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方老.毛子之祸,就这样以这种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结束了。
正所谓,上善伐谋,次善伐交,最次攻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大魏用真正的实力,向西域诸国、草原各族展示了什么才是大国之风。
大魏朝廷即便是没有兴兵北伐,可是依旧达到了相应的目的,甚至比出兵打到的效果还要更好。这是鲜卑、羯族、氐[dī]族,以及西域诸如龟[qiu]兹、姑墨、鄯善国这样的小国家,从未见到过的壮举。
也正是漠北这一战,上军大将军.北庭都护.曹真和中军将军.张勇,打出了帝国应有的气势和水平。皇帝.曹丕、任城王.曹彰、江陵王.曹植以及太子.曹睿,更是将制衡之术玩儿的淋漓尽致。
此番过后,虽然他们没有看到大为朝廷大举兴兵,可依然心服口服。西域诸国以及草原各族,对大魏更加的心悦诚服了。每年的朝觐、商队往来等等,相较之前也更加的频繁了。
从此,华夏中原真真正正的进入了盛世之态。
帝国边疆在上军大将军.曹真、中军将军.张勇、征北将军.陈泰、征南将军.满宠、征西将军.郭淮、镇护将军.詹台、幽州刺史.??guàn]丘俭等等,这样精兵强将的护卫之下,如铁桶一般,十分的安全。
北庭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在经过了十余年的运转之后,也早已经格外的稳定。可以说,数十年之内,大魏边疆必然不会再有任何的战乱。
帝国内部在以江陵王.太傅兼尚书令的曹植、司空兼户部尚书.陈群、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司马懿、吏部尚书.邓艾、京兆尹.钟会、青州刺史.诸葛诞等等,这样才华横溢之人的经营之下,也早已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
在国泰民安,百姓们持续安居乐业,国库日渐丰盈的前提之下。
皇帝.曹丕、江陵王.曹植和吏部尚书.邓艾,在五年前的大魏黄初十年(公元244年)所共同商议的事情,也该进行第二步了。
这盘棋,是一场必然会载入史册的大棋。当然,为之所付出的代价,也必然不会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这种战争,反而往往是最为致命的。以往的战争,都是真刀真枪,即便是有些许计谋在里面,但那些危险也都是在明面上的。
现如今,他们所面临的危险,都是在暗处的。
另外,以往他们所面临的敌人,都是在外部的。而这一次,他们所面临的“敌人”,从某种方面来说,都是自己人,甚至都是自己曾经一致对外,并肩作战过的战友。
五年前的承明殿上,时任大尚书的邓艾,在皇帝.曹丕和江陵王.曹植的首肯和支持下。于百官之前,洋洋洒洒的说出了,那名垂青史的“三省六部制”。
当时虽然有一些人反对,譬如时任御史中丞的司马懿.司马仲达,以及老太常.董昭。
可在最后关头,任城王.大司马.曹彰强势归来,一下子便扭转了局势。
就这样,三省六部制在曹氏三兄弟,这个文武皆备的铁三角的支持下,得以在整个帝国顺利的推行和实施。
如今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三省六部制按照江陵王兼太傅曹植的谋划下,已经按照两个阶段全部推行完毕。从朝廷到下面的各个州郡,都已然得以完整的应用了。
当初的三公九卿,变成了现如今的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和吏、户、兵、礼、工、刑六部。
当然,由于当初承明殿上,一些个老臣的反应过于激烈。江陵王.曹植为了得以缓冲,将三公之虚名无伤大雅的给保留了下来。
不过,也是从那一日开始,当初的曹魏四友也渐渐的分崩离析了。
事后被委任为礼部尚书这一高贵但无实权的司马懿,率先脱离了出去。但是司马仲达毕竟也是为官几十年的两朝元老,他的退出,同时也代表着很大一部分官员的同时退出。
不过最为可惜,自然当属邓艾和他之间的关系了。
那次朝会之后,邓艾便随即亲身前往司马懿的府上拜访。虽说司马懿对他依旧如往常一般的客气,但是聪慧的邓艾还是敏锐的觉察到了,他们之间已然出现了一丝裂痕。而且,这道裂痕将永远无法弥补,甚至会越来越大。
终有一天,二人甚至会走上你死我活的对立面。只不过,距离这一天的到来,还早着呢。
&nbs
第八十七章 邓士载再出奇论(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