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4章 内阁机制之五位宰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书网]https://m.xin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裴徽端坐于那象征无上权柄的龙椅之上。

    nbsp椅背镶嵌的冰冷玄玉,初时如万年寒冰般刺骨,此刻却已染上了一丝属于他的、微弱的体温,仿佛权力本身也在适应着这位新主人。

    nbsp他挺直腰背,那沉重的十二旒白玉冕冠压在他的额际,每一串晶莹的玉珠都随着他细微的呼吸轻轻晃动,折射出殿内煌煌烛火的光芒,也在他眼前投下摇曳的光影帘幕。

    nbsp他深吸一口气,那空气中弥漫着昂贵的龙涎香与无数朝臣身上熏香混合的气息,却无法完全压下脑海中翻腾的碎片:那诡异舞姿的残影,长袖拂过时残留的、若有似无的甜腻异香,还有此刻身下这把龙椅所带来的、几乎要将他压垮的重量。

    nbsp更深处,是如退潮般席卷而来的孤寂感,冰冷而空旷。

    nbsp他强行将这些杂念压下,如同驯服一匹不羁的烈马。

    nbsp他缓缓开口,声音并未刻意拔高,却奇异地凝聚着一种穿透金石的力量,清晰地通过丹陛下侍立的那十名经过严格训练、气息悠长的传声太监,送达殿外承天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nbsp“众位爱卿……平身。”

    nbsp“谢——陛下——圣——恩——!”

    nbsp回应如同海啸般涌来,成千上万人的声音经过无数次演练,整齐划一,声浪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撞击着太极殿高耸的穹顶,震得窗棂嗡嗡作响,连地面都仿佛在微微颤动。

    nbsp这震耳欲聋的呼喊,是皇权最直接的昭示,是对新王朝最直白的臣服,也是此刻万众一心的象征。

    nbsp然而,在这整齐的表象下,又有多少颗心是真正炽热?多少双低垂的眼皮下,藏着复杂的算计?

    nbsp裴徽的目光,透过眼前微微晃动的白玉珠帘,缓缓地扫视下方。

    nbsp那目光带着新生的审视,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nbsp他首先掠过丹陛之下重新站立的文武百官。

    nbsp元载,身披紫袍,低眉顺目,姿态恭谨到了极致,仿佛要将自己融入地砖的缝隙里。

    nbsp再往后,是身着戎装的严武、郭千里、张巡、魏建东、郭襄阳等将领,他们挺立如松,甲胄在光线下反射着冷硬的寒光。

    nbsp从洛阳风尘仆仆赶回的冯进军、郭子仪、熊虎中等人,脸上还带着征尘,却难掩激动。

    nbsp文官队列中,颜真卿眉头紧锁,忧国忧民之色溢于言表;

    nbsp王维神情庄重,但眼底深处藏着一丝诗人的感伤;

    nbsp而侍立在侧的李白,今日特意换上了庄重的绯色朝服,努力维持着臣子的仪态,但那飘然出尘的气质与这肃杀场面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nbsp裴徽的目光并未在任何人身上过多停留,最终穿透洞开的巨大殿门,投向广场上那如黑色丛林般耸立、密密麻麻延伸到视线尽头的甲士与官员身影。

    nbsp就在他目光投去的瞬间——

    nbsp一股无形的、庞大到令人灵魂战栗的威压,仿佛实质的重力场,以他为中心轰然扩散开来!

    nbsp那不是刻意释放的杀气,却比杀气更令人窒息;

    nbsp不是纯粹的力量碾压,却比力量更让人无法抗拒。

    nbsp那是“天命所归”的煌煌帝威!

    nbsp是“开基定鼎”的无上意志!

    nbsp它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整个太极殿,漫过承天广场的每一寸土地,甚至笼罩了这座象征着新生的夏州皇城!

    nbsp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沉重了百倍。

    nbsp烛火的光线似乎也黯淡了几分,在沉重的气氛中艰难摇曳。

    nbsp所有接触到那冕旒后目光的人,无论是丹陛下的高官,还是殿门口侍立的侍卫,都不由自主地感到呼吸一窒!

