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荣就不必说了,虽然他出身吴郡顾氏,在江东颇享盛名。但是他的家族,在前朝建安年间,已经被献帝.刘协,下旨给夷灭了三族,整个家族也仅仅只剩下了他这么一个男丁。
如若不是当时他正好出门在外,于交州踏勘山水去了,他恐怕也是难逃一劫。当然他能够逃的劫难跟步骘[zhì]父子的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时任交州刺史的满伯宁(满宠,字伯宁)的故意放水有着很大的关系。
经历了灭族之痛的顾荣并没有沉沦下去,也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是将被悲愤化为力量,变得越发稳健起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古人诚不欺也。
如今顾荣更进一步,进入帝国中枢,在还未不惑的年纪,便当上了正四品京官大员。而是还是掌管天下一十三州以及朝廷中枢所有文官的品级开列、考授、拣选、升调的。
照这么下去,不出十年,他便可以再进一步,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在致仕之前,封侯拜相,位列三公,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想当年,他的祖上也不过才仅仅只是江东地界上的豪强,而他仅凭一人之力,就将自己的家族变成了天下文明,并名垂青史。也正应了那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只能够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顾荣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些,才知道天底下最大的大腿并不是哪个封疆大吏,也不是哪个公卿大臣,而是皇帝陛下,所以他才会义无反顾的站在了皇帝的这一侧。
当然这也并不是代表,他顾荣就是一个只懂得谗言魅上,没有一个自己的底线和标准的庸才。相反他很有自己的原则,如若不然的话,在这人才济济的帝都洛阳,他也不会被江陵王.曹植以及吏部尚书.邓艾所赏识,并让他主官了很是重要的文选清吏司了。
至于那步阐,就更好理解了。
他的父亲现如今的扬州治中.步骘,在前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居江东。后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步一步的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再后来,其入仕吴主孙权,从小吏做起,再到一郡太守,又到后来平定交州,一步一步的成为了孙权的股肱之臣,甚至他的女儿都被称帝后的孙权纳为了皇后,而他自然水涨船高的成为了皇亲国戚。
步氏一族,也由此进入了江东名门的行列,虽然还只是后起之秀,但最起码已经进入了这个阶层。
不久后,时任征南将军的曹仁率兵攻破了建邺,顺利拿下扬州,天下再复一统。
他步氏一族作为伪吴帝.孙权的外戚,竟然没有被清算,其中之时可见一般?
是时,江东各大名门氏族,由于种种原因都报成了一团,坚决的支持献帝.刘协。唯独他步骘,居中而立,没有加入。可即便是如此,陆抗等人和时任魏王的曹操等人对他都没有怨恨,反而恭敬有加。
再后来,西蜀王平兵败东窗事发,汉献帝.刘协恼羞成怒,将当时三大家族三族共计六万余口人斩尽杀绝。唯独仅仅只有他们步氏一族幸免于难。
当高个子的人都死光了以后,最高的那个矮子,自然变成了高个子。
这步氏显然正是如此,当初陆逊之子陆抗、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子顾穆等人在时,他们步氏只能屈居三大家族之后。可随着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步氏一族自然便取而代之了。
再再后来,献帝禅让,当今的皇帝.曹丕登基,迄今又有一十五年,他顾氏一族依旧屹立不倒,能够历经三世而不倒,可见那步骘的为人处世和眼光确实别具一格。
而步阐作为步骘之子,从小受到他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当吏部尚书.邓艾在今日早朝于承明殿上,宣读了科举制的论策之后,他并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而然的便站在了他的这一侧。
至于他为何会这么做,是因为在当时他便敏锐的发现这科举一制神秘莫测,且是有利于天下士子,有利于大魏江山社稷的。
有这样利国利民的神论,必然是会损害天下氏族们的利益。但是不管阻力再大,它也终究会被推行的。因为,早朝时他敏锐的发现,承明殿上除了少数人面如平湖之外,大部分人或惊讶、或气氛、或兴奋,对这科举制都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来。
唯独那寥寥数人,好像事先已经知道了一般,而这寥寥数人当中
第九十九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