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杜宁教书千字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转眼到了二月中旬。
nbsp寒衣学堂筹备完毕,面向南平府的穷困人家招生。
nbsp李昌盛以自己举人的身份,向府文院申请学堂资格,很快就获得了批准。
nbsp寒衣社开设的学堂一年三届,一届的学期是三个月左右。
nbsp学费十分便宜,一个学生只需要五两银子,初定三十个学生一个班。
nbsp每天的课程仅有半天,不是在上午,就是安排在下午。
nbsp因为是穷人家庭的孩子,所以不可能像权贵家的孩子一样,每天都会有许多的学习时间。
nbsp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放牛放羊等等。
nbsp穷人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去做很多的事情。
nbsp也有一些家庭的孩子虽然渴望上学,奈何家里条件实在太差,寒衣社的众学子就会自掏腰包,帮他们垫付学费。
nbsp不管家境多么贫穷的孩子,只要愿意上学,寒衣社就会尽力给予帮助。
nbsp这就是寒衣社开设学堂的初衷,希望穷人家里的孩子也能够有书读。
nbsp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仅仅是数日之间,便有二十多户家庭报名。
nbsp二月廿日。
nbsp寒衣学堂正式开课。
nbsp学堂上主要教的是《论语》,和一些简单的诗词。
nbsp《论语》为儒家经典,必修课程,没有之一。
nbsp杜宁初次担任学堂上的先生,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他还花了许多时间备课。
nbsp如今站在寒衣社的学堂教室,面对一群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孩童,杜宁情不自禁地感到紧张。
nbsp深深呼吸一口气后,杜宁平复下自己的心情,来到了教室里面。
nbsp“见过先生。”
nbsp许多孩童自觉站起来,向杜宁拱手作揖,十分恭敬。
nbsp其他人孩童见状,也都跟着向杜宁行礼,并口称“先生好。”
nbsp略显尴尬的气氛,顿时被化解了。
nbsp杜宁惊讶的看向那几个孩子,心想这肯定是父母的家教,正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经济条件,所以父母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遵守礼数。
nbsp“各位同学,请坐。”
nbsp杜宁对孩子们笑道:“初次见面,我叫杜宁,是南平府寒衣社的学子,跟你们一样都是穷人出身,所以大家不必拘谨,更不要紧张。”
nbsp“原来您就是杜宁,玉林县的金榜案首,我爹说您是寒门中百年来难得出来的一位贵子,我爹嘱咐我一定要向您好好学习,将来肯定能向您一样考中案首。”一个七岁大的男孩很是激动的说。
nbsp“哪里哪里,你爹过奖了。”杜宁哈哈一笑。
nbsp又有一个九岁大的小胖子说道:“俺娘也告诉俺说,杜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就算是面对以前府文院的院君,您也敢当面和他叫板,是当之无愧的寒门楷模。”
nbsp“不敢当,我和你们一样,都只是喜欢学习的读书人而已。”
nbsp杜宁心想一定是寒衣社的同窗打得广告,竟然让这些孩子如此夸耀自己,一点也不谦虚,未免太过于……太过于诚实了。
nbsp“今天第一堂课,就请同学们都先自我介绍一下。”
nbsp“就从第一排第一桌的同学先来吧!”
nbsp杜宁话音落下,那第一排第一桌的孩子立即站起来,很是大声的说:“我叫韩立,爹娘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将来能够顶天立地。”
nbsp“这个名字起的好,果然有顶天立地之气势。”杜宁称赞道。
nbsp“我爹说了,若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枉为七尺男儿身。”韩立骄傲道。
nbsp“可你现在还是个小孩子,四尺身高都没,怎么能自称七尺男儿呢?”杜宁笑着问。
nbsp“我会长大。”小韩立认真说道。
nbsp杜宁可以感受到他的昂扬斗志,所谓人穷志不穷,韩立家境清寒,却被父母教导心存大志,这样的小孩有了目标,学习自然刻苦。
nbsp“那你可就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你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只有努力学习本领,才能够扛起重担。”
nbsp杜宁挥手示意小韩立坐下,“下一位。”
nbsp后面的学生站起来道:“我叫周勇,我娘告诉我不管出身有多么贫穷,也要要挺直腰杆做人,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无惧一切。”
nbsp“我叫张铁柱,家人希望我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nbsp学生们踊跃自我介绍,都非常的积极。
nbsp杜宁发现这帮孩子里面,大多数都是有志向的学生,知道尊敬师长和长辈。
nbsp穷人家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显得懂事。
nbsp大家介绍完自己,杜宁叫大家翻开《论语》中的《学而篇》。
nbsp“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nbsp杜宁刚刚开口,便有孩子跟着朗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nbsp紧接着,其他的孩子也一起读起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nbsp“你们都读过《论语》?”杜宁惊讶地问。
nbsp“这不是耳熟能详的吗?”
nbsp“我经常听文楼里的读书人背诵来着。”
第四十三章 杜宁教书千字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