王.曹植这样的“老狐狸”的。多年的默契,使得二人在对视一眼之后,便知晓了对方的态度。
最终这个条件,也被皇帝.曹丕所同意了。
他知道萨摩国的这些个老.毛子们,是想着学习华夏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以强大自己。
不过文化宽容和自信,使得曹丕相信,即便是他们学习了,也赶超不上大魏。另外,华夏的文化和荣光可以传播四海,从某种方面上来讲也是帝国强大的一种表现。
————————
第八十六章 吊民伐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