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逸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9集:品牌打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糖龙赋:从匠心到品牌的涅盘

    nbsp清晨的阳光透过双生谷的薄雾,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之蹲在传承馆的老槐树下,指尖轻抚过一尊断裂的糖龙——龙头与龙身的衔接处凝结着琥珀色的断口,那是上周从邻省展销会退回来的残品。

    nbsp34;第三十七件了。34;身后传来木杖点地的轻响,七十八岁的苏老爷子拄着刻有缠枝纹的拐杖站在门廊下,34;各地作坊的手艺参差不齐,有的用麦芽糖偷换蔗糖,有的为了塑形加工业明胶。再这样下去,糖龙要变成甜腻的笑话了。34;

    nbsp林砚之起身拍掉裤腿上的尘土,望着馆内陈列的百余种糖龙:江南的婉约玲珑,塞北的雄浑粗犷,岭南的艳丽繁复......这些凝聚着各地匠心的作品,此刻却像一盘散沙。三个月前在上海举办的非遗博览会上,有客商指着三种风格迥异的糖龙问:34;这些真是同一种技艺?34;当时他无言以对。

    nbsp一、破局之议

    nbsp初秋的传承者大会在双生谷的祠堂召开,三十六个省市的传承人围坐在百年银杏树下。墙上投影着近半年的销售数据:散装糖龙均价下跌17%,劣质仿品投诉量上涨43%。

    nbsp34;我铺子隔壁的小卖部,用糖稀灌的塑料龙模具,十块钱三个,抢了我一半生意。34;来自山东的赵铁锤把粗瓷茶碗重重磕在石桌上,碗沿的豁口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nbsp云南的白族姑娘金花转动着银手镯叹气:34;上个月有游客买了我家的糖龙,回去说跟网上买的39;正宗糖龙39;味道不一样,给了差评。我去看那网店,发货地竟是个从不出产甘蔗的北方小城。34;

    nbsp林砚之看着众人焦灼的面容,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34;技艺是骨,名声是皮,骨肉相连才能立世。34;他深吸一口气,将一张绘制着腾飞糖龙的草图推到众人面前:34;我们得有个统一的名字,统一的模样,让大家一看到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糖龙。34;

    nbsp草图上的糖龙融合了各地特色:取江南龙的灵动眼波,纳塞北龙的遒劲龙须,采岭南龙的绚丽鳞甲,龙爪紧握的谷穗暗合双生谷的起源。最妙的是龙身缠绕的绶带,上面用篆书写着34;一脉相承34;四字。

    nbsp34;这是要断了各地的特色?34;川西的老匠人陈二叔摸着山羊胡反问,他制作的34;火纹糖龙34;曾得过省级非遗奖。

    nbsp34;不是断,是立。34;林砚之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故宫博物院的资料,34;您看这故宫的龙纹,琉璃瓦上的、金砖上的、龙袍上的,形态各异却都认得出是皇家龙纹,因为有魂。我们的糖龙也要有魂,这标志就是魂。34;

    nbsp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有人担心失去地方特色,有人顾虑商标注册的繁琐,直到苏老爷子敲着拐杖站起身:34;我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最好的糖龙能引来蜜蜂绕着飞。现在呢?有的糖龙硬得能硌掉牙。要让好东西活下去,就得按新法子来。34;

    nbsp最终,34;龙涎记34;这个名字以微弱优势胜出——既点明糖龙的精髓在于熬制时的34;涎丝34;,又暗合34;龙涎香34;的珍贵之意。

    nbsp二、千面归一

    nbsp品牌标志定稿后,包装设计成了新难题。林砚之带着三个年轻传承人扎进了省图书馆的古籍部,在泛黄的《天工开物》《糖霜谱》里寻找灵感。

    nbsp34;有了!34;学平面设计出身的周棠棠突然欢呼,她指着一页明代糖画作坊的插画,画中盛放糖人的纸匣上印着缠枝莲纹,34;咱们用传统纹样,但用现代配色。34;

    nbsp他们最终确定了三层包装体系:基础款用再生纸制作,印着简化的龙纹与34;龙涎记34;标志,适合日常销售;礼盒款采用蓝底烫金工艺,侧面绘制糖龙制作流程图,供节日馈赠;收藏款则与青瓷匠人合作,将糖龙放入定制瓷盒,附上手写编号的收藏证书。

    nbsp山西的传承人

第429集:品牌打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