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国来朝(大结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为重要的是,卫温和诸葛直出航的这一举动,引领一个新的航海时代。
他们开拓了大魏朝和南海诸国,甚至更远的地方的航线,并绘制了《大魏航海图》,掌握了许多海洋的实际数据。
另外,此二人作为天朝上国的武将,每次出海都是林林总总数万大军,可他们从来不持强凌弱,甚至还主动的调和各部落之间的纷争,这充分向诸国展现了大国的风范。
他们二人奉命出海,是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他们来到南洋以后,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好“侵掠邻境”的国家,也不得不偃兵息武了。
他们还通过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强暴,促成了各国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诸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尤其是大魏朝和沿途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也在这种和平局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人航海所到之处主,要是开展贸易活动,以“朝贡贸易”为基本形式,同时推行“官方贸易”、带动“民间互市”等。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个小国们,争先恐后要来大魏觐见的原因,他们也无不以能够见到大魏朝的皇帝为荣。
二人曾经到达过三十多个大小国家,天竺、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等,都有他们的足迹。
在前朝卫青、霍去病开拓了通往西域诸国和中亚、西伯利亚等地的丝绸之路之后,卫温、诸葛直更胜一筹,开拓了一条不输于他们的“海上丝绸”之路。
......
与此同时,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西域都护.仓慈,以及上军大将军.北庭都护曹真的治理之下,政令畅通,热闹非凡。
先是那朝廷耗费北方数州财力兴建的瀚海双城,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贸易商城,金发碧眼、赤发红须的异族人,在这里随处可见。但是在这里却没有任何的歧视,由于都护府的威慑,所有人到了这里之后,都能够安安稳稳的进行商贸,不会存在任何的危险。
西域都护府之所在的繁华程度也不遑多让,如今的西域都护早已经从最初的海头城,搬迁到了更西边的龟[qiu]兹国境内的它乾城了。
它乾城本事是龟兹国的国都,但是在数年前,他们的国君在某位谋士的建议下,主动上书西域都护府,请求他们将卫所设立在自己的都城之内。仓慈在请示了朝廷之后,随后将都护府搬到了此处。
很显然这位谋士是聪明的,不过寥寥数年,它乾城便成为了整个西域之地的经济中心,他们国家的实力也得以水涨船高。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凭借着着西域都护府的威名,竟然顺势成为了天山以南的魁首了。
而这位谋士大家也并不陌生,他就是当初“背叛”了自己国王的师?。回国之后,他另立了新君。但是他并没有自不量力的向大魏朝报仇,而是选择了与其和平相处,且俯首称臣,再之后就有了现在的故事。
总之,西域与中原之地的道路得以畅通,再次恢复了,甚至超越了昔日都不曾有过的繁华。
无论是西域也好,还是北庭也罢,各国的遣使队伍在路上遥相相望,络绎不绝。大魏朝也真真正正的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万国来朝”。
大魏朝的百姓们,自然也便享受着盛世之下的平和与幸福了。
而能够使得万国来朝的前提,除了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自然也少不了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了。
如今,距离天下一统的建安三十五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大魏朝,奋三世之余烈,以及无数朝臣和将士的前赴后继和不懈努力,才终于有了今天的千古盛世。
人都是健忘的,现在如果没人特意提起的话,昔日里那些个曾经闻名一时的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恐怕就不会再有人记得了,甚至他们从来也都没有出现过一般,彻底的消失在了这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现如今的中原帝国,也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统一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口不过数百万的小国家了。
当年的民生凋零、百业待兴,早已经消失的无影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国来朝(大结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