    nbsp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无形的大手狠狠攥紧,膝盖发软,一股强烈的、源自生命本能的冲动让他们只想再次匍匐下去,将额头紧紧贴在那冰冷的地面上。

    nbsp恐惧?敬畏?臣服?复杂的情绪在每个人心中翻涌。

    nbsp殿外广场,那无形的帝威如同实质的寒风扫过,原本肃立的军阵瞬间出现一阵难以察觉的骚动。

    nbsp前排的士兵几乎本能地身体前倾,后排的官员更是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nbsp喧嚣彻底消失,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连旌旗仿佛都停止了飘动。

    nbsp所有人都感到自己如同蝼蚁,仰望苍穹。

    nbsp元载跪伏最前,nbsp额头紧贴着冰冷的金砖,那凉意仿佛能冻僵他的思绪。

    nbsp裴徽的目光扫过他时,他感到那视线如同两道冰冷的探针,似乎要穿透他的颅骨,直达心底最深处的盘算。

    nbsp他心中剧震,掀起滔天巨浪:“如此平静……平静得可怕!这绝非新帝登基的志得意满,倒像是……一头早已锁定猎物的猛虎,正慵懒地俯视着爪下的羔羊,只待时机收网!”

    nbsp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尾椎骨窜上头顶,让他几乎控制不住身体的颤抖。他极力收敛心神,将脸埋得更低,唯恐泄露一丝一毫的异样。

    nbsp严武、郭千里、张巡、魏建东、郭襄阳等武将,此刻按在地上的双手也不自觉地攥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裴徽的目光扫过他们时,他们仿佛瞬间被无形的猛兽锁定,浑身肌肉本能地绷紧如铁!

    nbsp一种源于无数次生死搏杀磨砺出的直觉在疯狂报警——那是面对更高层次、更绝对力量的敬畏!

    nbsp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仿佛一丝多余的气息都会引来雷霆之怒。

    nbsp郭襄阳更是感到一股热血与忠诚在胸中激荡,几乎要冲破喉咙。

    nbsp颜真卿眉头锁得更紧,忧心忡忡。

    nbsp他感受到的帝威,并非针对个人的威压,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关乎天下苍生福祉的巨大责任。

    nbsp这目光仿佛在无声地诘问:你,可愿为这新朝、为这黎民,竭尽忠诚?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逾千钧。

    nbsp王维面色微微发白,他比常人更敏感于这种宏大磅礴的精神力量。

    nbsp在这目光下,他感到自身的渺小与对绝对皇权的敬畏交织在一起,产生一种近乎眩晕的冲击感。

    nbsp他强迫自己站稳,目光落在手中的玉笏上,寻找一丝支撑。

    nbsp李太白微微抬起眼帘,试图捕捉那珠帘后眼神的深意,是睥睨天下的帝王?

    nbsp还是那个曾在月下与他举杯邀月、纵论古今、意气风发的“裴帅”?

    nbsp这身份的鸿沟让他心中五味杂陈,下意识地微微垂首,避开了那审视的目光,袖中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腰间玉佩的流苏。

    nbsp珠帘轻晃,光影流转。

    nbsp裴徽的面容在珠玉的掩映下,愈发显得神秘莫测,威严如神只临凡。

    nbsp他知道,就在这一刻,裴徽这个名字,连同过往的一切,都被彻底封存于历史。

    nbsp他是天子,是“天授”皇帝,是这万里河山唯一的主宰。

    nbsp脚下猩红如血、蔓延至殿外的地毯,头顶这沉甸甸的冠冕,身下这冰冷的龙椅,连同殿内殿外这山呼海啸般的余韵,共同铸就了一个名为“天授”的新纪元。

    nbsp新帝登基,万象更新。

    nbsp……

    nbsp……

    nbsp“吉时已至——祭天!”内侍总管袁思艺尖细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如同裂帛般划破了广场上那因帝威而凝固的寂静。

    nbsp祭坛之上,早已准备好的巨大柴堆被瞬间点燃。

    nbsp熊熊烈火冲天而起,橘红色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黎明微明的天空,发出噼啪的爆响,驱散了清晨的最后一丝寒意。

    nbsp太宰身着庄重的祭服,神情肃穆得如同石刻。他亲自指挥着,将早已处理好的、象征最高规格的“太牢”(牛、羊、猪)牺牲,缓缓投入那吞吐烈焰的火口。

    nbsp滚烫的油脂滴落在烧红的木炭上,“滋啦——滋啦——”爆响不绝于耳,浓郁的、带着原始生命气息的烤肉香气伴随着青烟升腾而起,弥漫开来。

    nbsp这香气本应是祭献的虔诚,却隐隐勾起人心底对血腥的原始记忆。

    nbsp紧接着,整块整块色泽深褐、油润光亮的顶级檀香木,被壮汉们合力投入火堆。

    nbsp刹那间,一股浓郁得几乎化不开的沉静檀香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广场!

