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沉冤昭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家小吧。当然这个背后,也有某些人特意为之的身影。
就这样,这个出身低微,一辈子殚精竭虑,为社稷效力,为生民立命的邓士载,以这种令人没有想到的方式,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魏太和二年,公元254年,初夏,五月十八。
吏部尚书.邓艾,被腰斩于洛阳东市,享年五十八岁。
在雍凉之地,有不少地方的百姓,更是偷偷地为邓艾修建了寺庙,且四时祭奠。
......
数日之后,江陵王.曹植病愈,重归朝堂。在他的举荐之下,原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顾荣.顾彦先,官升三级,接任尚书省吏部尚书一职。
太和二年秋,科举重开,各地州郡行事依旧如故。
期月之后,司空.陈群、御史中丞.司马懿、刑部尚书.崔琰,告老还乡,从此不再插手任何朝政事宜。
在他们的引领之下,不少少了年纪的氏族出身的朝臣们,纷纷向朝廷递交了辞呈,皇帝.曹睿也坦而受之,并答应了他们请求。
新一代的青年大臣,也因此而得以入主中枢,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
......
太和四年,江陵王.太傅.尚书令曹植上书,为故去的吏部尚书.邓艾伸冤。皇帝.曹睿由此颁下了诏书,“故吏部尚书邓艾创立功勋,颇有功绩,受罪不逃刑,如今他的子孙后代却成为了民隶,朕常愍之。
今下诏书,赦免其罪,追封其为太尉,方城亭侯。他的子孙后代皆可以返回洛阳,并其嫡孙.邓朗为户部郎中,以示圣恩,钦此。”
自此,邓艾的冤屈得以昭雪。
就在皇帝下诏之后的第二天,洛阳西北世祖文皇帝.曹丕之首阳陵的山麓之下,冒出了一座新坟,墓前的石碑上书写着“故大魏方城亭侯太尉邓艾公之墓”一行大字。
此墓碑的身后,清清楚楚的记录着邓艾的出声年月、户籍、家族,以及一生的功绩。朝廷刚下诏为其平冤昭雪,他的墓就出现在了这里,不由得让人惊讶不已。
这时百姓们突然想起来,数年前他的尸身是被一群蒙面的神秘人掠取的,而且那群神秘人很明显经历过特殊的训练,如今那群神秘人的身份似乎有解了。
其实那件事情,帝国之中只要寥寥数人知道真相。
那天出手抢夺了邓艾尸身的,正是驸马都尉.南阳侯兼兵部尚书的文鸯,率领虎豹骑所为。整个天下能够命令虎豹骑的人,恐怕也只有那位了吧。
虎豹骑征战天下数十载都未逢敌手,更别说跟普通人争夺邓艾的尸身了。
而他们在抢得了邓艾的尸首之后,便奉命将其隐秘的埋葬在了先帝的陵墓山下,也是为了让他可以随先帝一同做个伴,由此也可见其殊荣。
只是在他平冤昭雪之前,需要让他受一些委屈,不能为其树碑立传罢了。
如今他的冤屈得以平反,自然便可以光明正大的为他树碑了。
那些个已经告老还乡许久的氏族公顷们,在听说了朝廷为邓艾平冤并立碑之后,一个个也是苦笑不已。止到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过来,自己这群人终究是为自己的这位皇帝陛下当了一次手中刀。
不过很快他们也就释然了,事已至此,不释然又能怎么样呢?
不管怎么样,那个损害了全天下氏族利益的邓士载终究还是死了,即便是给他一些死后的追封又如何,难道他还能活过来不成吗?
......
自大魏太和三年开始,朝廷出航海外的船队在朝廷强大财力的支撑之下,由文皇帝.曹丕黄初年间的两支,变成了四支,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而如今距离先帝朝彻底放开海禁,也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了,这些年出航海外带来的变化,也在日新月异着。
首先,是随着卫温、诸葛直这些个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大魏朝的盛名得以在南海得以广泛传播。每年都有陆陆续续的朝觐使团,不停的行驶在大海之上,这可是自三皇五帝以来,都不曾出现的盛状。
其次,受到朝廷政令的影响,以及那些个不远万里而来的南海之人的到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主动出航海外。将大魏朝的纸张、丝绸、茶叶、瓷器等东西带往海外的同时,也将他们的金银、矿石特产等,源源不断的带回了大魏。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沉冤昭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