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改朝换代(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考虑到自己父亲一生南征北战的功绩,于是便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大魏太祖武皇帝。
所以这庙号相对而言及简单的多了,太祖既然已经被曹操用了,所以曹丕的庙号便只能是世祖了。可是众臣们,在曹丕的谥号上却犯了难。
因为先帝曹丕,在早年间也曾随着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绩,登基为帝之后,又以仁孝的儒家思想治国,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文学造诣也非常的高,所以众人在孝、仁、文这几个谥号里面彻底的犯了难。
最终还是新帝曹睿拍了板,从这个三个谥号里面了,去了“文”这个谥号。
文者,对于帝王而言,乃美谥也。
自此之前谥号为文的,比较出名的比如周文王.姬昌、晋文公.重耳、秦惠文王.嬴驷、汉文帝.刘恒等人,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一生之中也颇有功绩。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总管先帝曹丕一生,功绩斐然,博闻强识,歌词诗赋造诣奇高,而且他还著作了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的《论文》。其名下著作如《典论》,诗歌如《秋胡行》《善哉行》《燕歌行二首》等,赋如《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离居赋》《戒盈赋》等,无一不是被世人所称赞的。
而且在民间,他与他的父亲曹操、弟弟曹植,更是被世人称之为“建安三曹”,所以曹丕自然也就担得起这个“文”字了。
于是先帝曹丕的庙号和谥号,便都被定了下来,即大魏世祖文皇帝.曹丕。
接下来,便是曹丕的丧葬事宜了。江陵王.曹植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自然而然便担起了国葬总管一职。
按照新帝.曹睿的意思,如今天下安定,自然是要大办的,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文皇帝.曹丕在生前,就曾多次说过,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数年,不要铺张浪费了。
再说了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着实没必要了。自己死后,陵寝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也不必造建陵寝园地,神道什么的。地面上也不用建造什么宫殿,陪葬物品也无须用什么金银器无,只需把自己平日生活中随身的衣服和一些个瓦罐陶器放进去就行了。
并且他生前曾经在自己所著的《终制》里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
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通俗点来说就是,“自古及今,没有不亡的朝代,没有不被发掘的墓冢。董卓乱国以来,东汉皇帝们的陵墓没有不被盗掘的。冢墓一经发开,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宝,骸骨散乱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罚一样,岂不心痛!
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诏书,随便改变我薄葬的意愿,到后来我尸体就会碎了又碎,等于死了多次。蔑视君父生前的遗训,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阴间也不会保佑你们的。
于是,新帝.曹睿终究还是没有违背自己父皇的意见,按照他的意愿办理了,并于太和二年正月,将先帝葬于洛阳城外西北三十余里处的首阳山南麓,史称“首阳陵”。
事实证明,文皇帝.曹丕的这个决定是英明神武的。
他的这个决断,使得千百年之后,自己的陵寝都没有被世人所打扰。不想后世一些个生前极尽奢华,死后陪葬无数的帝王、帝后什么的,不过短短十数年,便被人刨坟掘墓了。说白了,那也是活该。
曹丕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真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真真正正的开始。他的后世之君,也必然会谱写另一个伟大的篇章。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改朝换代(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