    nbsp这神圣的香气带着一种奇异的净化力量,霸道地压制、甚至覆盖了之前的牺牲之味,强行将氛围拉回庄严神圣的轨道。

    nbsp无数人贪婪地呼吸着,仿佛这香气真能洗涤灵魂的尘埃。

    nbsp太常寺卿手捧古老的玉版祭文,立于祭坛一侧,开始高声吟诵。

    nbsp那声音抑扬顿挫,带着一种奇特的、仿佛来自远古的韵律,穿透缭绕翻腾的青烟,回荡在天地之间:

    nbsp“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

    nbsp裴徽在礼官的引导下,一丝不苟地行着最隆重的三跪九叩大礼。

    nbsp每一次跪拜,额头触及冰冷坚硬的金砖地面,那凉意都让他心头微微一凛,如同警钟敲响。

    nbsp他并非虔诚的信徒,对虚无缥缈的神只并无多少敬畏。

    nbsp但此刻,身处这宏大仪式的核心,感受着脚下大地传来的深沉脉动,仰望那被火焰映照、仿佛触手可及的浩瀚苍穹,一种对“天命”的敬畏,以及对自身所肩负的、亿万黎民生死的沉重责任感,无可避免地充盈了他的胸臆。

    nbsp他闭上眼,在心中默念:“愿此青烟上达天听,佑我新朝,荡涤前朝污秽,再造朗朗乾坤,予万民以太平。”

    nbsp缕缕青烟扶摇直上,在微明的天际汇聚、盘旋,仿佛一条条通向九霄云外的天梯,带着人间帝王的祈愿与承诺,直指渺渺苍穹。

    nbsp广场上鸦雀无声,数十万军民屏息凝神。

    nbsp只有火焰燃烧的噼啪声、牺牲油脂的爆裂声和太常寺卿那古老悠远的吟唱在天地间回荡。

    nbsp无数道目光,充满了敬畏、期待,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与对未知未来的恐惧,都聚焦在那不断升腾的青烟之上,仿佛要从中窥见天意的征兆。

    nbsp祭天礼毕,丹陛之上的气氛陡然一变!

    nbsp那弥漫的神圣感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仿佛无形的刀剑已然出鞘。

    nbsp兼任礼部尚书的王维,这位以诗画名动天下的文坛领袖,此刻身着崭新笔挺的紫色官袍,腰束金带,神情庄重得近乎冷峻,再无半分往日的飘逸洒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残留的檀香气息似乎给了他某种支撑的力量。

    nbsp他从内侍总管袁思艺手中,无比郑重地接过那份象征着新朝法统、宣告天命所归的明黄卷轴。

    nbsp卷轴用最上等的江南贡绢精制而成,触手温润柔滑,边缘以金线绣着五爪飞龙的暗纹,在阳光下流淌着内敛的华光。

    nbsp然而,王维却感觉手中之物重逾千斤,承载着血火与未来的重量。

    nbsp他展开卷轴,那明黄的绢帛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nbsp他清了清嗓子,胸腔共鸣,洪亮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瞬间爆发,如同黄钟大吕,清晰地盖过广场上的一切杂音,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直击心灵:

    nbsp“维天授元年,岁次乙未,正月甲子朔,越祭日丁卯,皇帝臣裴徽,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nbsp诏书的开篇,是遵循古制的谦辞与格式,宣告新朝纪元。

    nbsp但很快,王维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积蓄已久的雷霆骤然炸响,字字如刀,句句带血,直指前朝罪愆:

    nbsp“……痛陈李隆基晚年昏聩,沉湎声色犬马,闭塞圣听!致使朝堂之上,奸佞当道!李林甫口蜜腹剑,蔽塞贤路,构陷忠良!杨国忠蠹国殃民,贪渎无度,败坏纲纪!地方藩镇,尾大不掉!安禄山、史思明之辈,豺狼成性,包藏祸心!……”

    nbsp每一个被点到的名字,都像是一记裹挟着血泪的重锤,狠狠砸在广场上那些经历过开元天宝、安史之乱的老臣心头。

    nbsp不少官员身体难以抑制地微微颤抖,或羞愧得深深低下头颅,几乎要将脸埋进胸膛;或想起当年惨状,面露切齿的愤慨与悲怆。

    nbsp王维的声音饱含着国破家亡的悲愤,继续以如椽巨笔描绘那场浩劫的惨烈:

    nbsp“……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十室九空!洛阳繁华,尽付焦土!长安帝阙,屡遭兵燹!宗庙蒙尘,神器几覆!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此皆前朝失道,君昏臣奸,构祸滔天,致令神州板荡,社稷倾颓之弥天大罪也!……” 第774章 内阁机制之五位宰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